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雖禹之智,不能測其淺深;離婁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馮夷息浪,屏翳收功;魚鱉遁跡,鳥獸潛蹤。
2.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
3.秋風下霜,倒生挫傷,鷹雕搏鷙,昆蟲蟄藏,草木注根,魚鱉湊淵;莫見其為者,滅而無形。
4.橫暴之極,魚鱉失勢,顛倒偃側,沋沋湲湲,蒲伏連延。
5.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涸轍之鮒。
6.放縱不羈者,堤垮岸崩,人民或為魚鱉.
7.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8.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9.利未錙銖害已大,民命詎比魚鱉輕。
10.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益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呂不韋?
11.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12.先鋒是魚鱉,蟹蝦是殿衛,無數水族搶著潮頭奪命狂奔,無數魚類跳到岸上逃生,無數龜鱉爬上堤岸乞命。
13.有命盡貪生,無分人與獸。最怕是殺烹,最苦是割肉,擒執未施刀,魂驚氣先窒。喉斷叫聲絕,顛倒三起伏。魚鱉無聲類,見死睜兩目,掙命砧幾間,張口不能哭,念此惻肺肝,何忍縱口腹?
14.水源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
15.孔子要求人們要“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孟子說:“數罟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16.所以飛禽走獸都熱衷于生活在高山峻嶺之上,魚鱉等則藏身于深淵之中。
17.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
※ "魚鱉"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