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貴族女子往往要嫁給名臣或大族世子,締結兩姓之好的。
2.據西坡韓阮兩姓族譜記載,阮姓的遷崖始祖為阮豐道,原籍福建陽春縣村,元朝入瓊任文昌縣正堂,后入籍文昌。
3.該村曹王二姓先祖,系姑表兄弟,曾共同寄齋堂賈氏籬下,自愿到齋堂賈家祖墳地黃嶺之西守墓、墾荒并挖煤,二人成家立業,繁衍成村,至今仍是這兩姓。
4.劉累被封到董姓的故地后,董、劉兩姓開始雜居,兩姓又都有以氏為姓的后人,產生了龍姓的一支。
5.筑師宗、新化六城,浚金針、白沙等河,平土官嶺、儂兩姓起事。
6.其中村東的“漢太史裔”祠堂,去年因火災大部分倒塌,只剩門廳,另一個是村南的“漢太史遺祠”,完好無損,是馮同兩姓共用的總祠堂。
7.因此,近代以來,芷溪花燈“出案”仍沿襲舊規,輪到黃、楊兩姓時,呈現黃姓花燈多、楊姓次之,而丘、華較少的狀況。
8.按照《禮記》的說法,所謂婚姻就是“合兩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
9.《禮記》中,把結婚看作“萬倫之始”,是“將合兩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
10.對于走馬樓吳簡的研究統計,可以反映出孫吳時期長沙郡吏民有將兩姓合并表示婚姻的取名風俗。
11.劉碩偉介紹,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魏晉的興亡遞嬗,不是司馬、曹兩姓的勝敗,而是儒家豪族與非儒家寒族的較量。
12.對于走馬樓吳簡的研究統計(造 句 網),可以反映出孫吳時期長沙郡吏民有將兩姓合并表示婚姻的取名風俗。
13.而李爸爸和寇媽媽都認為,結婚就是“結兩姓之好”,一對新人就是聯系兩個家族的紐帶。
※ "兩姓"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