1.凄美的鐘聲在深夜的涼風中從烏孫皇宮深處傳出,余音裊裊哀怨凄婉。
2.今年是揚州建城2500年,早在2100年前的漢朝,揚州的細君公主曾遠嫁烏孫,開啟了兩地的交流。
3.新疆巴里坤上演烏孫國迎娶細君公主婚禮儀式。
4.漢武帝允許,先后將江都王劉建的孫女細君公主、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與烏孫王。
5.這位解憂公主啊是繼細君公主之后又一位遠嫁烏孫的西漢公主。
6.楊臣亮說,在西漢時期,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及仕女馮嫽與烏孫和親時,就有數(shù)百名中原的工匠、侍衛(wèi)、宮女隨和親公主進入伊犁生活、工作和通婚。
7.在匈奴十余年,始終秉持漢節(jié),后逃脫,輾轉(zhuǎn)經(jīng)烏孫(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帶)、大宛(今蘇聯(lián)費爾干納盆地)、康居(今蘇聯(lián)錫爾河是游地帶),終於抵達大月氏。
8.烏孫——古游牧族,本在河西走廊,漢文帝時西遷至今伊犁河、伊塞克湖一帶。
9.匈奴向東打敗東胡,向西消滅烏孫和大月氏,逼迫西域36國向他稱臣,向大宛索貢,無不是奴役異族的表現(xiàn)。
10.西域本屬匈奴,今郅支單于威名遠聞,侵陵烏孫、大宛,常為康居畫計,欲降服之。
11.公元前3世紀,分布于中亞地區(qū)的阿爾泰語系烏孫族和后世的蒙古族中傳承著狼和烏鴉雙重信仰習俗和與之相對應(yīng)的神話傳說。
12.其中,“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當時漢武帝派“江都公主”劉細君及“彭城公主”劉解憂遠嫁西域烏孫國和親,共制匈奴。
13.肥王對解憂關(guān)懷備至,言聽計從,從而也拉近了漢廷與烏孫國的密切關(guān)系,雙方信使往還,不絕于途。
14.北方也不全是蒙古小馬,青海甘肅的河曲馬與汗血馬、烏孫馬、大宛馬育種,體高多在1。
15.他就在陽關(guān)等候,一等等了三個多月,直至戰(zhàn)事結(jié)束,趙銳回軍,說接到武帝詔示,讓他盡快出關(guān),趕往烏孫,請烏孫昆彌到長安參加……
16.選派容貌出眾、氣質(zhì)高貴的細君公主遠嫁烏孫,作為漢朝與烏孫國的友好使者。
17.昨天,有關(guān)漢代江都公主劉細君遠嫁西域烏孫國的報道后,引起廣大讀者的濃厚興趣,數(shù)位熱心讀者致電記者,希望了解更多劉細君的故事。
18.因新疆奎屯市烏孫里小區(qū)部分暖氣包被盜,導(dǎo)致供熱公司通水試壓時水流成河,給小區(qū)住戶和商戶帶來了不少麻煩。
※ "烏孫"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