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代繼承了秦朝的全民戶口登記制度,將全國的地主、自耕農、雇農、傭工、商人,全部編入國家的戶籍,這叫做“編戶齊民”。
2.漢代將全國的地主、自耕農、雇農、傭工、商人,全部編入國家戶籍,這被后世稱為“編戶齊民”。
3.一般的老百姓,都是編戶齊民;統治階層中的文官,大致言之,都是憑其知識和能力進入精英階層,這些精英并不能永遠世襲。
4.漢代“亡人”的存在背離“編戶齊民”理想社會組織秩序。
5.蕞爾譙縱,編戶黔首,同惡相求,是崇是長,肆反噬于州相,播毒害于民黎,俾我西服,隔閡皇澤。
6.就是把西周親親尊尊的貴族削平成秦漢的編戶齊民,也就是把貴族社會變成平民社會。
7.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
8.在田莊的勞動者中,宗族、賓客、徒附的身份是國家的編戶齊民,但他們對田莊主存在著依附性。
9.城內嚴格地劃分了八個區域,宮廷區、官署區、商市區、倉廩區、匠做區、國宅區、編戶區、宗廟區,各區由長石條鋪就的大道隔開,井然有序,讓人一目了然。
10.賤民沒有資格編戶,只能附籍于主家。
※ "編戶"造句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