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太平廣記 > 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五谷、茶、荈附)

      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二·草木七(五谷、茶、荈附)

      李昉、扈蒙、徐鉉等

      原文

      竹敘竹類涕竹棘竹筻簕竹菡苰竹慈竹筋竹百葉竹桃枝竹癭竹

      羅浮竹童子寺竹竹花竹箹竹實

      五谷雨稻雨粟雨麥雕葫雨谷搖枝粟鳳冠粟繞明豆延精麥紫沉麻

      雨五谷野粟石殼芋雀芋甘蔗

      茶荈敘茶獲神茗饗茗獲報消食茶

      敘竹類

      《竹譜》:竹類有三十九。(出《酉陽雜俎》)

      涕竹

      南方荒中有涕竹,長數百丈,圍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以為船。其筍甚美,煮食之,可止瘡癘。(出《神異經》)

      棘竹

      棘竹一名笆竹,節皆有刺,數十莖為叢。南夷種以為城,猝不可攻。或自崩根出,大如酒甕,縱橫相承,狀如繰車。食之,下人發。(出《酉陽雜俎》)

      筻簕竹

      筻簕竹,皮薄而空多,大者徑不逾二寸,皮上有粗澀文,可為錯子。錯甲,利勝于鐵。若鈍,以漿水澆之,還復快利(出《廣州記》。古林之竹,勁而利,削為刀,割象皮如切芋。出《嶺表錄異》)

      菡苰竹

      菡苰竹,大如腳指,腹中白幕攔隔,狀如濕面。將成而筒皮未落,輒有細蟲嚙處,成赤跡,似繡畫可愛。(出《酉陽雜俎》)

      慈竹

      慈竹,夏月經雨,滴汁下地,生蓐,似鹿角,色白。食之,已痢。(出《酉陽雜俎》)

      筋竹

      筋竹,南方以為矛。筍未成竹時,堪為弩弦。(出《酉陽雜俎》)

      百葉竹

      百葉竹,一枝百葉。有毒。(出《酉陽雜俎》)

      桃枝竹

      東官郡,漢順帝時屬南海,西接高涼郡,又以其地為司監(陳校本“監”作“鹽”)都尉。東有蕪地,西接臨大海。有長洲,多桃枝竹,緣岸而生。(原缺出處,今見《酉陽雜俎》)

      癭竹

      東洛勝境有三溪,張文規有莊近溪。忽有竹一竿生癭,大如李。(出《酉陽雜俎》)

      羅浮竹

      唐貞元中,有鹽戶犯禁,逃于羅浮山。深入第十三嶺(《南越志》云,本只羅山,忽海上有仙浮來相合,是謂羅浮山。有十五嶺、二十二峰、九百八十瀑泉。洞穴則山無出其右也。曾有詩曰:“四百余崖海上排,根連蓬島蔭天臺。百靈若為移中土,嵩華都為一小堆。”),遇巨竹萬千竿,連直巖谷。竹圍皆二丈余,有三十九節,二丈許。逃者遂取竹一竿,破以為蔑。會赦宥,遂挈以歸。有人得一蔑,奇之,獻于太守李復。乃圖而紀之。予嘗覽《竹譜》曰:“云丘帝竹(帝陵上所生竹),一節為船。”又何偉哉!南海以竹為甑者,類見之矣,皆羅浮之竹也。(出《嶺表錄異》)

      童子寺竹

      唐李衛公言:北都唯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出《酉陽雜俎》)

      竹花

      《山海經》曰:竹生花,其年便枯。竹六十年易根,易根必花,結實而枯死。實落復生,六年而成町。子作穗,似小麥。(出《感應經》)

      竹箹

      竹復死曰箹。六十年一易根,易根則結實枯死。(出《酉陽雜俎》)

      竹實

      唐天復甲子歲,自隴而西,迨于褒梁之境,數千里內亢陽,民多流散。自冬經春,饑民啖食草木,至有骨肉相食者甚多。是年,忽山中竹無巨細,皆放花結子。饑民采之,舂米而食,珍于粳糯。其子粗,顏色紅纖,與今紅粳不殊,其味尤更馨香。數州之民,皆挈累入山,就食之。至于溪山之內,居人如市,人力及者,競置囤廩而貯之。家有羨糧者不少者,又取與葷茹血肉而同食者,嘔噦。如其中毒,十死其九。其竹,自此千蹊萬谷,并皆立枯。十年之后,復產此君。可謂百萬圓顱,活之于貞筠之下。(出《玉堂閑話》)

      五谷

      雨稻

      夏禹時,天雨稻。古詩云:“安得天雨稻,飼我天下民。”(出《述異記》)

      雨粟

      呂后三年,秦中天雨粟。(出《述異記》)

      雨麥

      漢武帝時,廣陽縣雨麥。(原缺出處,明抄本作出《述異記》)

      雕葫

      太液池邊,皆是雕葫紫萚、綠節蒲叢之類。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為雕葫;葭蘆之未解葉者,謂為紫萚;菰之有首者,謂為綠節。其間鳧雛子,布滿充積。又多紫龜綠鱉。池邊多平沙,沙上鵜鶘鸆。鴻鶃,動輒成群。(出《西京雜記》)

      雨谷

      漢宣帝時,江淮饑饉,人相食。天雨谷三日。尋魏地奏,亡谷二千頃。(出《述異記》)

      搖枝粟

      宣帝地節元年,樂浪之(“之”原作“子”,據明抄本、陳校本改)東,有背(“背”字原缺,據《拾遺記》補)明之國人至,貢方物。言其鄉土在扶桑之東,見日出于西方。其國昏昏恒開。宜五谷,名日融澤,方三千里。五谷皆良,食者延年,清腹一粒。歷年不饑。有搖枝粟,言其枝長而弱,無風常搖,食之益髓。(出王子年《拾遺記》)

      鳳冠粟

      鳳冠粟,似鳳鳥之冠。食者多力。有游龍粟,枝葉屈曲,如游龍。有瓊膏,色白如銀。食此二粟,令人骨輕。(出王子年《拾遺記》)

      繞明豆

      繞明豆。言其莖弱。自相縈纏。有挾劍豆。言莢形似人挾劍。而橫斜生。有傾籬豆。言見日則葉垂覆地。食者不老不疾。(出王子年《拾遺記》)

      延精麥

      延精麥,言延壽益氣。有昆和麥,調暢六腑。有輕心麥,食者體輕。有淳和麥,面以釀酒,一醉累月,食之凌冬不寒。有含露麥,糲中有露,甘如飴。(出王子年《拾遺記》)

      紫沉麻

      紫沉麻,其實不浮。有云水麻,實冷而光,宜為油澤。有光通麻,食者行不待燭,則巨勝也。食之延壽,后天而死。(出王子年《拾遺記》)

      雨五谷

      吳桓王時,金陵雨五谷于貧民家,富民家則不雨。(出《述異記》)

      野粟石殼

      宋高祖(“祖”原作“宗”,據明抄本、許本改)之初,當晉末饑饉之后。既即位,而江表二千余里,野粟生焉。又淮南諸山石殼生,石上生殼也。袁安云,石殼藥名,穗之尤小者是也。(出《述異記》)

      天芋,生終南山中,葉如荷而厚。(出《酉陽雜俎》)

      雀芋

      雀芋,狀如雀頭。置干地反濕,置濕處反干。飛鳥觸之墮。走獸遇之僵。(出《酉陽雜俎》)

      甘蔗

      南方山有柑樜(“甘庶”二音)之林。其高百丈,圍三尺八寸。促節多汁,甜如蜜。作嚙其汁,令人涌澤。可以節蛔蟲。人腹中蛔蟲,其狀如蚓。此消谷蟲也。多則傷人,少則谷不消。是甘蔗能滅多益少。凡蔗亦然。(出《神異經》)

      茶荈

      敘茶

      茶之名器益眾。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湖州有顧渚之紫筍,東川神泉、昌明;硤州有碧澗、明月、芳蕊、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生芽;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浥湖之含膏;常州有義興紫筍;婺州有來白;睦州有鳩坑;洪州有西山白露;壽州有霍山黃芽;蘄州有蘄門團黃。浮梁商賈不在焉。(出《國史補》)

      獲神茗

      《神異記》曰,余姚人虞茫,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牽三百青羊,飲瀑布水。曰:“吾丹丘子也。聞子善茗飲,常思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檥之余,必相遺也。”因立茶祠。后常與人往山,獲大茗焉。(出《顧渚山記》)

      饗茗獲報

      劉敬叔《異苑》曰,剡縣陳婺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飲,先輒祀之。二子恚之曰:“冢何知?徒以勞祀。”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及夜,母夢一人曰:“吾止此冢三百余年,母二子恒欲見毀,賴相保護,又饗吾嘉茗,雖泉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及曉(“曉”原作“報”。據陳校本改),于庭內獲錢十萬。似久埋者,唯貫新。母告二子。二子慚之。從是禱酹愈至。(出《顧渚山記》)

      消食茶

      唐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謂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三數角。其人獻之數十斤。李不受,退還。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投之。德裕悅之而受。曰:“此茶可以消酒食毒。”乃命烹一甌,沃于肉食內,以銀合閉之。詰旦開視,其肉已化為水矣。眾伏其廣識也。(出《中朝故事》)


      譯文

      敘竹類

      《竹譜》上說,竹子有三十九類。

      涕竹

      南方大荒之中有一種竹子叫“涕竹”,高數百丈,圍長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以用來做船。它的筍味道很美,煮著吃,可以治惡瘡。

      棘竹

      棘竹又一名叫“笆竹”,節上都有刺,幾十棵為一叢。南方少數民族種棘竹當城墻,一時間還很難攻下。有的棘竹因為土石崩塌自己露出根來,根大像酒甕,縱橫交錯,互相盤結,樣子很像繰車。人吃了它會掉頭發。

      筻簕竹

      筻簕竹,皮薄而空多,大的直徑也超不過二寸,皮上有粗澀的花紋,可用來做錯子。用這樣的錯子錯甲殼一類堅硬的東西,它的鋒利勝過鐵錯。如果鈍了,把它用漿水澆一下,它就又恢復先前的鋒利了。

      菡苰竹

      菡苰竹,大小如同腳趾,腹中由白幕攔隔著,樣子像濕面,將要長成而筒皮未落的時候,總是有細蟲咬嚙的地方,形成紅色的痕跡,像錦繡和圖畫那樣可愛。

      慈竹

      慈竹,夏季雨后,它的汁液滴到地上,便長出一種草墊子一樣的東西,像鹿角,白色。人吃了這種東西,可以止痢疾。

      筋竹

      筋竹,南方用它做矛。這種竹的筍未長成竹的時候,能用來做弩弦。

      百葉竹

      百葉竹,一個枝上有一百片葉子。有毒。

      桃枝竹

      東官郡,漢順帝的時候屬于南海,西邊與高涼郡相接。又把司監都尉設在那里。東面有荒蕪之地,西面接臨大海。海中有一個長洲,洲上多有桃枝竹,緣著海岸而生。

      癭竹

      三溪是東洛的名勝之地,張文規有一處莊院臨近三溪。忽然有一天一枝竹上生出一個腫瘤。腫瘤有李子那么大。

      羅浮竹

      唐貞元年間,有一個鹽戶犯了禁,逃進羅浮山,深入到第十三嶺,遇見巨竹萬千竿。這些巨竹直上巖谷,聳入云霄。竹圍都在兩丈以上。每竿竹都有三十九節,每一節兩丈左右。于是逃者就砍了一竿,把它做成竹篾。趕上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帶著這些竹篾回家。有一個人從他手中得到一根竹篾,認為出奇,就把它獻給太守李復。李復就畫圖紀念它。我曾經看到《竹譜》上說:“云丘帝竹一節就能做一條船。”那竹又是多么雄偉高大啊!南海用竹子做蒸鍋,這是人們所都見過的,那就是羅浮山的竹子啊。

      童子寺竹

      唐李衛公說,北都只有童子寺有一棵竹子,僅僅幾尺高。相傳那寺中管事的和尚,每天都要報告竹子平安。

      竹花

      《山海經》上說,竹子開花的那年便枯死。竹子六十年換一次根,換根就必然開花。開花結實之后便枯死。子實落后復生,六年之后便連片成林。子實是穗的,象小麥穗。

      竹箹

      竹子復死叫作“箹”。竹子六十年一換根,換根就結實枯死。

      竹實

      唐朝天復年甲子歲,自隴往西,一直到褒、梁之境,數千里內陽光熾烈,久旱不雨,百姓大多都流離四散。從冬到春,從春到夏,饑餓的人民只能吃草木,甚至有許多骨肉相食的。這年,忽然間山里的竹子不分大小,全都開花結籽。饑民們便采集它舂米充饑,比稻米還珍貴。竹子所結的籽,較粗,顏色略紅,與如今的紅稻米沒有不同,它的味道還更香。幾個州的饑民,全都擁進山里,就近吃它。來到溪山之中,居人有如鬧市。力所能及的人們,竟搶著設置倉房囤子之類貯存竹籽。家里有不少余糧的,并且把竹籽和其它葷腥菜肴一起吃的,吃了以后便嘔吐不止,氣不順。這樣中毒的,十有九死。那些竹子,從此以后,無論千溪萬谷,全都立刻就枯死。十年之后才又生此君。可以說是千萬顆頭顱,存亡系于竹子這位真君子。

      五谷

      雨稻

      夏禹那時候,天就像下雨那樣往地上下稻子。古詩說:“怎么樣能讓老天下一場稻子雨,讓天下的老百姓吃上飽飯。”

      雨粟

      呂后三年的時候,秦中一帶從天上往下下谷子。

      雨麥

      漢武帝的時候,廣陽縣下過一場麥子雨。

      雕葫

      太液池邊,全都長滿雕葫、紫萚、綠節、蒲叢什么的。有米的菰,長安人叫它是“雕葫”;沒有打開葉子的葭蘆,叫做“紫萚”;有頭的菰,又叫做“綠節”。池中到處都是鳧于水上的幼禽。又有許多龜鱉之類。池邊是大片大片的沙灘,沙灘上各種鳥雀成群結隊。

      雨谷

      漢宣帝的時候,江淮一帶遇上荒年,饑民遍野,人吃人。一連下了三天谷子雨。不久,魏地向朝庭稟奏,說他們那里丟失了兩千頃谷子。

      搖枝粟

      宣帝地節元年,有一個地處樂浪之東的背明國的人來到京師貢獻土產。這人說他的國家在扶桑之東,看見太陽從西方升起。說他們國家總是昏昏然不暗不明的,但是國門關口總是開著的。說他們的國家適于種五谷,名叫“日融澤”,方圓三千里。說他們國家的五谷都很好,吃了可以延年益壽,空肚子吃一粒,一年不知道餓。說他們國家有一種搖枝粟,它的枝很長但是很弱,沒有風也總是在搖動。吃了這種搖枝粟對骨髓有好處。

      鳳冠粟

      “鳳冠粟”,像鳳凰的頭冠。吃了鳳冠粟的人長力氣。還有一種“游龍粟”,枝葉彎彎曲曲,像游動的龍。有色如白銀樣的瓊膏。吃了這兩種谷米,能使人的骨頭變輕。

      繞明豆

      繞明豆,它的莖很柔弱,自己互相纏繞。有一種豆叫“挾劍豆”,它的莢就像人挾著的劍,橫斜著長。還有一種豆叫“傾籬豆”,見了陽光就垂下葉子把地蓋上。吃了這種豆的人不衰老不生病。

      延精麥

      延精麥,可以延壽益氣,使人精力充沛。有一種“昆和麥”,能調暢人的六腑。還有一種“輕心麥”,吃了它可以使體重變輕。又有“淳和麥”,用它的面釀酒,人喝了一醉一個來月。吃了淳和麥的人冬天不知冷。還有一種“含露麥”,粉中含露,糖一般香甜。

      紫沉麻

      紫沉麻,它的種子不能在水上漂浮。有一種“云水麻”,種子陰冷而有光澤,適于做有油性帶光澤的東西。還有一種“光通麻”,吃了這種麻籽的人,走路不用依靠蠟燭。光通麻就是胡麻。吃了胡麻延年益壽,長生不老。

      雨五谷

      吳桓王的時候,在金陵下了一場五谷雨,專下到窮人家,富人家不下。

      野粟石殼

      宋高祖剛即位的時候,正是晉末大饑荒之后。可是他即位不久,江南一帶兩千余里到處長出野谷子。另外,淮南一帶的山上長出石殼來。袁安說,“石殼”是藥名,穗子比野谷穗還小的就是石殼。

      天芋,生長在終南山中,葉子像荷但是比荷葉要厚。

      雀芋

      雀芋,樣子像雀頭,放到干燥的地方反而顯得濕,放到潮濕的地方,反而顯得干。無論飛鳥走獸,一觸上它便必死無疑。

      甘蔗

      南方山中有甘蔗林。甘蔗高一百丈,圍長三尺八寸。一節一節都不長,但是液汁很多。液汁蜜一樣甜。吮吸它的液汁,使人膚色滋潤有光澤。可以節制蛔蟲。人肚子里的蛔蟲,樣子像蚯蚓。這是消化糧食的蟲子。多了就傷人,少了糧食就難消化。這甘蔗能使多的減少少的增多。所有甘蔗也這樣。

      茶荈

      敘茶

      茶的名越來越多。劍南有“蒙頂石花”,有的是“小方”,有的是“散芽”,號稱天下第一;湖州有顧渚的“紫筍”、東川的“神泉”和“昌明”;硤州有“碧澗”、“明月”、“方蕊”、“茱萸簝”;福州有方山的“生芽”,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浥湖的“含膏”;常州有義興的“紫筍”;婺州有“來白”;睦州有“鳩坑”;洪州有西山的“白露”;壽州有霍山的“黃芽”;蘄州有蘄門的“團黃”……茶商們就不呆在盛產茶葉的浮梁了。

      獲神茗

      《神異記》上說,余姚人虞茫進山采茶,遇見一位道士,牽著三百頭青羊,正在一個瀑布下給羊飲水。他對虞茫說:“我是丹丘子。聽說你善于喝茶,總想給你點好處。山里有一棵大茶樹,可以供你采茶,希望你日后日子富足了,也一定要對它有所饋贈。于是虞茫就建了一座“茶祠”。后來他常領人進山,果然找到一棵大茶樹。

      饗茗獲報

      劉敬叔在《異苑》里說,剡縣陳婺的妻子,年輕的時候領著兩個孩子寡居。她喜歡喝茶。因為宅子里有一座古墓,她每次喝茶都要先到墓前祭祀一番。兩個孩子生氣地說:“一個破墳丘怎么能知道有人祭祀,這不是白費勁嘛!”兩個孩子想要把古墓掘開弄平。他們的母親苦苦地勸阻才沒掘平。到夜里,母親做了一個夢,一人對她說:“我的墳在這三百年了,你的兩個孩子常常要毀掉它,全靠你保護了它,又給我好茶喝,雖然身體爛在地下,但是哪能忘桑蔭之德呢?”到天亮,她在院子里拾到銅錢十萬。這些錢似乎在地下埋了很久了,唯獨穿錢的繩是新的。她告訴了兩個孩子。兩個孩子很是慚愧。從此,她禱告祭奠得更周到了。

      消食茶

      唐時有一個人被授予舒州太守。李德裕對他說,到了舒州郡之后,弄到天柱峰上的茶,要他送三兩角來。結果那人到任以后給他送來好幾十斤。李德裕沒有接受,退了回去。第二年罷了郡。那人用心尋找,弄到幾角,便投到李德裕家來。李德裕高興地收下了。他說,這茶可以消除酒食里的毒物。于是就讓人烹茶一小盆,澆在肉食內,用銀器蓋嚴。次日早晨一看,那盆里的肉已經化成水了。眾人都嘆服李德裕知識淵博。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男人天堂201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韩国美女在线|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亚洲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 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