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
詞語解釋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的傳統盛大節日。
英the Spring Festival;
春季。
英spring;
引證解釋
猶春季。
引《后漢書·楊震傳》:“又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燋心?!?br>南朝?梁元帝 《春日》詩:“春還春節美,春日春風過?!?br>南朝?梁 江淹 《雜體詩·效張協<苦雨>》:“有弇興春節,愁霖貫秋序?!?/span>
節名。古指立春。今指農歷正月初一。
引舊題 宋?尤袤 《全唐詩話·王起》:“既遇春節,難阻良游,三五人自為宴樂,并無所禁。”
宋?文天祥 《獄中》詩:“春節前三日,江鄉正小年?!?br>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火線春節夜》:“在 漢江 南岸的日日夜夜里,誰會想到這一天就是春節呢。”
國語辭典
春節
傳統節慶之一。舊時指立春,民國以來指農歷正月初一。
網絡解釋
春節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即農歷新年,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活動演變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均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于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年才算結束。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親朋好友歡聚的日子,是人們增深感情的紐帶。節日交流問候傳遞著親朋鄉里之間的親情倫理,它是春節得以持存發展的重要要義。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于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