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
詞語解釋
協和
使協調和睦;使融洽。
例協和萬邦。團結內部,協和軍民。
引證解釋
和睦,融洽。
引《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孔穎達 疏:“能使九族敦睦,百姓顯明,萬邦和睦。”
《周書·齊煬王憲傳》:“輯睦我君臣,協和我骨肉。”
宋?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太祖 聞而患之,下詔書戒勵,使與長吏協和。”
《明史·西域傳四·哈烈》:“親者尚爾乖戾,疏者安得協和。”
毛澤東 《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著 陳代軍長 等悉心整飭該軍,團結內部,協和軍民。”調和;和諧;配合得當。
引《后漢書·劉愷傳》:“協和陰陽,調訓五品。”
《三國志·蜀志·后主傳》:“上下交暢,然后萬物協和,庶類獲乂。”
元?貢師泰 《送國字張教授》詩:“黃鐘大呂都協和,鐵畫銀鉤謾摹録。”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四:“有時數種音波,過于雜亂,彼此沖突,在人耳中發生跳動或觸犯的效果,永不相協和。”
國語辭典
協和
和諧融洽。
引三國魏·鐘會〈移蜀將吏士民檄〉:「布政垂惠,而萬邦協和。」
《文選·潘岳·笙賦》:「協和陳宋,混一齊楚。」調和。
引《后漢書·卷三九·劉般傳》:「協和陰陽,調訓五品。」
《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后主禪傳》:「上下交暢,然后萬物協和,庶類獲乂。」湊合、湊在一起。
引元·無名氏《梧桐葉·第二折》:「四季中間無日無,惟有秋深更凄 楚,怎當他協和芭蕉夜窗雨。」
網絡解釋
協和 (漢語詞語)
協和有協和萬邦的觀念,是第一次以下列的形式被表述出來:"日若稽古,帝堯日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尚書·堯典》)"親九族"就是首先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平章百姓"就是繼而把自己的國治理好;進而使各國團結起來,這就是"協和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