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新五代史 > 新五代史·附錄·四夷附錄第三

      新五代史·附錄·四夷附錄第三

      歐陽修

      原文

      奚,本匈奴之別種。當唐之末,居陰涼川,在營府之西,幽州之西南,皆數百里。有人馬二萬騎。分為五部:一曰阿薈部,二曰啜米部,三曰粵質部,四曰奴皆部,五曰黑訖支部。后徙居琵琶川,在幽州東北數百里。地多黑羊,馬嵒前蹄堅善走,其登山逐獸,下上如飛。

      契丹阿保機強盛,室韋、奚、皆服屬之。奚人常為契丹守界上,而苦其苛虐,奚王去諸怨叛,以別部西徙媯州,依北山射獵,常采北山麝香、仁參賂劉守光以自托。其族至數千帳,始分為東、西奚。去諸之族,頗知耕種,歲借邊民荒地種穄,秋熟則來獲,窖之山下,人莫知其處。爨以平底瓦鼎,煮穄為粥,以寒水解之而飲。

      去諸卒,子掃剌立。莊宗破劉守光,賜掃剌姓李,更其名紹威。紹威卒,子拽剌立。同光以后,紹威父子數遣使朝貢。初,紹威娶契丹女舍利逐不魯之姊為妻,后逐不魯叛亡入西奚,紹威納之。晉高祖入立,割幽州雁門以北入于契丹,是時紹威與逐不魯皆已死,耶律德光已立晉北歸,拽剌迎謁馬前,德光曰:“非爾罪也。負我者,掃剌與逐不魯爾。”乃發其墓,粉其骨而揚之。后德光滅晉,拽剌常以兵從。其后不復見于中國。

      自去諸徙媯州,自別為西奚,而東奚在琵琶川者,亦為契丹所并,不復能自見云。

      吐渾,本號吐谷渾,或曰乞伏乾歸之苗裔。自后魏以來,名見中國,居于青海之上。當唐至德中,為吐蕃所攻,部族分散,其內附者,唐處之河西。其大姓有慕容、拓拔、赫連等族。懿宗時,首領赫連鐸為陰山府都督,與討龐勛,以功拜大同軍節度使。為晉王所破,其部族益微,散處蔚州界中。莊宗時,有首領白承福者,依中山北石門為柵,莊宗為置寧朔、奉化兩府,以承福為都督,賜其姓名為李紹魯。終唐時,常遣使朝貢中國。

      晉高祖立,割雁門以北入于契丹,于是吐渾為契丹役屬,而苦其苛暴。是時,安重榮鎮成德,有異志,陰遣人招吐渾入塞,承福等乃自五臺入處中國。契丹耶律德光大怒,遣使者責誚高祖,高祖恐懼,遣供奉官張澄率兵搜索并、鎮、忻、代等州山谷中吐渾驅出之。然晉亦苦契丹,思得吐渾為緩急之用,陰遣劉知遠鎮太原慰撫之。終高祖時,承福數遣使者朝貢。后出帝與契丹絕盟,召承福入朝,拜大同軍節度使,待之甚厚。契丹與晉相距于河,承福以其兵從出帝御虜。是歲大熱,吐渾多疾死,乃遣承福歸太原,居之嵐、石之間。劉知遠稍侵辱之,承福謀復亡出塞,知遠以兵圍其族,殺承福及其大姓赫連海龍、白可久、白鐵匱等,其羊馬貲財巨萬計,皆籍沒之,其余眾以其別部王義宗主之。吐渾遂微,不復見。

      初,唐以承福之族為熟吐渾。長興中,又有生吐渾杜每兒來朝貢。每兒,不知其國地、部族。至漢乾祐二年,又有吐渾何戛剌來朝貢,不知為生、熟吐渾,蓋皆微,不足考錄。

      達靼,靺鞨之遺種,本在奚、契丹之東北,后為契丹所攻,而部族分散,或屬契丹,或屬渤海,別部散居陰山者,自號達靼。當唐末,以名見中國。有每相溫、于越相溫,咸通中,從硃邪赤心討龐勛。其后李國昌、克用父子為赫連鐸等所敗,嘗亡入達靼。后從克用入關破黃巢,由是居云、代之間。其俗善騎射,畜多駝、馬。其君長、部族名字,不可究見,惟其嘗通于中國者可見云。

      同光中,都督折文逋數自河西來貢駝、馬。明宗討王都于定州,都誘契丹入寇,明宗詔達靼入契丹界,以張軍勢,遣宿州刺史薛敬忠以所獲契丹團牌二百五十及弓箭數百賜云州生界達靼,蓋唐常役屬之。長興三年,首領頡哥率其族四百余人來附。訖于顯德,常來不絕。

      黨項,西羌之遺種。其國在《禹貢》析支之地,東至松州,西接葉護,南界春桑,北鄰吐渾,有地三千余里。無城邑而有室屋,以毛罽覆之。其人喜盜竊而多壽,往往百五六十歲。其大姓有細封氏、費聽氏、折氏、野利氏,拓拔氏為最強。唐德宗時,黨項諸部相率內附,居慶州者號東山部落,居夏州者號平夏部落。部有大姓而無君長,不相統一,散處邠寧、鄜延、靈武、河西,東至麟、府之間。自同光以后,大姓之強者各自來朝貢。

      明宗時,詔沿邊置場市馬,諸夷皆入市中國,而回鶻、黨項馬最多。明宗招懷遠人,馬來無駑壯皆售,而所售常過直,往來館給,道路倍費。其每至京師,明宗為御殿見之,勞以酒食,既醉,連袂歌呼,道其土風以為樂,去又厚以賜賚,歲耗百萬計。唐大臣皆患之,數以為言。乃詔吏就邊場售馬給直,止其來朝,而黨項利其所得,來不可止。其在靈、慶之間者,數犯邊為盜。自河西回鶻朝貢中國,道其部落,輒邀劫之,執其使者,賣之他族,以易牛馬。明宗遣靈武康福、邠州藥彥稠等出兵討之。福等擊破阿埋韋悉褒勒強賴埋廝骨尾及其大首領連香李八薩王、都統悉那埋摩、侍御乞埋嵬悉逋等族,殺數千人,獲其牛羊巨萬計,及其所劫外國寶玉等,悉以賜軍士。由是黨項之患稍息。

      至周太祖時,府州黨項尼也六泥香王子、拓拔山等皆來朝貢。廣順三年,慶州刺史郭彥欽貪其羊馬,侵擾諸部,獨野雞族強不可近,乃誣其族犯邊。太祖遣使招慰之。野雞族苦彥欽,不肯聽命,太祖遣邠州折從阮、寧州刺史張建武等討之。建武勇于立功,不能通夷情,馳軍擊野雞族,殺數百人。而喜玉、折思、殺牛三族聞建武擊破野雞族,各以牛酒犒軍,軍士利其物,反劫掠之。三族共誘建武軍至包山,度險,三族共擊之,軍投崖谷,死傷甚眾。太祖怒,罪建武等,選良吏為慶州刺史以招撫之。

      其他諸族,散處尚邊界上者甚眾,然其無國地、君長,故莫得而紀次云。

      突厥,國地、君世、部族、名號、物俗,見于唐著矣。至唐之末。為諸夷所侵,部族微散。五代之際,嘗來朝貢。同光三年,渾解樓來。天成二年,首領張慕晉來。長興二年,首領杜阿熟來。天福六年,遣使者薛同海等來。凡四至,其后不復來。然突厥于時最微,又來不數,故其君長史皆失不能紀。

      吐蕃,國地、君世、部族、名號、物俗,見于唐著矣。當唐之盛時,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樂。其地宜馬,唐置八監,牧馬三十萬匹。以安西都護府羈縻西域三十六國。唐之軍、鎮、監、務,三百余城,常以中國兵更戍,而涼州置使節度之。安祿山之亂,肅宗起靈武,悉召河西兵赴難,而吐蕃乘虛攻陷河西、隴右,華人百萬皆陷于虜。文宗時,嘗遣使者至西域,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陷虜之人見唐使者,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蕃人民否?”其人皆天寶時陷虜者子孫,其語言稍變,而衣服猶不改。

      至五代時,吐蕃已微弱,回鶻、黨項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國衰亂,不能撫有,惟甘、涼、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國。甘州為回鶻牙,而涼、瓜、沙三州將吏,猶稱唐官,數來請命。自梁太祖時,嘗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而觀察甘、肅、威等州。然雖有其名,而涼州自立守將。唐長興四年,涼州留后孫超遣大將拓拔承謙及僧、道士、耆老楊通信等至京師求旌節,明宗問孫超等世家,承謙曰:“吐蕃陷涼州,張掖人張義朝募兵擊走吐蕃,唐因以義朝為節度使,發鄆州兵二千五百人戍之。唐亡,天下亂,涼州以東為突厥、黨項所隔,鄆兵遂留不得返。今涼州漢人,皆其戍人子孫也。”明宗乃拜孫超節度使。清泰元年,留后李文謙來請命。后數年,涼州人逐出文謙,靈武馮暉遣牙將吳繼勛代文謙為留后,是時天福七年。明年,晉高祖遣涇州押牙陳延暉赍詔書安撫涼州,涼州人共劫留延暉,立以為刺史。至漢隱帝時,涼州留后折逋嘉施來請命,漢即以為節度使。嘉施,土豪也。周廣順二年,嘉施遣人市馬京師,因來請命帥。是時,樞密使王峻用事。峻故人申師厚者,少起盜賊,為兗州牙將,與峻相友善,后峻貴,師厚敝衣蓬首,日候峻出,拜馬前,訴以饑寒,峻未有以發。而嘉施等來請帥,峻即建言:“涼州深入夷狄,中國未嘗命吏,請募率府率、供奉官能往者。”月余,無應募者,乃奏起師厚為左衛將軍,已而拜河西節度使。師厚至涼州,奏薦押衙副使崔虎心、陽妃谷首領沈念般等及中國留人子孫王廷翰、溫崇樂、劉少英為將吏。又自安國鎮至涼州,立三州以控扼諸羌,用其酋豪為刺史。然涼州夷夏雜處,師厚小人,不能撫有。至世宗時,師厚留其子而逃歸,涼州遂絕于中國。獨瓜、沙二州,終五代常來。沙州,梁開平中有節度使張奉,自號“金山白衣天子”。至唐莊宗時,回鶻來朝,沙州留后曹義金亦遣使附回鶻以來,莊宗拜義金為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晉天福五年,義金卒,子元德立。至七年,沙州曹元忠、瓜州曹元深皆遣使來。周世宗時,又以元忠為歸義軍節度使,元恭為瓜州團練使。其所貢:硇砂、羚羊角、波斯錦、安西白灊、金星礬、胡桐律、大鵬砂、毦褐、玉團。皆因其來者以名見,而其卒立、世次,史皆失其紀。

      而吐蕃不見于梁世。唐天成三年,回鶻王仁喻來朝,吐蕃亦遣使附以來,自此數至中國。明宗嘗御端明殿見其使者,問其牙帳所居,曰:“西去涇州二千里。”明宗賜以虎皮,人一張,皆披以拜,委身宛轉,落其氈帽,亂發如蓬,明宗及左右皆大笑。至漢隱帝時猶來朝,后遂不復至,史亦失其君世云。

      回鶻,為唐患尤甚。其國地、君世、物俗,見于唐著矣。唐嘗以女妻之,故其世以中國為舅。其國本在娑陵水上、后為黠戛斯所侵,徙天德、振武之間,又為石雄、張仲武所破,其余眾西徙,役屬吐蕃。是時吐蕃已陷河西、隴右,乃以回鶻散處之。

      當五代之際,有居甘州、西州者嘗見中國,而甘州回鶻數至,猶呼中國為舅,中國答以詔書亦呼為甥。梁乾化元年,遣都督周易言等來,而史不見其君長名號,梁拜易言等官爵,遣左監門衛上將軍楊沼押領還蕃。至唐莊宗時,王仁美遣使者來,貢玉、馬,自稱“權知可汗”,莊宗遣司農卿鄭續持節冊仁美為英義可汗。是歲,仁美卒,其弟狄銀立,遣都督安千想等來。同光四年,狄銀卒,阿咄欲立。天成二年,權知國事王仁裕遣李阿山等來朝,明宗遣使者冊仁裕為順化可汗。晉高祖時又冊為奉化可汗。阿咄欲,不知其為狄銀親疏,亦不知其立卒;而仁裕訖五代常來朝貢,史亦失其紀。其地出玉、犛、綠野馬、獨峰駝、白貂鼠、羚羊角、硇砂、膃肭臍、金剛鉆、紅鹽、罽氎、騊駼之革。其地宜白麥、青騑麥、黃麻、蔥韭、胡荽,以橐駝耕而種。其可汗常樓居,妻號天公主,其國相號媚祿都督。見可汗,則去帽被發而入以為禮。婦人總發為髻,高五六寸,以紅絹囊之;既嫁,則加氈帽。又有別族號龍家,其俗與回紇小異。長興四年,回鶻來獻白鶻一聯,明宗命解緤放之。自明宗時,常以馬市中國,其所赍寶玉皆屬縣官,而民犯禁為市者輒罪之。周太祖時除其禁,民得與回鶻私市,玉價由此倍賤。顯德中,來獻玉,世宗曰:“玉雖寶而無益。”卻之。

      于闐,國地、君世、物俗見于唐。五代亂世,中國多故,不能撫來四夷。其嘗自通于中國者僅以名見,其君世、終始,皆不可知。而于闐尤遠,去京師萬里外。其國西南近蔥嶺,與婆羅門為鄰國,而相去猶三千余里,南接吐蕃,西北至疏勒二千余里。

      晉天福三年,于闐國王李圣天遣使者馬繼榮來貢紅鹽、郁金、氂牛尾、玉灊等,晉遣供奉官張匡鄴假鴻臚卿,彰武軍節度判官高居誨為判官,冊圣天為大寶于闐國王。是歲冬十二月,匡鄴等自靈州行二歲至于闐,至七年冬乃還。而居誨頗記其往復所見山川諸國,而不能道圣天世次也。

      居誨記曰:“自靈州過黃河,行三十里,始涉沙入黨項界,曰細腰沙、神點沙。至三公沙,宿月支都督帳。自此沙行四百余里,至黑堡沙,沙尤廣,遂登沙嶺。沙嶺,黨項牙也,其酋曰捻崖天子。渡白亭河至涼州,自涼州西行五百里至甘州。甘州,回鶻牙也。其南,山百余里,漢小月支之故地也,有別族號鹿角山沙陀,云硃耶氏之遺族也。自甘州西,始涉磧。磧無水,載水以行。甘州人教晉使者作馬蹄木澀,木澀四竅,馬蹄亦鑿四竅而綴之,駝蹄則包以氂皮乃可行。西北五百里至肅州,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門關,又西百里出玉門關,經吐蕃界。吐蕃男子冠中國帽,婦人辮發,戴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馬。西至瓜州、沙州,二州多中國人,聞晉使者來,其刺史曹元深等郊迎,問使者天子起居。瓜州南十里鳴沙山,云冬夏殷殷有聲如雷,云《禹貢》流沙也。又東南十里三危山,云三苗之所竄也。其西,渡都鄉河曰陽關。沙州西曰仲云,其牙帳居胡盧磧。云仲云者,小月支之遺種也,其人勇而好戰,瓜、沙之人皆憚之。胡盧磧,漢明帝時征匈奴,屯田于吾盧,蓋其地也。地無水而嘗寒多雪,每天暖雪銷,乃得水。匡鄴等西行入仲云界,至大屯城,仲云遣宰相四人、都督三十七人候晉使者,匡鄴等以詔書慰諭之,皆東向拜。自仲云界西,始涉兼磧,無水,掘地得濕沙,人置之胸以止渴。又西,渡陷河,伐檉置水中乃渡,不然則陷。又西,至紺州。紺州,于闐所置也,在沙州西南,云去京師九千五百里矣。又行二日至安軍州,遂至于闐。圣天衣冠如中國,其殿皆東向,曰金冊殿,有樓曰七鳳樓。以蒲桃為酒,又有紫酒、青酒,不知其所釀,而味尤美。其食,粳沃以蜜,粟沃以酪。其衣布帛。有園圃花木。俗喜鬼神而好佛。圣天居處,嘗以紫衣僧五十人列侍,其年號同慶二十九年。其國東南曰銀州、盧州、湄州,其南千三百里曰玉州,云漢張騫所窮河源出于闐,而山多玉者此山也。”其河源所出,至于闐分為三:東曰白玉河,西曰綠玉河,又西曰烏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異,每歲秋水涸,國王撈玉于河,然后國人得撈玉。

      自靈州渡黃河至于闐,往往見吐蕃族帳,而于闐常與吐蕃相攻劫。匡鄴等至于闐,圣天頗責誚之,以邀誓約。匡鄴等還,圣天又遣都督劉再升獻玉千斤及玉印、降魔杵等。漢乾祐元年,又遣使者王知鐸來。

      高麗,本扶余人之別種也。其國地、君世見于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號略可曉其義。當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廣評侍郎韓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樸巖來,而其國王姓名,史失不紀。至長興三年,權知國事王建遣使者來,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義軍使,封高麗國王。建,高麗大族也。開運二年,建卒,子武立。乾祐四年,武卒,子昭立。王氏三世,終五代常來朝貢,其立也必請命中國,中國常優答之。其地產銅、銀,周世宗時,遣尚書水部員外郎韓彥卿以帛數千匹市銅于高麗以鑄鐵。六年,昭遣使者貢黃銅五萬斤。高麗俗知文字,喜讀書,昭進《別敘孝經》一卷、《越王新義》八卷、《皇靈孝經》一卷、《孝經雌圖》一卷。《別敘》,敘孔子所生及弟子事跡;《越王新義》,以“越王”為問目,若今“正義”;《皇靈》,述延年辟谷;《雌圖》,載日食、星變。皆不經之說。

      渤海,本號靺鞨,高麗之別種也。唐高宗滅高麗,徙其人散處中國,置安東都護府于平壤以統治之。武后時,契丹攻北邊,高麗別種大乞乞仲象與靺鞨酋長乞四比羽走遼東,分王高麗故地,武后遣將擊殺乞四比羽,而乞乞仲象亦病死。仲象子祚榮立,因并有比羽之眾,其眾四十萬人,據挹婁,臣于唐。至中宗時,置忽汗州,以祚榮為都督,封渤海郡王,其后世遂號渤海。其貴族姓大氏,開平元年,國王大諲撰遣使者來,訖顯德常來朝貢。其國土物產,與高麗同。諲撰世次、立卒,史失其紀。

      新羅,弁韓之遺種也。其國地、君世、物俗見于唐。其大族曰金氏、樸氏,自唐高祖時封金真為樂浪郡王,其后世常為君長。同光元年,新羅國王金樸英遣使者來朝貢。長興四年,權知國事金溥遣使來。樸英、溥世次、卒立,史皆失其紀。自晉已后不復至。

      黑水靺鞨,本號勿吉。當后魏時見中國。其國,東至海,南界高麗,西接突厥,北鄰室韋,蓋肅慎氏之地也。其眾分為數十部,而黑水靺鞨最處其北,尤勁悍,無文字之記。其兵,角弓、楛矢。同光二年,黑水兀兒遣使者來,其后常來朝貢,自登州泛海出青州。明年,黑水胡獨鹿亦遣使來。兀兒、胡獨鹿若其兩部酋長,各以使來。而其部族、世次、立卒,史皆失其紀。至長興三年,胡獨鹿卒,子桃李花立,嘗請命中國,后遂不復見云。

      南詔蠻,見于唐。其國在漢故永昌郡之東、姚州之西。僖宗幸蜀,募能使南詔者,得宗室子李龜年及徐虎、虎侄藹,乃以龜年為使,虎為副,藹為判官,使南詔。南詔所居曰苴絺城,龜年等不至苴絺,至善闡,得其要約與唐為甥舅。僖宗許以安化公主妻之,南詔大喜,遣人隨龜年求公主。已而黃巢敗,收復長安,僖宗東還,乃止。

      同光三年,魏王繼岌及郭崇韜等破蜀,得王衍時所俘南詔蠻數十人,又得徐藹,自言嘗使南詔,乃矯詔還其所俘,遣藹等持金帛招撫南詔,諭以威德,南詔不納。至明宗時,巂州山后兩林百蠻都鬼主、右武衛大將軍李卑晚,遣大鬼主傅能何華來朝貢,明宗拜卑晚寧遠將軍,又以大渡河南山前邛州六姓都鬼主懷安郡王勿定摽莎為定遠將軍。明年遣左金吾衛將軍烏昭遠為入蠻國信使,昭遠不能達而還。

      牂牁蠻,在辰州西千五百里,以耕植為生,而無城郭聚落,有所攻擊,則相屯聚。刻木為契。其首領姓謝氏,其名見于唐。至天成二年嘗一至,其使者曰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冠帶如中國,貢草豆蔻二萬個、硃砂五百兩、蠟二百斤。

      昆明,在黔州西南三千里外,地產羊馬。其人椎髻、跣足、披氈,其首領披虎皮。天成二年,嘗一至,其首領號昆明大鬼主,羅殿王、普露靜王九部落,各遣使者來,使者號若土,附牂牁以來。

      占城,在西南海上。其地方千里,東至海,西至云南,南鄰真腦,北抵驩州。其人,俗與大食同。其乘,象、馬;其食,稻米、水兕、山羊。鳥獸之奇,犀、孔雀。自前世未嘗通中國。顯德五年,其國王因德漫遣使者莆訶散來,貢猛火油八十四瓶、薔薇水十五瓶,其表以貝多葉書之,以香木為函。猛火油以灑物,得水則出火。薔薇水,云得自西域,以灑衣,雖敝而香不滅。

      五代,四夷見中國者,遠不過于闐、占城。史之所紀,其西北頗詳,而東南尤略,蓋其遠而罕至,且不為中國利害云。


      譯文

      奚,原是匈奴的一個分支。

      唐末時,居住在陰涼川,位于贊州都督府西面,幽州西南面,距離都有數酉里。

      有兩萬人馬。

      分成五部:一叫阿蓄部,二叫啜米部,三叫粵質部,四叫奴皆部,五叫黑訖支部。

      后來移居琵琶川,在幽州東北數百里。

      那里有很多黑羊,馬勝遇以前,蹄堅善走,他們登山逐獸,上下如飛。

      契丹阿保機強盛時,室韋、奚、溜都歸服他。

      奚人常替契丹把守邊界,而深受契丹苛刻暴虐之苦,奚王去諸因怨憤而反叛,率領別部西遷到嫣州,依北山打獵,常采北山的麝香、人參賄賂劉守光以使自己有所依托。

      這一族發展到敷千帳,纔分成束奚、西奚。

      去諸族,很懂得耕種,每年借邊民的荒地種糜子,秋天成熟后就來收獲,窖藏在山下,沒有人知道藏的地方。

      用平底瓦鍋燒火做飯,把糜子煮成粥,用冷水混著喝。

      去諸死后,他兒子掃刺繼位。

      唐莊宗攻破劉守光,賜掃刺姓李,改他的名叫紹威。

      李紹威死后,兒子拽刺繼位。

      同光以后,李紹威父子多次派使臣到京師朝貢。

      當初,李紹威娶契丹女舍利逐不魯的姐姐做妻子,后來逐不魯叛逃到西奚,李紹威收容了他。

      晉高祖登位,把幽州和雁門以北地方割讓給契丹,這時李紹威和逐不魯都已死,耶律德光已冊立后晉而北歸,拽刺在馬前迎拜,耶律德光說:“不是你的罪。

      對不住我的,不過是掃刺和逐不魯罷了。”于是挖開他們的墳墓,把他們的骨頭錘成粉末撒掉。

      俊來耶律德光消滅后晉,拽刺曾率兵相隨。

      以后就沒有再出現在中原。

      自從去諸遷到嫣州,自立為西奚,而在琵琶川的束奚,也被契丹吞并,不能再單獨出現。

      吐潭,原稱吐谷潭,有人說是乞伏干歸的后代。

      自從后魏以來,名稱被中原知道,住在青海旁邊。

      唐至德年問,被吐蕃進攻,部族分散,內附的部族,唐朝把他們安置在河西。

      他們的大姓有慕容、拓拔、赫連等族。

      唐懿宗時,首領赫連鐸任陰山府都督,協助討伐龐勛,因功封大同軍節度使。

      后被晉王攻破,他的部族更加衰微,散居在蔚州境內。

      唐莊宗時,有個首領白承福,依傍中山北面的石門修建柵寨,唐莊宗為他設置寧朔、奉化二府,任白承福為都督,賜給他姓名叫李紹魯。

      直到后唐滅亡,常派使臣到中原朝貢。

      晉高祖登位,把雁門以北割讓給契丹,從此吐渾被契丹奴役,深受契丹苛刻暴虐之苦。

      適時,安重榮鎮守成德,有二心,暗中派人招吐潭入塞,白承福等人于是從五臺進居中原。

      契丹耶律德光大怒,派使臣責備晉高祖,晉高祖恐懼,派供奉官張澄率兵搜索并、鎮、忻、代等州山谷中的吐渾人把他們起走。

      但后晉也深受契丹之苦,想得到吐潭以便緊急關頭有所應援,于是暗中派劉知速鎮守太原,撫慰他們。

      整個晉高祖時期,白承福多次派遣使臣朝貢。

      后來晉出帝和契丹絕交,召白承福進朝,封為大同軍節度使,待他很優厚。

      契丹和后晉在黃河邊相拒,白承福率兵隨晉出帝抗擊契丹。

      這年很熱,吐潭人很多患病而死,于是派白承福回太原,遷居到嵐、石二州之間。

      劉知遠逐漸侵辱他們,白承福策劃又逃亡出塞,劉知速率兵包圍他們,殺掉白承福和吐潭的大姓赫連海龍、白可久、白鐵匱等人,他們的羊馬資財,敷以萬計,都被抄沒,其余的人讓他的別部王義宗統領。

      吐渾于是衰微,不再出現。

      當初,后唐把白承福族稱為熟吐渾。

      畏興中,又有生吐渾杜每兒前來朝貢。

      杜每兒,不知他的國土、部族情況。

      到后漢干佑二年,又有吐渾何戛刺前來朝貢,不知是生吐渾還是熟吐潭,大概都衰微了,不值得考究記載。

      達靼,是棘輻的后代,原在奚、契丹東北面,后來受到契丹進攻,部族分散,有的歸屬契丹,有的歸屬渤海,其余散居在陰山的部族,自稱達靼。

      唐末時,名稱被中原所知。

      有每相溫、于越相溫等人,咸通中,隨朱邪赤心討伐龐勛。

      后來李國昌、李克用父子被赫連鐸等人打敗,曾逃亡到達靼。

      后來隨李克用進關攻破黃巢,從此住在云、代二州間。

      他們的習俗是善于騎馬射箭,多養駱駝、馬。

      他們的君長、部族名稱,不能考見,只有曾和中原有過交往的人可以考見。

      同光中,都督折文逋,多次從河西前來進貢駱駝、馬匹。

      唐明宗在定州討伐王都,王都引誘契丹進犯,唐明宗詔令達靼進入契丹領土,以張聲勢,派宿州刺史薛敬忠帶著繳獲的二百五十個契丹團牌和數百弓箭賜給云州生界達靼,可見唐曾經役使他們。

      長興三年,首領頡哥率領四百多旗人前來歸附。

      到顥德年間為止,常來不斷。

      黨項,是西羌的后代。

      該國在《禹貢》所記載的析支地方,束到松州,西連西突壓墓董,南面和春桑交界,北面和吐渾相鄰,占地三千多里。

      沒有城市,只有房屋,用皮毛氈子覆蓋。

      他們喜歡盜竊而長壽,往往活到一百五六十歲。

      大姓有細封氏、費聽氏、折氏、野利氏,拓拔氏最強盛。

      唐德宗時,黨項各部相繼內附,住在慶州的稱焉束山部落,住在夏州的稱為平夏部落。

      各部有大姓但沒有君長,相互不統一,散居在合寧、酈延、靈武、河西等地,束到麟、府二州之間。

      自從同光以后,強盛的大姓都各自前來朝貢。

      唐明宗時,詔令沿邊設置場務交易馬匹,各地夷人都到中原做買賣,而回鵲、黨項的馬最多。

      唐明宗為了招撫遠方各族,送來的馬無論優劣都買下,而買價常常高于馬的價值,往來館舍供給,途中費用加倍。

      他們每到京師,唐明宗都到殿上專門接見,用酒食慰勞,喝醉后,就相互拉著衣袖唱歌呼叫,談論他們的風土人情取樂,離開時豐厚地賞賜,每年花費上百萬。

      后唐大臣都對此擔憂,多次就此提意見。

      于是詔令官吏到沿邊場務買馬付錢,禁止他們來朝,而黨項貪圖賞賜,不能制止他們來朝。

      在靈、慶二州問的黨項人,多次侵犯邊地劫掠財物。

      自從河西回髓開始到中原朝貢,每次路經他們部落,就被他們攔劫,使臣被他們抓獲,賣給別的部族,用來換回牛馬。

      唐明宗派靈武的康福、合州的藥彥稠等人出兵討伐他們。

      康福等人攻破阿埋、韋悉、褒勒、強賴、埋廝、骨尾和他們的大首領連香、李八薩王、都統悉那、埋摩、侍御乞埋、嵬悉逋等族,殺死數千人,繳獲牛羊以萬計,把他們搶劫的外國寶玉等物,全部拿來賜給軍士。

      從此黨項給中原地區帶來的禍患纔逐漸消除。

      到周太祖時,府州黨項尼也六泥香王子、拓拔山等人都來朝貢。

      廣順三年,慶州刺史郭彥欽貪圖黨項的羊馬,侵擾各部,祇有野雞族強大不能靠近,于是誣陷這一族侵犯邊地。

      周太祖派使臣招撫安慰他們。

      野鸚族深受郭彥欽之苦,不愿從命,周太祖派邯州折從阮、寧州刺史張建武等人討伐他們。

      張建武勇于立功,不能通曉夷情,疾速派軍攻打野雞族,殺死數百人。

      而喜玉、折思、殺牛三族聽說張建武攻破野雞族,各自用牛酒犒勞軍隊,士兵們貪圖他們的財物,反而搶劫他們。

      三族共同引誘張建武的軍隊到包山,經過險峻地帶時,三族一起攻打他們,張建武的軍隊陷在崖谷中,死傷很多。

      周太祖發怒,加罪張建武等人,選良吏任慶州刺史,以便招撫三族。

      其它各族,散居在沿邊界上的很多,但他們沒有國土、君長名稱,因此無法記述。

      突厥,他們的國土、君主世次、部族、名號、風物民俗,唐朝時就已廣為人知。

      到唐末時,受到各夷侵犯,部族衰微離散。

      五代時,曾來朝貢。

      同光三年,渾解樓前來。

      天成二年,首領張慕吾前來。

      長興二年,首領杜阿熟前來。

      天福六年,派使臣薛同海等人前來。

      共四次來朝,以后不再來了。

      但突厥在當時最微弱,又沒有幾次來朝,因此它的君長史書都失傳不能記述。

      吐蕃,它的國土、君主世次、部族、名號、風物民俗,唐朝時已廣為人知。

      當唐朝興盛時,河西、隴右的三十三個州中,涼州最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人們富裕快樂。

      那里的土地適宜馬生長,唐朝設置八個牧馬監,牧馬三十萬匹。

      以安西都護府籠絡控制西域三十六國。

      唐朝的軍、鎮、監、務,三百多座城,常常派中原士兵輪流戍守,而在涼州設置節度使掌管。

      安祿山作亂時,唐肅宗在靈武起兵,盡召河西兵前去救難,而吐蕃乘虛攻陷河西、隴右,百萬華人陷于夷虜。

      唐文宗時,曾派使臣到西域,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和過去一樣,而身陷夷虜中的人們見到唐朝的使巨,夾道歡迎呼喊,哭泣著說:“皇帝還想得起身陷吐蕃的百姓嗎?”這些人都是天寶時身陷夷虜者的子孫后代,他們的語言略有變化,但衣著服飾仍沒有改變。

      到五代時,吐蕃已經衰微弱小,回鹍、黨項各羌夷分別侵占他們的土地,而不能親善那里的百姓。

      中原王朝正處于衰亂時期,不能安撫保護他們,只有甘、涼、瓜、沙四州常主動與中原交往。

      甘州是回鵲牙帳,而涼、瓜、沙三州的將吏,還自稱是唐朝官員,多次前來請求任命。

      梁太祖時,曾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并為甘、肅、威等州觀察使。

      但雖有這個名稱,而涼州卻自立守將。

      后唐長興四年,瓊州留后孫超派大將拓拔承謙和僧人、道士、耆老楊通信等人到京師請求任自己為節度使,唐明宗詢問孫超等人的家世,拓拔承謙說:“吐蕃攻陷涼州,張掖人張義朝招募士兵趕走吐蕃,唐朝因而任張義朝為節度使,派鄣州兵二千五百人戍守。

      唐朝滅亡后,天下大亂,涼州因東面被突厥、黨項阻隔,鄆州兵于是留下不能返回。

      如今涼州的漢人都是戍守士兵的子孫后代。”唐明宗于是拜孫超為節度使。

      清泰元年,留后李文謙前來請求任命。

      幾年后,涼州人趕走李文謙,靈武馮暉派牙將昊繼勛代李文謙任留后,這時是天福七年。

      第二年,晉高祖派涇州押牙陳延暉送詔書安撫涼州,涼州人共同劫留陳延暉,立他做刺史。

      到漠隱帝時,涼州留后折逋嘉施前來請求任命,后漠就任他為節度使。

      折逋嘉施,是當地的豪強。

      后周廣順二年,折逋嘉施派人到京師賣馬,于是前來請求任命主帥。

      遭時,樞密使王峻專權。

      王峻的舊友申師厚,年輕時做盜賊起家,任兗州牙將,和王峻關系很好,后來王峻顯貴,申師厚穿著破衣蓬頭垢面,每天等候王峻出來,在王峻馬前下拜,訴說饑寒交迫,王峻沒右什么表示。

      而折逋嘉施等前來請求任命主帥,王峻就建議說;“涼州深入夷狄,中原不曾任命官吏,請求招募能夠前去的率府率、供奉官。”一月多,沒有應募的人,于是上奏任申師厚為左衛將軍,不久拜為河西節度使。

      申師厚到達涼州,上奏推薦押衙副使崔虎心、陽妃谷首領沈念般等人和中原留下的人的子孫王廷翰、溫崇樂、劉坐墓為將吏。

      又從安國鎮到涼州,設立三個州以便控制各羌族,任用他們的酋豪做刺史。

      但涼州夷人和漢人雜居,申師厚是個小人,不能安撫親善他們。

      到周世宗時,申師厚留下他的兒子而自己逃回,涼州于是和中原隔絕。

      祇有瓜、沙二州,直到五代結束,還時常前來朝貢。

      沙州,后梁開平年間有個節度使張奉,自稱“金山白衣天子”。

      到唐莊宗時,回鵲前來朝拜,沙州留后曹義金也派使臣跟著回鵲前來,唐莊宗拜曹義金為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后晉天福五年,曹義金死,兒子曹元德繼位。

      到七年,沙州曹元忠、瓜州曹元深都派使臣前來。

      周世宗時,又任曹元忠為歸義軍節度使,曹元恭為瓜州團練使。

      他們進貢的東西有:硇砂、羚羊角、波斯錦、安西白氍、金星礬、胡桐律、大硼砂、聒褐、玉團。

      這些名稱都是從來人口中得知的,至于他們的興亡、世次,史書上都失去記載。

      但吐蕃沒有出現在后梁。

      后唐天成三年,回鸛王仁裕前來朝拜,吐蕃也派使臣隨來,從此多次到中原。

      唐明宗曾到端明殿接見吐蕃使臣,詢問他們的牙帳在哪里,回答說:“西距涇州二千里。”唐明宗賜給他們虎皮,每人一張,都披上虎皮下拜,屈身轉動,氈帽掉下,亂發如蓬,唐明宗和手下人都大笑起來。

      到漠隱帝時還來朝拜,以后就不再來了,史書上也失去他們的君主世次。

      回鹍,給唐朝帶來的憂患尤其嚴重。

      它的國土、君主世次、風物民俗,在唐朝已廣為人知。

      唐朝曾嫁女給他們,因此他們世代把中土皇上當成國舅。

      國土原在娑陵水上,后來被黠戛斯侵占,遷移到天德、振武軍之間,又被石雄、張仲武攻破,剩下的人西遷,受吐蕃役使。

      這時吐蕃已攻陷河西、隴右,于是把回鸜分散安置。

      五代時,居住在甘州、西州的回鵲曾被中原所知,其中甘州回鵲多次前來,仍稱中原星上為舅,中原用詔書答復也稱回鵲焉甥。

      后梁干化元年,派都督周易言等人前來,而史書上沒有記載他們的君長名號,后梁封周易言等人官爵,派左監門衛上將軍楊沼把他們護送回本土。

      到唐莊宗時,王仁美派使臣前來,進獻玉、馬,自稱“權知可汗”,唐莊宗派司農卿鄭績持旌節冊封仁美為英義可汗。

      這年,仁美死,他的弟弟狄銀繼位,派都督安千想等人前來。

      同光四年,狄銀死,阿咄欲繼位。

      天成二年,權知國事王仁裕派李阿山等人前來朝拜,唐明宗派使臣冊封王仁裕焉順化可汗。

      晉高祖時又冊封為奉化可汗。

      阿咄欲,不知他跟狄銀的親疏關系,也不知他何時繼位去世;而仁裕,直到五代結束,常來朝貢,史書上也失去記載。

      它的土地出產玉石、耗牛、綠野馬、獨峰駝、白貂鼠、羚羊角、硇砂、膃肭臍、金剛鉆、紅鹽、屙氍、駒骔皮革。

      適宜白麥、青稞麥、黃麻、蔥韭、胡荽生長,用駱駝耕種。

      他們的可汗常住在樓上,妻子稱為天公主,國相稱為媚祿都督。

      拜見可汗時,就脫帽披著頭發進去作為禮節。

      婦女束上發髻,五六寸高,用紅綢包著;出嫁后,就戴上氈帽。

      又有別族稱為龍家,風俗和回紇大同小異。

      長興四年,回鵲前來進獻一對白鵪,唐明宗命令解開繩子把它們放了。

      從唐明宗時起,常賣馬給中原,他們帶來的寶玉都歸朝廷,而對犯禁做買賣的百姓就加以治罪。

      周太祖時解除禁令,老百姓得以和回髓私自做交易,玉價因此大幅下跌。

      顥德中,前來獻玉,周世宗說:“玉雖寶貴,但沒有什么好處。”退回了。

      于闐,國土、君主世次、風物民俗,唐朝已有記載。

      五代亂世,中原多變故,不能安撫招徠四夷。

      曾和中原交往的夷族僅留下名稱,他們的君主世次、興亡,都不能考知。

      而于闐尤其速,距京師萬里之外。

      它的國土,西南面靠近蔥嶺,和婆羅門為鄰國,而相距還有三千多里,南面和吐蕃連接,西北面到疏勒二千多里。

      后晉天福三午,于闐國王李圣天派使臣馬繼榮前來進獻紅鹽、郁金、耗牛尾、玉氍等,后晉派供奉官張匡鄴代理鴻臚卿,彰武軍節度判官高居誨任判官,冊封李圣天焉大寶于闐國王。

      這年冬十二月,張匡鄴等人從靈州走了兩年到達于闐,到七年冬纔返回。

      而高居誨記下很多來去見到的各國山河,但不能說清李圣天的世次。

      高居誨寫道:“從靈州渡過黃河,走三十里,纔經過沙漠進入黨項領土,叫細腰沙、神點沙。

      到達三公沙,在月支都督帳中留宿。

      從這里走四百多里沙漠,到達黑堡沙,沙漠尤其廣闊,于是登上沙嶺。

      沙嶺,是黨項的牙帳,酋長叫捻崖天子。

      渡過白亭河到達涼州,從涼州西行五百里到達甘州。

      甘州,是回鵲的牙帳。

      它的南面,群山連綿一百多里,是漢朝小月支的舊地,有別族,稱為塵壺山沙陀,據說是朱耶氏的遣族。

      從甘州西行,開始經過戈壁,戈壁中沒有水,帶著水趕路。

      甘州人教后晉使臣做馬蹄木澀,木澀上有四個孔,馬蹄上也鑿四個孔連接木澀,駱駝蹄則用耗皮包上纔能走。

      向西北走五百里到達肅州,渡過金河,向西走一百里出天門關,再向西走一百里出玉門關,經過吐蕃土地。

      吐蕃男子戴中原帽,婦女扎辮子,戴瑟瑟珠,據說好的瑟瑟珠,一個能換一匹好馬。

      西行到瓜州、沙州,二州中有很多中原人,聽說后晉使臣前來,刺史曹元深等人到郊外迎接,向使臣詢問天子的日常生活。

      瓜州南面十里的鳴沙山,據說冬夏有殷殷如雷的聲音,說道就是《禹貢》中所說的流沙。

      還有東南十里處的三危山,據說是三苗流放的地方。

      它的西面,渡過都鄉河是陽關。

      沙州西面足仲云,他們的牙帳在胡盧磧。

      據說仲云是小月支的后代,仲云人勇猛好戰,瓜、沙二州的人都怕他們。

      胡盧磧,漢明帝時征伐匈奴,屯駐在吾盧,大概就是這個地方。

      這里沒有水而常寒冷多雪,每到天暖雪化的時候,纔能得到水。

      張匡鄴等人西行進入仲云領地,到達大屯城時,仲云派宰相四人、都督三十七人迎候后晉的使臣,張匡鄴等人用韶書慰勞曉諭他們,都向東下拜。

      從仲云向西,開始經過鹽堿灘,這里沒有水,人們挖出地下的濕沙,放在胸前止渴。

      再向西,渡過陷河,砍來樫樹放在泥水中纔能渡過,不然就會陷下去。

      再向西,到達紲州,紲州是于闐設置的州,在沙州西南面,據說距離京師九千五百里。

      再走兩天到達安軍州,于是到達于闐。

      李圣天的衣帽服飾同中原一樣,殿堂都向東,稱為金冊殿,有樓叫七鳳樓。

      用葡萄釀酒,還有紫酒、青酒,不知是用什么釀成的,而味道很好。

      他們的食物,是用粳稻澆上蜜糖,用米飯澆上奶酪。

      他們穿的,是布匹和絲綢。

      有花木園圃。

      其俗迷信鬼神皈依佛教。

      李圣天日常起居,經常讓五十個紫衣僧人列隊侍奉,這年年號是同慶二十九年。

      這個國家的東南面是銀州、盧州、湄州,南面一千三百里是玉州,據說漢朝張騫探索到的黃河源頭出自于闐,而多玉的山就是這個山。”黃河的源流就從這里出來,到于闐分成三條河:束叫白玉河,西叫綠玉河,再向西叫烏玉河。

      三條河都產玉,但顏色不同,每年秋天河水干涸,國王先在河中撈玉,然后國人纔能撈玉。

      從靈州渡黃河到達于闐,常常見到吐蕃族帳,而于闐常和吐蕃相互攻打劫掠。

      張匡鄴等人到達于闐后,李圣天就指責吐蕃,要與后晉結好。

      張匡鄴等人返回,李圣天又派都督劉再升進獻一千斤玉石和玉印、降魔杵等物。

      后漢干佑元年,又派使臣王知鐸前來。

      高麗,原是扶余人的一支。

      他們的國土、君主世次見于唐朝,和別的夷狄相比,有姓氏,而且他們的官號也可略知其義。

      唐末時,他們的國王姓高。

      同光元年,派使臣廣評侍郎韓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樸巖前來,而他們國王的姓名,史書失傳沒有記載。

      到長興三年,權知國事王建派使臣前來,唐明宗于是封王建為玄菟州都督,任大義軍使,封為高麗國王.王建,是高麗的世家大族。

      開運二年,王建死,兒子王武繼位。

      干佑四年,王莖死,兒子王昭繼位。

      王氏三代,在整個五代時常來朝貢,擁立國王必定向中原請求任命,中原常常優待地答復他們。

      那里出產銅、銀,周世宗時,派尚書水部員外郎韓彥卿到高麗用數千匹絲綢換銅鑄錢。

      六年,王昭派使臣進獻黃銅五萬斤。

      高麗人懂文字,喜好讀書,王昭進獻《別叔孝經》一卷、《越王新義》八卷、《皇靈孝經》一卷、《孝經雌圖》一卷。

      《別叔》,記敘孔子的出生和他的弟子的事跡;《越王新義》,以“越王”為問答題目,類似現在的“正義”;《皇靈》,敘述不吃五谷而長壽;《雌圖》,記載日食、星變。

      都是無稽之談。

      渤海,原稱棘鞫,高麗的一支。

      唐高宗消滅高麗,把他們遷移分散安置在中原,在平壤設置安柬都護府統治他們。

      武后時,契丹進攻北邊,高麗一支大乞乞仲象和棘鞫酋長乞四比羽逃奔到遼東,在高麗舊地分別稱王,武后派將領攻殺乞四比羽,而乞乞仲象也病死了。

      乞乞仲象的兒子祚榮繼立,于是并吞乞四比羽的族人,共有四十萬人眾,占據挹婁,向唐朝稱臣。

      到唐中宗時,設置忽汗州,任祚榮焉都督,封為渤海郡王,他的后代就稱為渤海。

      他們的貴族姓大,開平元年,國王大謹誤派使臣前來,到顯德年間為止常來朝貢。

      他們的國土物產,和高麗一樣。

      大謹誤的世次、興亡,史書失去記載。

      新羅,是弁韓的后代。

      他們的國土、君主世次、風物民俗見于唐朝。

      大族是金氏、樸氏,從唐高祖時封金真為樂浪郡王,他的后代常做君長。

      同光元年,新羅國王金樸英派使臣前來朝貢。

      長興四年,權知國事金溥派使臣前來。

      金樸英、金溥的世次、興亡,史書都失去記載。

      從后晉以后不再前來。

      黑水棘輻,原稱勿吉。

      后魏時被中原所知。

      它的疆域,東面到海,南面和高麗交界,西面和突厥接壤,北面和室韋相鄰,大概是以煎肅慎氏的土地。

      他們分成幾十部,而黑水株韁處在最北端,尤其強勁勇悍,沒有文字記載。

      他們的武器,是角弓、楛木桿箭。

      同光二年,黑水棘鞠兀兒派使臣前來,后來常來朝貢,從登州航海出青州。

      第二年,黑水棘鞫胡獨鹿也派使臣前來。

      兀兒、胡獨鹿好像是黑水棘輯兩個部落的酋長,各派使臣前來。

      而他們的部族、世次、興亡,史書都失去記載。

      到長興三年,胡獨鹿死,兒子桃李花繼立,曾向中原請求任命,后來就沒再出現了。

      南詔蠻,見于唐朝。

      這一國在過去漢朝的永昌郡柬面、姚州西面。

      唐僖宗到蜀,招募能夠出使南詔的人,招得宗室子弟李龜年和徐虎、徐虎的侄子徐藹,于是任李龜年為使臣,徐虎為副使,徐藹為判官,出使南詔。

      南詔住的地方叫苴嘩城,李龜年等人不到苴咩城,而到善闡,要求和唐朝結為甥舅關系。

      唐僖宗許諾把安化公主嫁給他,南詔大喜,派人隨李龜年回來求公主,不久,黃巢失敗,收復長安,唐僖宗柬歸纔作罷。

      同光三年,魏王李繼岌和郭崇韜等人攻破前蜀,得到王衍時俘獲的南詔蠻數十人,又得到徐藹,自稱曾出使南詔,于是偽造詔害歸還俘虜,派徐藹等人帶著金銀綢緞招撫南韶,用威德曉諭他們,南詔不接受。

      到唐明宗時,儔州山后兩林百蠻都鬼主、右武衛大將軍李卑晚,派大鬼主傅能何華前來朝貢,唐明宗拜李卑晚為寧速將軍,又以大渡河南山前邛州六姓都鬼主懷安郡王勿定揉莎為定速將軍。

      第二年派左金吾衛將軍盅昭遠焉入蠻國信使,烏昭速未能到達而返回。

      徉柯蠻,在辰州西面一千五百里處,以耕植為生,而沒有城市聚落,受到攻擊時,就相互屯聚在一起。

      刻木為符契。

      首領姓謝,名字見于唐朝。

      到天成二年曾來遇一次,它的使臣叫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衣帽服飾同中原一樣,進獻兩萬顆草豆蔻、五百兩朱砂、兩百斤蠟。

      昆明,在黔州西南三千里外,出產羊、馬。

      那里的人結著椎形發髻、赤腳、披氈布,他們的首領披虎皮。

      天成二年,曾來過一次,首領稱昆明大鬼主,羅殿王、普露靜王九部落,各派使臣前來,使臣稱“若土”,隨徉柯而來。

      占城,在西南海上。

      土地方圓一千里,束面到海,西面到云南,南面和真臘相鄰,北面到達驥州。

      那里的人,風俗和大食國相同。

      騎的是象、馬;吃的是稻米、水牛、山羊。

      神奇的鳥獸,有犀牛、孔雀。

      前代不曾和中原交往。

      顥德五年,國王因德漫派使臣莆訶散前來,進獻八十四瓶猛火油、十五瓶薔薇水,進表寫在貝多樹葉上,用香木制成匣子。

      猛火油灑在物體上,遇水就起火。

      薔薇水,據說出自西域,用來灑在衣服上,衣服穿壤了香氣都不散。

      五代時,四方夷狄出現在中原的,最速的不超過于闐、占城。

      史書上記載的,西北面很詳細,東南面尤其簡略,大概是因為太遠了而很少去,而且不關中原的利害。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亚洲五月六月丁香激情|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91亚洲va在线天线va天堂va国产|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黄色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亚洲www77777|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亚洲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