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
詞語解釋
青蛙
俗稱“田雞”。兩棲綱,蛙科。背部黃綠或深綠色,有黑斑。頭略呈三角形,眼圓而突出,能迅速發現飛蟲??诖?,舌根附于下頜前端,舌尖分叉,能突然翻出口外,捕食害蟲。中國各地都有,營半水棲生活。常作為實驗動物。
翻譯
- 英語 frog, CL:隻|只[zhi1], (slang)? ugly guy
- 德語 Frosch (S)?
- 法語 grenouille, (argot)? gars moche
引證解釋
兩棲動物,頭部扁而寬,口闊,眼大,皮膚光滑,通常為綠色,有灰色斑紋。善跳躍,會游泳,生活水中或水邊,活動多在夜間。雄的有發聲器官,鳴聲宏亮。能捕食害蟲,對農業有益。俗稱田雞。
引唐?韓愈 《盆池》詩之一:“一夜青蛙鳴到曉,恰如方口釣魚時?!?br>宋?楊萬里 《明發清塘蘆包》詩:“青塘無店亦無人,只有青蛙紫蚓聲?!?br>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她不能動了,像一個青蛙被蛇吸住那樣?!?/span>
國語辭典
青蛙
動物名。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足有蹼,善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主吃田中害蟲。雄蛙鳴聲響亮。
近田雞
網絡解釋
青蛙 (兩棲綱無尾目的動物)
青蛙(Frog)屬于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于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蛙體型較苗條,多善于游泳。 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愈合,后肢的脛骨與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最原始的青蛙在三疊紀早開始進化。現今最早有跳躍動作的青蛙出現在侏羅紀。因為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蛙類有130種左右,它們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
相關成語
- xuě lǐ qīng雪里青
- qīng shí青石
- qīng ni?o青鳥
- ài qīng艾青
- qīng sè青色
- qīng c?o青草
- qīng nián jié青年節
- qīng h?i青海
- zàng qīng藏青
- qīng lài青睞
- qīng nián tuán青年團
- qīng guāng青光
- qīng c?o zhàng青草瘴
- qīng c?o dòng青草峒
- qīng chūn青春
- nián qīng年青
- qīng yī rén青衣人
- qīng shān青山
- qīng guāng y?n青光眼
- qīng c?o shān青草山
- wàn nián qīng萬年青
- dān qīng丹青
- h?i dōng qīng海東青
- qīng d?o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