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我說,白蓮王雖然也是天上正朔,可跟當年真龍天子比起來,卻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2.以前的開國帝王,焚他姓的國,遷前朝的都,那就是為了滅國統,改正朔,易服色。
3.錯請削諸侯,且更定法令;誼亦欲改正朔,易服色;又同被功臣貴幸所譖毀。
4.先時不赴父難,后亦不奉簡文正朔,忌弟殺侄,惟營己私,踐祚江陵,好談玄教,講《老子》于龍光殿,侄察鉤連魏伐梁。
5.與此相映襯的是,一直奉中原為正朔,致力保境安民與發展經濟的吳越國,卻走向了一條符合民心民意、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確道路。
6.為實現這一目標,在理論上,統治者都聲稱自己是“受天明命”的正朔所在,而其他割據勢力則是“僭偽”。
7.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
8.梁氏稱邦,跨據淮海;齊遷龜鼎,陳建皇宗,莫不自命正朔,綿歷歲祀,各殊徽號,刪定禮儀。
9.從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國一直使用中國的年號,奉行中國正朔。
10.明帝即位,便有改正朔之意,朝議多異同,故持疑不決。
11.東晉南朝在當時被奉為漢族文化正朔,成為全國的文化中心,其文物典制、繪畫藝術及物質文化源源不斷地輻射到北方的十六國、北朝和海東諸國。
12.“江東有一吳兒老翁蕭衍,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
13.最后,討論酈道元的正朔觀念、中國文化本位意識及以儒家為主導的思想。
14.地可墾辟,悉為農郊,以贍萌隸;頹墻填塹,使山澤之人得至焉;實陂池而勿禁,虛宮館而勿仞。發倉廩以救貧窮,補不足,恤鰥寡,存孤獨。出德號,省刑罰,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與天下為更始。
※ "正朔"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