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詞語解釋
戲劇
舊時專指戲曲,后用為戲曲、話劇、歌劇、舞劇等的總稱。
例希臘戲劇。
英drama; play;
引證解釋
兒戲;游戲。
引唐?杜牧 《西江懷古》詩:“魏帝 縫囊真戲劇, 苻堅 投箠更荒唐。”
宋?洪邁 《夷堅甲志·倉卒有智》:“秀州 士大夫家一小兒,纔五歲,因戲劇,以首入搗藥鐵臼中,不能出。”
明?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七》:“李(李清照 )所舉當時戲劇,又有打褐、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倉、賭快等,今絶不知何狀。”
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秉火照視,則墻隅緑錦袱包一銀船,左右有四輪,蓋外祖家全盛時兒童戲劇之物。”指玩具。
引明?焦竑 《焦氏筆乘·處世》:“覩金珠珍玩,當如小兒之弄戲劇,方雜然前陳,疑若可悅,及委之以去,了無顧戀。”
通過演員表演故事的藝術形式。舊時專指戲曲,后用為戲曲、話劇、歌劇、舞劇等的總稱。按情節可分為悲劇、喜劇、正劇等;按題材可分為歷史劇、現代劇、童話劇等。
引孫犁 《秀露集·戲的夢》:“戲劇演完,我記不清故事的情節,因為它的情節非常支離。”
指劇本。
引老舍 《月牙集·不成問題的問題》:“據他自己說,他會雕刻,會作畫,會彈古琴與鋼琴,會作詩、小說與戲劇。”
國語辭典
戲劇
透過演員將某種故事或某種情節,以動作、歌唱或對白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
兒戲、玩笑。
引唐·杜牧〈西江懷古〉詩:「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箠更荒唐。」
宋·蘇軾〈次韻王郎子立風雨有感〉詩:「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戲劇。」
網絡解釋
戲劇 (舞臺表演藝術)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的一種綜合藝術。
戲劇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種假說。比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術儀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對一種乞求戰斗勝利的巫術活動的合稱,即戲劇的原始形態。另一為勞動或慶祝豐收時的即興歌舞表演,這種說法主要依據是古希臘戲劇,它被認為是起源于酒神祭祀。
戲劇是由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戲劇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臺(表演場地)”和“觀眾”。“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它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于扮演了,通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能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
戲劇 (漢語詞匯)
戲劇,漢語詞匯。
拼音: xì jù
釋義:1、透過演員將某種故事或某種情節,以動作、歌唱或對白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2、兒戲、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