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漢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資望輕重為轉移。
2.大火吞蝕著一切,光武帝以來東漢十一世皇帝慘澹經營了二百年的漢家宮頃刻間化為灰燼。
3.東萊郡始建于西漢高祖時,治所在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東漢時移治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東)。
4.張成始料不及的穿越到了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年代?亂世之初東漢末年!各路英豪,諸侯群雄并起.
5.在高密市雙羊鎮后店村西,是人們為了紀念東漢著名經學家鄭玄而建立的鄭公祠,西臨濰河,北依礪阜山,屬于省級重點文物古跡保護區。
6.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設壇祭拜天地是在東漢。
7.曹娥江是浙江第三大河,江名因東漢孝女曹娥投江救父而得名,是紹興市內最大河流,嵊州城關至入東口為曹娥江污水治理重點。
8.敦煌漢簡的出土,把隸書的成熟期由過去人們公認的東漢晚期提前到了西漢中期,從中看出古隸向漢隸轉化的劇變和成熟過程。
9.東漢后期,隨著大量少數民族內遷,西北大部分地方已成為“羌胡”的聚居區,東漢已經無法行使行政管理。
10.鄱陽(今江西省波陽)人,東漢時名臣,官至侍御史。
11.幾乎一從“虐政”蔓衍之始,便有人意識到,他們正在見證一場與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相類似的亂局。
12.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傳佛,最初被皇帝安排居住在洛陽鴻臚寺,以表示對高僧的尊敬。
13.劉闖自然不會犯這樣一個錯誤,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竟然身處東漢末年,一個名將輩出,鐵馬金戈的亂世。
14.宛平縣的概念最早出現于遼代,宛平二字取自東漢劉熙所撰《釋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意。
15.同時,鄉閭評議的主角既然是世家大族,那么深得東漢士風沾溉的江東士族的價值觀念,也不可避免地會在人物品評中表現出來。
16.倒是東漢的費長房有騎竹縮地之術,頗有點仙家味道,不知是否古人張冠李戴回了。
17.家譜中記載,義烏駱氏始祖是東漢永元年間的尚書郎雍臨公,因為官場角逐不順,從山西駱谷遷徙到義烏十五都、分水塘避居,從此,駱氏在義烏繁衍生息。
18.這五臺山顯通寺始建于東漢時期,東漢永平十一年,漢明帝從西域請來天竺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在京都洛陽城建白馬寺。
19.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宏昏庸無道,不問政事,夜夜笙歌,每日只知以供其游玩享樂。
20.顯然這是一把東漢末年造就的寶刀,看樣子吹毛利刃削鐵如泥,威風不可一世。
21.山東諸城縣涼臺的東漢孫琮墓內出土的庖廚圖中,烤肉的工序、工具等,與現在新疆的烤肉有著密切的聯系。
22.剩下這兩個山東漢子,異地相逢,很是熱乎,又遇到了剛才的插曲,那外地的山東漢子對于宋武師愈發親切。
23.王符是東漢社會批判思潮的思想先驅,在中古史上開創了獨特的“潛夫議政”傳統。
24.東漢時谷每石值數百錢算是賤了,值千錢以上算貴了,至于正常情況下一石谷值多少,沒有確數,我們就暫時折算為五百錢吧。
25.袁紹出身于東漢后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
26.自東漢中葉的張陵在龍虎山創天師教后,張氏一脈代代相承,至明朝中期后,天師教逐漸沒落。
27.嚴子陵名嚴光,字子陵,是東漢著名高士,漢光武帝劉秀登基做了皇帝后,曾多次征召其為諫議大臣,都被嚴子陵婉拒,并隱居富春江一帶。
28.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后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后。
29.李健心里很是為這個即將有累卵之危的東漢王朝惋惜,他知道此時的“憂國憂民”。
30.王昶的《金石萃編》卷三中,載有一個東漢后期的《鄭子真宅舍殘碑》,碑銘中有一個房宅的價格單子,可與漢簡所載價格進行比較。
31.此時東漢藩王本就不多,在黃巾之亂中又被賊黨殘殺了好幾個,目下并沒有什么人與現在的皇帝親戚關系近,適合繼位的。
32.史官是一個官職,按照東漢史學家班固的講法,古時候天子左邊一個史官記言,右邊一個史官記事。
33.東漢和帝方儲以賢良方正對策為天下第一,任博士遷議郎、洛陽令、太常卿,死后追贈尚書令、黟縣侯,葬淳安城內.
34.東漢初年,莎車王康受其父的影響,一心向漢。
35.東漢裁并八校為五營(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置北軍中候一人監軍,屯戍和出戰任務加重。
36.東漢光武帝劉秀在削平各地割據勢力后,一方面整頓內政,一方面廣泛收羅人才。
37.經過12年的東征西討,劉秀終于在東漢建武十二年即公元37年掃滅了最后一個割據勢力—“成家帝”。
38.東漢候田承悅者,決戰江淮,馬踏東遼,開萬里疆,建不世之功,此等人者千年未有也。
39.早在公元132年,東漢時期的張衡就研制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臺地震儀器,他的“候風地動儀”能夠檢測出地震方向。
40.被譽為“科圣”的東漢太史令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西方早1700年;創立的“渾天說”,比同時代的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宇宙理論”先進得多。
41.而“金玉地動儀”系100余公斤黃金珠寶打造而成,原型來自于東漢候風地動儀,全身珠光寶氣。
42.公元132年我國東漢時代張衡發明了候風地動儀,用來監測地震,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
43.在這份清單中,諸葛亮的個人財產的一部分是“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要知道西漢哀帝曾賜給寵臣董賢田地兩千余頃,東漢濟南王劉康也有私田八百頃。
44.東漢建武年間,蒙古高原赤地千里,草木盡枯,人畜饑疫,死耗大半。
45.如東漢馬援所言“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46.東漢時,荀悅的《漢記》中就有“愛國如家”的說法。
47.那伍長將金子在手中掂了掂,繃著的臉也露也一點奸笑,東漢時當兵的一個月也就二三百錢的兵餉,這五六千錢相當于兩年的兵餉。
48.東漢末建安析沛國之一部置郡,治譙縣,現今在安徽省亳州市。
49.月旦評是東漢時期“談論”的一種類型。
50.其一,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辨惑》中說:“城門失火,禍及池魚。
51.“后漢(即東漢)陳王寵善射,嘗于此教弩”,這是其得名的由來。
52.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記載:“竹生于山,木長于林,截竹為簡,破以為牒,加筆墨之跡,乃成文字”。
53.次日,文管部門初步認定其為東漢墓,并從墓中發掘出石雞、石馬、舞俑等31件文物。
54.當然還有少不了的五泄景區,這個早在東漢《越絕書》中就有著描述的旅游勝地,走到今天已經留下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足跡。
55.一年,視離經辨志……”東漢鄭玄注云:“離經,斷句絕也。
56.東漢設都水官,安豐塘遺址出土的一柄鐵椎上有。
57.他說,東漢書法家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58.東漢時南方手工業發達起來,巴蜀興起了銅器漆器制造業、制錦業和火井煮鹽。
59.”阿城說,這里傳遞一個“不崇日”的訊息,“直到佛教在東漢時期傳進中土,才開始有明確的太陽崇拜情結。
60.經過辨認,簡牘是各時期益陽縣衙署檔案及公私文書,涉及人口、田畝、物產、賦稅、司法等,時代為戰國楚、秦、張楚、西漢、東漢和三國孫吳。
61.東漢辛氏《三秦記》記載:“河西有沙角山……又山之陽有一泉,云是沙井,綿歷千古,沙不填之。
62.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63.第五倫是東漢時人,他家本姓田,但在西漢時,官府大量移民到關中,田氏家族也被移來,并且要以到來的先后次序為姓,所以就姓了第五。
64.史*記載,汝州溫泉于西漢初年稱溫塘;東漢為皇帝游獵地;隋朝設溫泉頓亦稱溫湯泉;唐改稱溫塘,亦稱湯王街。
65.我中土佛門自東漢興起以來,曾歷四次滔天法難,分別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所為,故稱‘三武一宗’之厄。
66.來自后世的張廣元知道結束這亂世之人乃東漢光武帝劉秀。
67.王木木想想,不錯,靠譜,一姓鐘離,一姓種;一是東漢大將,一是大宋大將;一是因兵敗入終南山而入道,一是因永樂大敗而佯死。
68.東漢安帝時,昌邑縣令王密為了感謝荊州刺史楊震當年的提攜之恩,深夜攜重金拜訪楊震,并說暮夜無知者。
69.三級軍士長李國,典型的山東漢子,對海作戰部門主炮區隊長,多次參加重大任務并立功。
70.東漢的軍制為部曲制,五百人為一曲,二曲為一部,曲下設五屯,每屯百人,屯下設二隊,隊下則有什和伍。
71.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
72.東漢著名的宗族,特點是“世”和“大”,即世代承籍和聚族而居。
73.玉牒是漢代新出現的祭玉名稱,使用始于漢武帝,東漢時漢光武帝也曾去泰山用玉牒行封禪之禮。
74.東漢羊續懸魚拒賄,自此無人登門送禮;北宋包拯執法如山,治下很難舞弊徇私。
75.還有“大樹將軍”的故事,說的是東漢名將馮異幫助劉秀統一建國后,面對諸將爭功,他獨自躲在大樹下,一言不發,好像是乘涼休息,實際是讓功。
76.有關月牙泉的最早文字記載見于東漢時期的辛氏《三秦記》:“河西有沙角山(即鳴沙山)……山之陽有一泉,云是沙井(即月牙泉),綿歷今古,沙不填之。
77.景家,東漢開國功臣,沿襲至今,代代有人杰,朝政之上,多有結黨,不動則已,一動驚人,自是無人愿意交惡。
78.西漢學者揚雄、東漢學者高誘、三國吳國史學家韋昭為、唐代史學家張守節等人都明確指出,綽號“扁鵲”的名醫秦越人是齊國盧人。
79.每次戰亂都使經濟積累和文化積累遭到嚴重破壞,有時甚至是掃地以盡,如東漢末和唐末。
80.公元前132年,東漢太史令張衡發明了候風地動儀,它是世界上第一臺觀測地震的儀器,在世界地震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81.東漢末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人,字元龍。
82.在東漢“云臺二十八將”中,有一位將軍比較特殊,他就是大樹將軍馮異。
83.古往今來,“慎獨”始終是志士仁人道德修養的重要門徑,東漢時期的“楊震四知”便是“慎獨”的典范,不因“暮夜無知者”而收受禮金,時刻自省自律。
84.沙坪山巖墓群有50多座暴露,其中東漢晚期崖墓10余座,有規劃的開鑿痕跡顯示,這屬于典型的家族墓。
85.祖父崔骃,是東漢著名文學家,父親崔瑗,書法家,對天文歷法和京房易傳等術數也有所研究,做河內汲縣令7年,對農業生產較為重視,頗有政績。
86.說明東漢紙張已經達到可以代替縑帛和簡牘書寫的程度。
87.在東漢初年,百姓仍用的是王莽時期的貨泉,直到16年后,才開始鑄造建武五銖。
88.八廚,東漢末期的八位名士,以輕財好義,任勇為俠著稱。
89.按照東漢《越絕書》記載:“吳亡后,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90.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朝那(今甘肅鎮原東南)人,東漢末期名將。
91.從東漢班固一直到近、現代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多采用第一種說法,又指子嬰是二世長兄扶蘇的兒子。
92.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奸臣當道,盜賊蜂起。
93.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并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愿。
94.可是東漢的皇帝只有劉秀和明、章二帝能夠做到政由己出。
95.章帝之后,東漢政局進入中衰時期。
96.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甄宇任青州從事,因清廉有為,被征拜為太學博士。
97.唐朝的《吳地記》轉引東漢《越絕書》這樣記載:“吳之后,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98.劉邦的基業從西漢到東漢,劉姓國祚400余年。
99.這畫面便是俗稱“耍猴兒”的河南新野猴戲,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
100.掃墓始于東漢建武十年(公元34年),由光武帝劉秀倡始。
※ "東漢"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