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太平廣記 > 太平廣記·卷一百六十三·讖應(yīng)

      太平廣記·卷一百六十三·讖應(yīng)

      李昉、扈蒙、徐鉉等

      原文

      歷陽媼孫權(quán)高穎神堯唐高祖太行山桑條歌突厥鹽封中岳楊柳謠黃獐歌苾挈兒安樂寺烏鵲窠鯉魚兒挽天樞黃犢子駱賓王天后閻知微長孫無忌魏王武媚娘孝和魏叔麟武三思孫佺張易之飲酒令白馬寺李蒙李進(jìn)周志公詞李懷光王鐸木成文草重生唐國閏竹騮

      歷陽媼

      歷陽縣有一媼,常為善。忽有少年過門求食,媼待之甚恭。臨去謂媼曰:“時往縣門,見門閫有血可登山避難。”自是媼日往之,門吏問其狀,媼具以少年所教答之。吏即戲以雞血,涂門閫。明日,媼見有血,乃攜雞籠走上山。其夕,縣陷為湖,今和州歷陽湖是也。(出《獨(dú)異記》)

      孫權(quán)

      湓口城,漢高祖六年灌嬰所筑。建安中,孫權(quán)經(jīng)住此城,自標(biāo)作井地,遂得故井。井中有銘石云:“漢六年,潁陰侯開此井。卜云,三百年當(dāng)塞,塞后不度百年,當(dāng)為應(yīng)運(yùn)者所開。”權(quán)見銘欣悅,以為己瑞。人咸異之。(出《張僧鑒潯陽記》)

      高穎

      西京朝堂北頭有大槐樹,隋曰唐興村門首。文皇帝移長安城,將作木(明抄本“木”作“大”)匠高穎常坐此樹下檢校。后栽樹行不正,欲去之。帝曰:“高穎坐此樹下,不須殺之。”至今先天一百三十年,其樹尚在。柯葉森竦,根株盤石礴,與諸樹不同。承天門正當(dāng)唐興村門首,今唐家居焉。(出《朝野僉載》)

      神堯

      隋煬帝與神堯高祖俱是獨(dú)孤外家。然則神堯與煬帝常悔吝(明抄本“然則”作“因是”,“悔吝”作“侮狎”)。每朝謁退,煬帝背有詞然(明抄本“背”作“皆”,“然”作“謔”)。后因賜宴,煬帝于眾,因戲神堯。神堯高顏面皺,帝目為阿婆面,神堯忿恚不樂。洎歸就第,怏悵不已。見文皇已下,告文皇皆無言(“告文皇皆無言”六字明抄本作“但流涕而不言”)。次告竇皇后曰:“某身世可悲,今日更被上顯毀云阿婆面,據(jù)是兒孫不免饑凍矣。”竇后欣躍曰:“此言可以室家相賀。”神堯不喻,謂是解免之詞。后曰:“公封于唐,阿婆乃是堂主,堂者唐也。”神堯渙然冰釋。喜悅,與秦齊諸王,私相賀焉。(出《芝田錄》)

      唐高祖

      唐北京受瑞壇,隋大業(yè)十三年,高祖令齊王元吉留守。辛丑,獲青石,若龍形,文有丹書四字,曰“李淵萬吉”。齊王獻(xiàn)之,文字映澈,宛若龜形。帝乃令水漬磨以驗之。數(shù)日,其字愈明。內(nèi)外畢賀,帝曰:“上天明命,貺以萬吉。宜以少牢祀石龜,而爵龜人。”因立受瑞壇。(出《太原事跡雜記》)

      太行山

      唐武德初,太行山大聲曰:唐國興,理萬年。(出《太原事跡雜記》)

      桑條歌

      唐永徽年以后,人唱桑條歌云:桑條萵女韋也樂。至神龍年中,逆韋應(yīng)之。諂佞者鄭愔,作桑條樂詞十余首進(jìn)之。逆韋大喜,擢為吏部侍郎,賞縑百匹。(出《朝野僉載》)

      突厥鹽

      唐龍朔已來,人唱歌名突厥鹽。后周圣歷年中,差閻知微和匈奴,授三品春官尚書,送武延秀娶成默啜女,送金銀器物錦彩衣裳以為禮聘,不可勝紀(jì)。突厥翻動,漢使并沒,立知微為可汗。突厥鹽之應(yīng)。(出《朝野僉載》)

      封中岳

      唐調(diào)露中,大帝欲封中岳,屬突厥叛而止。后又欲封,土蕃入寇又停。至永淳年,又駕幸嵩岳。謠云:“嵩山凡幾層,不畏登不得,只畏不得登。三度征兵馬,傍道打騰騰。”岳下遘疫,不愈,回至宮而崩。(出《朝野僉載》)

      楊柳謠

      唐永淳之后,天下皆唱‘楊柳楊柳漫頭駝’。后徐敬業(yè)犯事,出柳州司馬,遂作偽敕,自授揚(yáng)州司馬,殺長史陳敬之,據(jù)江淮反。使李孝逸討之,斬業(yè)首。驛馬馱入洛,楊柳楊柳漫頭駝,此其應(yīng)也。(出《朝野僉載》)

      黃獐歌

      周如意年已來,始唱黃獐歌。其詞曰:“黃獐黃獐草里藏,彎弓射你傷。”俄而契丹反叛,殺都督趙翙,營府陷沒。差總管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jié)、王孝杰前后百萬眾,被賊敗于黃獐谷。諸軍并沒,罔有孑遺。黃獐之歌,斯為驗矣。(出《朝野僉載》)

      苾挈兒

      周垂拱已來,京都唱苾挈兒歌詞,皆是邪曲。后張易之小名苾挈。(出《朝野僉載》)

      安樂寺

      唐景龍年,安樂公主于(“于”字原本無,據(jù)明抄本補(bǔ))洛州道光坊造安樂寺,用錢數(shù)百萬。童謠曰:“可憐安樂寺,了了樹頭縣。”后誅逆韋,并殺安樂,斬首懸于竿上,改為悖逆庶人。(出《朝野僉載》)

      烏鵲窠

      唐神龍已后,謠曰:“山南烏鵲窠,山北金駱駝。鐮柯不鑿孔,斧子不施柯。”此突厥強(qiáng)盛,百姓不得斫桑養(yǎng)蠶種禾刈穀之應(yīng)也。(出《朝野僉載》)

      鯉魚兒

      唐景龍中謠曰:“可憐圣善寺,身著綠毛衣。牽來河里飲,踏殺鯉魚兒。”至景云中,譙王從均州入都作亂,敗走,投洛川而死。(出《朝野僉載》)

      挽天樞

      唐景云中謠曰:“一條麻線挽天樞,絕去也。”神武即位,敕令推倒天樞,收銅并入尚方,此其應(yīng)驗。(出《朝野僉載》)

      黃犢子

      唐景龍中謠云:“黃柏犢子挽纼斷,兩腳踏地鞋纼斷。”六月平王誅逆韋。挽纼斷者,韋欲作亂,鞋纼斷者,事不成。阿韋是黃犢之后也。(出《朝野僉載》)

      駱賓王

      唐明堂主簿駱賓王,帝京篇曰:“倏忽搏風(fēng)生羽翼,須臾失浪委泥沙。”賓王后與徐敬業(yè)興兵揚(yáng)州,大敗,投江水而死。此其讖也。(出《朝野僉載》)

      天后

      唐太宗之代,有秘記云:“唐三代之后,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李淳風(fēng)以詢其事,淳風(fēng)對曰:“臣據(jù)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nèi),從今不逾四十年,當(dāng)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殆將殲盡。”帝曰:“求而殺之如何?”淳風(fēng)曰:“天之所命,不可廢也。王者不死,雖求恐不可得。且據(jù)占已長成,復(fù)在宮內(nèi),已是陛下眷屬,更四十年,又當(dāng)衰老。老則仁慈,其余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dāng)復(fù)生,更四十年,亦堪御天下矣。少壯嚴(yán)毒,殺之為血仇,即陛下子孫無遺類矣。”(出《談賓錄》,明抄本作出《朝野僉載》)

      閻知微

      唐麟德已來,百姓飲酒唱歌,由終而不盡者,號為族鹽。后閻知微從突厥領(lǐng)賊破趙定。后知微來,則天大怒,磔于西市,命百官射之。河內(nèi)王武懿宗去七步,射三發(fā),皆不中,其怯懦也如此。知微身上箭如猬毛,銼其骨肉,夷其九族。疏親先不相識者,皆斬之。小兒年七八歲,驅(qū)抱向西市。百姓哀之,擲餅果與者,仍相爭奪,以為戲笑。監(jiān)刑御史不忍害,奏舍之。其族鹽之言,于斯應(yīng)矣。(出《朝野僉載》)

      長孫無忌

      唐趙公長孫無忌,以烏羊毛為渾脫氈帽,天下慕之,其帽為趙公渾脫。后坐事長流嶺南。深脫之言,于是效焉。(出《朝野僉載》)

      魏王

      唐魏王為巾子,向前踣,天下欣欣慕之,名為魏王踣。后坐死。至孝和時,陸頌亦為巾子,同此樣,時人又名為陸頌踣。未一年而陸頌殞。(出《朝野僉載》)

      武媚娘

      唐永徽后,天下唱武媚娘歌。后立武氏為皇后。大帝崩,則天臨朝,改號大周。二十余年,武氏強(qiáng)盛。武氏三王:梁、魏、定等并開府。自余郡五(《朝野僉載》四五作“王”)。十余人。幾遷鼎矣。(出《朝野僉載》)

      孝和

      唐咸亨已后,人皆云:“莫浪語,阿婆嗔,三叔聞時笑殺人。”后果則天即位,至孝和嗣之。阿婆者,則天也;三叔者,孝和為第三也。(出《朝野僉載》)

      魏叔麟

      唐魏仆射子名叔麟。識者曰:“叔麟反語身戮也。”后果被羅織而殺之。(出《朝野僉載》)

      武三思

      梁王武三思,唐神龍初,改封德靖王。識者言:“德靖鼎賊也。”果有窺鼎之志,被鄭克等斬之。(出《朝野僉載》)

      孫佺

      唐孫佺為幽州都督,五月北征。時軍師李處郁諫:“五月南方火,北方水,火入水必滅。”佺不從,果沒八萬人。昔竇建德救王世充于牛口谷。時謂竇入牛口,豈有還期?果被秦王所擒。其孫佺之北也,處郁曰:“飧若入咽,百無一全。”山東人謂濕飯為飧(音孫),幽州以北,并為燕地,故云。(出《朝野僉載》)

      張易之

      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太盛也之的弟弟,李公是說李氏家族太興盛了。

      飲酒令

      唐龍朔年已來,百姓飲酒作令云:“子母相去離,連臺拗倒。”子母者,盞與盤也;連臺者,連盤拗盞倒也。及天后永昌中,羅織事起。有宿衛(wèi)十余人,于清化坊飲,為此令。此席人進(jìn)狀告之,十人皆棄市。自后廬陵徙均州,則子母相去離也;連臺拗倒者,則天被廢,諸武遷放之兆。(出《朝野僉載》)

      白馬寺

      唐神武皇帝七月即位,東都白馬寺鐵像頭,無故自落于殿門外。自后捉搦僧尼嚴(yán)急,令拜父母等。未成者并停革,后出者科決,還俗者十八九焉。(出《朝野僉載》)

      李蒙

      開元五年春,司天奏玄象有謫見,其災(zāi)甚重。玄宗震驚,問曰:“何祥?”對曰:“當(dāng)有名士三十人,同日冤死。今新及第進(jìn)士,正應(yīng)其數(shù)。”其年及第李蒙者,貴主家婿。上不言其事,密戒主曰:“每有大游宴,汝愛婿可閉留其家。”主居昭國里,時大合樂,音曲遠(yuǎn)暢,曲江漲水,聯(lián)舟數(shù)艘,進(jìn)士畢集。蒙問(明抄本“問”作“聞之”),乃逾垣奔走,群眾愜望。才登舟,移就水中,畫舸平沉。聲妓篙工,不知紀(jì)極,三十進(jìn)士,無一生者。(出《獨(dú)異志》)

      李進(jìn)周

      天寶中,李進(jìn)(明抄本“進(jìn)”作“遐”)周頗有道術(shù),多在禁署。徙居宮觀,于所居院內(nèi),題詩不啻千言,皆預(yù)紀(jì)上皇幸蜀,祿山僭位之事。初亦不悟,后方豁然。略舉一篇云:“燕市人皆去,函關(guān)馬不歸。如逢山下鬼,環(huán)上系羅衣。”貴妃小字阿環(huán),山下鬼嵬字也。(出《抒情詩》)

      志公詞

      劉禹錫曰:“逆胡之將亂中原,梁朝志公大師已贈詞曰,‘兩角女子綠衣裳,卻背太行邀君王,一止之月必消亡。’兩角女子安字也;綠者祿也;一止正月也。果正月敗亡。圣矣符志公之寓言也。”(出《劉公嘉話錄》)

      李懷光

      馬燧討李懷光,自太原引兵,至實(明抄本實作寶)鼎下營。問其地,名埋懷村。乃大喜曰:“擒賊必矣。”(出《國史補(bǔ)》)

      王鐸

      唐乾符中,荊州節(jié)度使晉公王鐸,后為諸道都統(tǒng)。時木星入南斗,數(shù)夕不退。鐸觀之,問諸星者:吉兇安在?咸曰:“金火土犯斗,即為災(zāi);惟木當(dāng)為福耳。”或然之。時有術(shù)士邊岡,洞曉天文,精通歷數(shù)。謂晉公曰:“惟斗帝王之宮宿,惟木為福神,當(dāng)以帝王占之。然則非福于今,必當(dāng)有驗于后,未敢言之。”他日,晉公屏左右密問,岡曰:木星入斗,當(dāng)王之兆。木在斗中,朱字也。識者言唐世嘗有緋衣之讖,或言將來革運(yùn),或姓裴,或姓牛。以裴字為緋衣,牛字著人,即朱也。所以裴晉公主,牛相國僧孺,每罹此謗。李衛(wèi)公斥周秦行記,乃斯事也。安知鐘于碭山之朱乎。(出《北夢瑣言》)

      木成文

      梁開平二年,使其將李思安攻潞州,營于壺口關(guān),伐木為柵。破一大木,木中朱書隸文六字,曰:“天十四載石進(jìn)。”思安表上之。其群臣皆賀,以為十四年必有遠(yuǎn)夷貢珍寶者。其司天少監(jiān)徐鴻,謂所親曰:“自古無一字為年號者,上天符命,豈闕文乎?吾以丙申之年,當(dāng)有石氏王此地者。移四字中兩豎畫,置天字左右,即丙字也;移四之外圍,以十字貫之,即申字也。”后至丙申歲,晉高祖以石姓起并州,如鴻之言。(出《稽神錄》)

      草重生

      初董昌未敗前,狂人于越中旗亭客舍,多題詩四句曰:“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素城。諸侯逐白兔,夏滿鏡湖平。”初人不曉其詞,及昌敗方悟:草重董字;日日昌字;素城越城,隋越國公楊素所筑也;諸侯者,猴乃錢镠,申生屬也;白兔昌,卯生屬也;夏滿,六月也;鏡湖者,越中也。(出《會稽錄》)

      唐國閏

      偽蜀后主王衍,以唐襲宅建上清宮。于老君尊像殿中,列唐朝十八帝真。乃備法駕竭之。識者以為拜唐,乃歸命之先兆也。先是司天監(jiān)胡秀林進(jìn)歷,移閏在丙戌年正月。有向隱者亦進(jìn)歷,用宣明法,閏乙酉年十二月。既有異同,彼此紛訴,仍于界上取唐國歷日。近臣曰:“宜用唐國閏月也。”因更改閏十二月。街衢賣歷者云:“只有一月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國滅。胡秀林是唐朝司天少監(jiān),任蜀,別造永昌正象歷,推步之妙,天下一人。然移閏之事不爽,歷議常人不可輕知之。(出《北夢瑣言》)

      竹騮

      竹騮者,食竹之鼠也。生于深山溪谷竹林之中無人之境,非竹不食,巨如野貍,其肉肥脆。山民重之,每發(fā)地取之甚艱。岐梁睚眥之年,秦隴之地,無遠(yuǎn)近巖谷之間,此物爭出,投城隍及所在民家。或穿墉壞城,或自門閾而入,犬食不盡,則并入人家房內(nèi),秦民之口腹飫焉。忽有童謠曰:“騮騮引黑牛,天差不自由。但看戊寅歲,楊在蜀江頭。”智者不能議之。庚午歲,大梁同州節(jié)度使劉知俊叛梁入秦,家于天水。天水破,流入蜀。居數(shù)年間,蜀人又謠曰:“黑牛無系絆,棕繩一時斷。”偽蜀先主聞之,懼曰:“黑牛者,劉之小字;棕繩者,吾子孫之名也。蓋前輩連宗字,后輩連承字為名,棕繩與宗承同音。吾老矣,得不為子孫之患乎?”于是害劉公以厭之。明年,歲在戊寅,先主不豫,合眼劉公在目前。蜀人懼之,遂粉劉之骨,揚(yáng)入于蜀江。先主尋崩。議者方知騮者劉也,黑牛者劉之小字,戊寅歲揚(yáng)骨入于蜀江之應(yīng)。(出《王氏見聞》)


      譯文

      歷陽媼孫權(quán)高穎神堯唐高祖太行山桑條歌突厥鹽封中岳楊柳謠黃獐歌苾挈兒安樂寺烏鵲窠鯉魚兒挽天樞黃犢子駱賓王天后閻知微長孫無忌魏王武媚娘孝和魏叔麟武三思孫佺張易之飲酒令白馬寺李蒙李進(jìn)周志公詞李懷光王鐸木成文草重生唐國閏竹騮

      歷陽媼

      歷陽縣有一個老太太,經(jīng)常行善。一天,忽然有一個少年來要飯吃,老太太對他很客氣,臨走的時候他對老太太說:“經(jīng)常去縣衙門前,如果看見門坎上有血,可要到山上去避難。”從此以后,老太太每天都去縣衙門前看一看。守門的差人問她干什么?老太太講了少年告訴他的話。差人同她開玩笑,將雞血涂在門坎上。第二天,老太太見門坎上有血,便拎著雞籠子躲上山去。當(dāng)天晚上,縣城陷落成為一個湖泊,就是如今和州的歷陽湖。

      孫權(quán)

      湓口城是漢高祖六年的時候灌嬰所筑的。漢獻(xiàn)帝建安時期,孫權(quán)曾經(jīng)住在這座城里,他選定一塊地方打井,竟挖出了一口古井。井里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漢高祖六年,穎陰侯灌嬰打了這眼井。有人預(yù)言,三百年以后這口井會淤積埋沒,然后再過不到一百年,會被順應(yīng)時代,有運(yùn)氣的人重新挖掘出來。”孫權(quán)看見碑上的銘文后非常高興,認(rèn)為這是自己吉祥預(yù)兆。人們對這件事也都感到很驚奇。

      高穎

      西京長安百官議事的朝堂北頭有一棵大槐樹,從隋朝開始就長在唐興村的村口。文皇帝移都到長安以后,興修土木高穎經(jīng)常坐在這棵樹下監(jiān)督指揮。后來栽樹的時候覺得它同新栽的樹排在一起不整齊,想把它砍倒。皇帝說:“高穎曾坐在這棵樹下,不要砍倒。”到現(xiàn)在這棵樹已經(jīng)有一百三十多歲,仍然存在。它枝葉繁茂,樹根盤曲堅固,與別的樹不同,高入云天立在唐興莊的樹口,村里住著姓唐的村民。

      神堯

      隋煬帝和神堯的遠(yuǎn)祖外家都姓獨(dú)孤,然而神堯經(jīng)常對隋煬帝抱有戒心。每次上朝以后,隋煬帝背后都有說詞。一次隋煬帝舉行宴會,他當(dāng)著大家的面同神堯開玩笑,他見神堯長得高額頭,滿臉皺紋,就說神堯是老婆臉。神堯心中憤恨不樂,等到回到家里,仍然不高興。見文皇已下,告文皇皆無言。第二天他告訴竇皇后說:“我的身世本來就可悲,現(xiàn)在皇帝又貶低我為老太婆臉,看來我的兒孫免不了要挨餓受凍了!”竇皇后高興地說:“這句話應(yīng)該全家慶賀呀!”神堯不理解,說她是安慰他。竇皇后說:“你被封為唐王,老太太則是堂主,堂主就是唐主呀!”神堯立刻解除了疑慮,高興起來,與齊王、秦王等王爺私下里慶賀!

      唐高祖

      唐王李淵在太原修建了一座“受瑞壇”。隋朝大業(yè)十三年,唐高祖李淵命令齊王李元吉留守太原。辛丑年,李元吉得到了一塊龍形的青石,上面有四個紅字:“李淵萬吉”。齊王將它獻(xiàn)給李淵。石頭上面的字跡照耀深澈,好像龜?shù)男螤睢@顪Y命令將它蘸上水在石頭上磨,以驗證字跡是否是天然形成的。磨了幾天之后,字跡更加鮮明,內(nèi)外臣民都慶賀。李淵說:“上天明白地命令賜給我萬年吉祥,要用豬和羊來祭祀石龜。并給獻(xiàn)龜?shù)娜艘苑饩簟R虼诵藿诉@座受瑞壇。

      太行山

      唐高祖武德初年,太行山大聲喊:“唐朝國家興盛,理應(yīng)延續(xù)萬年。”

      桑條歌

      唐高宗永徽年以后,民間流傳一首歌謠說:“桑條萵女韋也樂。”到了中宗神龍年間,韋后應(yīng)驗這首歌謠得到了權(quán)勢。有個花言巧語諂媚的小人叫鄭愔,他作了十多首以桑條為題目的樂詞獻(xiàn)給韋后。韋后非常高興,提拔他為吏部侍郎。

      突厥鹽

      唐高宗龍朔改元以來,民間流傳一首名謠的名字叫“突厥鹽”。后來到了武則天的周朝圣歷年間,朝廷派閻知微去和匈奴修好,任命他為三品春官尚書,同時護(hù)送武延秀去娶突厥成默啜的女兒,帶去了數(shù)不清的金銀綢緞和衣裳作為聘禮。后來突厥又和中原對立,派去的漢族使臣都投降了突厥。突厥人推舉閻知微作為他們的可汗,“突厥鹽”得到了驗證。

      封中岳

      唐高宗調(diào)露年間,皇帝想要給嵩山封號,由于突厥叛亂而停止。后來又要封,又因為土蕃入侵而停止。到了永淳年,皇帝來到嵩山,當(dāng)時流傳一首民謠說:“嵩山高有幾層,不怕登不上去,就怕得不到機(jī)會攀登,三次兵馬調(diào)動打仗,別的道路上車馬不斷。”皇帝在山下就得了病,沒醫(yī)治好,回到宮里就死了。

      楊柳謠

      唐中宗永淳年以后,天下的老百姓都唱一句流傳的歌謠:“楊柳楊柳漫頭駝”。后來徐敬業(yè)出事,先是他出任柳州司馬,接著他偽造皇帝的文書,自己任命自己為楊州司馬,把長史陳敬之殺了,依據(jù)江淮一帶造反。朝廷派李孝逸去討伐,砍下了徐敬業(yè)的腦袋,用馬馱到洛陽,“楊柳楊柳漫頭駝”,這件事正是這句話的驗證。

      黃獐歌

      武則天周朝如意年以來,民間開始流傳唱一首“黃獐歌”,歌詞是“黃獐黃獐草里藏,彎弓射你傷”。不久契丹族反叛,殺了都督趙翙,營房和都督府都被契丹人占領(lǐng)。朝廷命令總管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jié)、王孝杰四人,前后帶領(lǐng)一百多萬兵馬前去征討,全都被契丹人給打敗了。他們帶領(lǐng)軍隊敗退到黃獐谷,被契丹人徹底消滅,沒有逃脫一支人馬。“黃獐之歌”得到了驗證。

      苾挈兒

      武則天的垂拱年間,京城里人們唱一種叫做苾挈兒小調(diào)的歌詞,全都是低俗的邪詞,后來武則天的佞臣張易之的小名叫做苾挈。

      安樂寺

      唐中宗景龍年間,安樂公主在洛州道光坊修建安樂寺,花費(fèi)白銀幾百萬兩。當(dāng)時流傳的童謠說:“可憐安樂寺,了了樹頭縣。”后來唐玄宗誅殺韋后一黨,同時將安樂公主殺了,并將頭懸掛在高竿上,將它貶為“悖逆庶人”。

      烏鵲窠

      唐中宗神龍以后,民謠說:“山南烏鵲窠,山北金駱駝。鐮柯不鑿孔,斧子不施柯。”這是突厥強(qiáng)盛,侵犯中原,老百姓無法栽桑養(yǎng)蠶、種莊稼、割麥子的征兆。

      鯉魚兒

      唐朝景龍年間的民謠說:“可憐圣善寺,身著綠毛衣,牽來河里飲,踏殺鯉魚兒。”到了景云年間,譙王從均州進(jìn)入京城叛亂,失敗后逃走,跳進(jìn)洛河里自殺了。

      挽天樞

      唐朝景云年間民謠說:“一條麻線挽天樞,絕去也。”等到神武皇帝即位,命令推倒天樞,將制造天樞的銅存放到為皇宮制造刀劍等金屬器物的尚方官署。這件事就是民謠的應(yīng)驗。

      黃犢子

      唐景龍年間民謠說:“黃柏犢子挽纼斷,兩腳踏地鞋纼斷。”六月平王便誅殺了韋后一黨。“挽纼斷”,是韋后要造反作亂,“鞋纼斷”,是說造反不會成功。韋后是黃犢子的后人。

      駱賓王

      唐明堂的主簿駱賓王所做的文章《帝京篇》里說:“生出翅膀飛快地乘風(fēng)飛起,突然間掉進(jìn)波浪沉入泥沙。”駱賓王后來和徐敬業(yè)在揚(yáng)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失敗后跳到江中淹死,這兩句詩就是預(yù)言。

      天后

      唐太宗的年代,有秘密的記載上寫著:“唐朝開國三代以后,將會有一個姓武的女王代替李家統(tǒng)治天下。”唐太宗秘密地將李淳風(fēng)找來,商量如何處理這件事。李淳風(fēng)說:“我根據(jù)玄學(xué)推測得出結(jié)論,這種征兆已經(jīng)形成。這個女王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陛下的皇宮里,從現(xiàn)在起不超過四十年,她可以取得天下的統(tǒng)治權(quán),并且開始誅殺皇帝的子孫,幾乎殺光。”太宗皇帝說:“把她找出來殺了怎么樣?”李淳風(fēng)說:“這是上天的安排,不應(yīng)該進(jìn)行破壞。皇帝的子孫即使不死,也不一定能爭到皇位,況且據(jù)我推算這個女子已經(jīng)長大,就在宮里,已經(jīng)成為陛下的家屬。再過四十年,她也會衰老,老了會變得仁慈,不至于將陛下的子孫斬盡殺絕。現(xiàn)在如果殺了她,她還會托生復(fù)活,再過四十年,也會取得天下的統(tǒng)治權(quán),那時候她年輕毒辣,現(xiàn)在殺了她所結(jié)下仇恨,到時候她會把陛下的子孫殺得一個也不剩。”

      閻知微

      唐高宗麟德年間以來,老百姓喝酒的時候經(jīng)常唱歌,歌唱完了而酒還未喝光的,管他叫號為“族鹽”。后來閻知微帶領(lǐng)突厥的軍隊攻破了趙定,最后閻知微被抓來,武則天大怒,將他綁到西市,命令百官用箭射他。河內(nèi)王武懿宗走到距離閻知微七步遠(yuǎn)的地方,連發(fā)三箭,都沒有射中,軟弱膽小到如此地步。閻知微身上被射得像刺猬的毛一樣,并且還割下了他的骨肉,誅殺了他的九族,就連遠(yuǎn)親中互相不認(rèn)識的也都被抓來殺掉。孩子才七八歲,也被抱到西市,老百姓可憐孩子,給他們一些糖果,孩子們互相搶奪,覺得很好玩。監(jiān)刑御史不忍殺害孩子,請示武則天留下孩子不殺。當(dāng)初唱的“族鹽”,也就是誅殺姓閻的意思的歌詞,到這個時候得到了應(yīng)驗。

      長孫無忌

      唐朝被封為趙公的長孫無忌用黑羊毛做成渾脫氈帽,天下的人都認(rèn)為好看,將這種式樣的帽子叫做趙公渾脫。后來他因事獲罪被長期流放在嶺南,用不著再戴氈帽,渾脫這句說得到了應(yīng)驗。

      魏王

      唐朝魏王的頭巾,式樣高而朝下折,天下的人都非常喜歡,稱這種式樣的頭巾為“魏王踣”(踣有跌倒、倒斃、滅亡的意思)。不久,魏王被處死了。到了年號為孝和的時候,陸頌也將頭巾折成這種高而且向前倒的樣式,人們又稱這樣的頭巾為“陸頌踣”,不出一年,陸頌也死了。

      武媚娘

      唐中宗永徽年代,民間流傳一首叫《武媚娘》的歌,后來皇帝立武媚娘為皇后,皇帝死了以后,武媚娘上朝主持朝政,改國號為大周。武氏家族興盛了二十多年,武氏家族的梁王、魏王、定王同時開建府署,成立辦事機(jī)構(gòu),還封了五十多個郡王,幾乎全部篡奪了唐朝的江山。

      孝和

      唐高宗咸亨以后,人們都說:“不要隨便說話,小心阿婆怪罪,三叔聽到時笑死人。”后來果然武則天即位,最后孝和繼承了皇位。阿婆是指武則天,三叔是指孝和,因為他排行第三。

      魏叔麟

      唐朝魏仆射兒子的名字叫叔麟,有明白人說叔麟的反語就是身戮(身遭殺戮的意思。因為麒麟是鹿的身子,鹿身,反過來身鹿,鹿戮同音)。后來叔麟果然被編造罪名而殺害。

      武三思

      梁王武三思在唐朝的神龍初年被改封為德靖王,有明白的人說:“德靖鼎賊也”。后來他果然有篡權(quán)當(dāng)皇帝的想法,被鄭克等人殺了。

      孫佺

      唐朝的孫佺為幽州的都督。五月的時候,他帶領(lǐng)軍隊向北進(jìn)攻。軍師李處郁反對說:“五月的時候,南方屬火,北方屬水,火入水必然熄滅。”孫佺不聽,結(jié)果損失了八萬人馬。當(dāng)年竇建德進(jìn)入牛口谷救王世充,當(dāng)時有人說:“竇入牛口,怎么還能回來。”(竇和豆同音)果然被秦王李世民抓住了。這次孫佺往北進(jìn)軍,李處郁說:“飧如果進(jìn)入咽喉,不會再保持完整。”山東人將粥飯叫做飧(音孫),幽州以北是當(dāng)年燕國的土地,所以李處郁這么說。

      張易之

      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太盛也之的弟弟,李公是說李氏家族太興盛了。

      飲酒令

      唐朝的龍朔年以來,老百姓喝酒的時候作酒令說:“子母相去離,連臺拗倒。”子母是指杯子與盤子,連臺是說盤子和杯子全都推倒。等到武后永昌中年,羅織罪名陷害人的風(fēng)氣興起。有十多個宮中的警衛(wèi)人員在清化坊喝酒,說起了這個酒令,被同席的人告發(fā),十個人全都被處死。到后來,廬陵王遷移到均州,應(yīng)驗了母子分離。連臺拗倒是預(yù)示著武則天被廢,武氏家族的人被定罪流放到邊遠(yuǎn)地區(qū)。

      白馬寺

      唐朝的神武皇帝七月即位當(dāng)皇帝,東都白馬寺內(nèi)的鐵佛的頭忽然無故自己掉下來落到了殿門外面的地上。從這以后,朝廷開始捉拿和尚尼姑,命令他們和自己的父母家人相認(rèn)回家,不允許再出家當(dāng)和尚,新出家的捉住判刑,和尚們被迫還俗的達(dá)到百分之八九十。

      李蒙

      唐朝開元五年的春天,司天監(jiān)向皇帝報告說,日有星辰在天空形成的天象預(yù)示著一場嚴(yán)重的災(zāi)難。皇帝問:“預(yù)示著什么災(zāi)難?”回答說:“將會有知名人士三十人在同一天無故死亡,今年被錄取的進(jìn)士,正好等于這個數(shù)字。”今年被錄取的進(jìn)士李蒙,是公主的女婿。皇帝沒有說明事情的真相,只是秘密地告訴公主說:“每當(dāng)遇到的游樂活動或宴會,你要將你的女婿關(guān)在家中,不要讓他參加。”公主家住在昭國里,一天在江上舉行大型的音樂游玩活動,音樂聲傳得很遠(yuǎn)。當(dāng)時曲江正漲大水,進(jìn)士們集合在江邊登上連接在一起的好幾條船。李蒙聽到音樂的聲音,從家里跳過院墻跑了出來,進(jìn)士們正等著他。他剛上船,船就向江中心駛?cè)ァ2灰粫海未翛]了,樂器演奏人員,歌女和船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三十名進(jìn)士全都淹死在江中,一個也沒有救上來。

      李進(jìn)周

      唐朝的天寶年間,李進(jìn)周精通預(yù)測事物的方術(shù),常在宮內(nèi)院活動,后來搬到道觀里。他在他所住的院子里,題了不下一千句詩。全都預(yù)示著太上皇去蜀避難,安祿山叛亂的事。當(dāng)初看了不理解,事后才明白了,這里僅舉一首詩作為例子:“燕市人皆去,函關(guān)馬不歸。如逢山下鬼,環(huán)上系羅衣。”楊貴妃的小名叫阿環(huán),山下鬼是個嵬字,預(yù)示著楊玉環(huán)被縊死在馬嵬驛。

      志公詞

      劉禹錫說:“叛逆的胡人安祿山將擾亂中原,梁朝志公大師曾有一首詞說:“兩角女子綠衣裳,卻背太行邀君主,一止之月必消亡。”兩角女子是個安字,綠和祿在方言里同一個音,一和止字加在一起是個正月的正字。安祿山叛亂果然在正月失敗被殺死。事情的發(fā)展完全符合志公大師的寓言詩所作的預(yù)測。

      李懷光

      馬燧討伐李懷光,從太原帶領(lǐng)兵馬出發(fā),走到實鼎一帶準(zhǔn)備宿營休息。馬燧問宿營地的名字,別人告訴他叫埋懷村,他高興地說:“打敗敵兵,擒獲李懷光是必然的事情了!”

      王鐸

      唐僖宗乾符年間,荊州節(jié)度使后來當(dāng)了諸道都統(tǒng)的晉公王鐸,看到木星侵入南斗六星的位置,許多天也沒有退回去,便問星象學(xué)家說:“這種現(xiàn)象是吉還是兇?”大家說:“金星、火星、土星侵入南斗星的位置便是災(zāi)禍,惟獨(dú)木星侵入是吉利的征兆。”王鐸說:“原來如此。”有個叫邊岡的術(shù)士,精通利用星象和歷數(shù)來推測事物的學(xué)問,他對晉公王鐸說:“只有南斗是代表帝王的星宿,并且只有木星是代表吉祥的星宿,所以應(yīng)當(dāng)以他們的星象來推測帝王的命運(yùn)。但是這種星象不代表現(xiàn)在,而是代表將來的變化。只是不敢隨便說出來。”過了幾天,晉公王鐸叫左右的人退下去,單獨(dú)秘密地問邊岡。邊岡說:“木星進(jìn)入南斗六星,是有人要當(dāng)皇帝的預(yù)兆,木在斗中,是個朱字。”還有明白的人說,唐朝曾經(jīng)有過關(guān)于“緋衣”的預(yù)言,或者是說將來改朝換代,皇帝或是姓裴,或是姓牛,以緋衣代表裴字,牛字加個人字,就是朱字。所以后來的晉公裴度,相國牛孺,都因為這種傳說和預(yù)言遭受過陷害。李衛(wèi)公斥周秦行紀(jì)。也是因為這件事。誰知道這是指碭山的朱溫(滅掉唐朝的梁太祖)呢?

      木成文

      后梁太祖開平二年,朝廷命令李思安將軍攻打潞州。軍隊宿營在壺口關(guān),伐木修造柵欄。士兵們破開一根樹干時,木頭當(dāng)中有六個隸體紅字:“天十四載石進(jìn)”。李思安為這件事寫了一個報告送給朝廷,大臣們都向皇帝祝賀,認(rèn)為十四年必然有邊遠(yuǎn)的國家向皇帝進(jìn)貢珍寶。司天少監(jiān)徐鴻暗地里對自己親近的人說:“自古以來沒有以一個字為年號的,天賜祥瑞與天子,作為受命的憑證,還會缺少文字?我認(rèn)為這預(yù)示丙申年,會有姓石的人當(dāng)皇帝。因為將四字的兩豎移到天字的左右,就是個丙字,將四字的外框的十字貫穿就是個申字。”后來到了丙申年,后晉的高祖石敬瑭開始興起當(dāng)了皇帝,果然同徐鴻說的一樣。

      草重生

      當(dāng)初董昌沒有失敗的時候,有一個狂人在越中旗亭旅店的墻壁上題了四句詩:“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素城。諸侯逐白兔,夏滿鏡湖平。當(dāng)初人們不知道這句詩的意思,等到董昌失敗了才明白。草重是個董字,日日是個昌字,素城代表越城,因為是隋越國公楊素所建造的。侯指猴是申生屬,代表錢镠,白兔是卯生屬。夏滿代表六月,鏡湖指的是越中。

      唐國閏

      偽蜀的后主王衍,在從唐朝世襲得來的宅院的位置修建上清宮,在供奉老君神靈的大殿里,懸掛了唐朝十八代皇帝的畫像。有能看透事物的人說,供奉唐朝的皇帝,是歸順唐朝的先兆。司天監(jiān)的胡秀林編制日歷報送給王衍審查批準(zhǔn),將閏月移到丙戌年正月,有個隱士也報送了一本日歷,用宣明法計算,將閏月移到乙酉年十二月,由于出現(xiàn)分歧,兩個人爭論起來。后來仍采用唐朝的歷法,左右親近的大臣對王衍說:“應(yīng)該采用唐朝的閏月。”所以更改閏月到十二月,在街上賣日歷的人說:“只有一個月”。當(dāng)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前蜀國滅亡。胡秀林是唐朝的司天少監(jiān),后來到前蜀任職,他編制了永昌正象歷,推算的精妙準(zhǔn)確天下第一,但是在這次確定閏月的事上沒有算準(zhǔn),因為朝代的變更不是平常人能夠輕易推算出來的。

      竹騮

      竹騮是一種吃竹子的鼠類,生長在沒有人煙的深山溪谷的竹林之中,不是竹子它不吃,竹騮的體型大如野貓,肉質(zhì)肥脆,山里的居民非常喜歡吃,但是挖地抓竹騮很不容易。岐和梁發(fā)生沖突的那一年陜西和甘肅一帶,不論是遠(yuǎn)近的山谷岸石之間,竹騮爭先恐后地往外跑,跑到城墻下的壕溝里和附近的老百姓家里。它們或是挖洞毀壞城墻,或是從門坎進(jìn)入居民家里,狗無法吃盡它們,陜西的老百姓吃夠了竹騮的肉。這時忽然流傳一首童謠說:“騮引黑牛,天差不自由。但看戊寅歲,楊在蜀江頭。”有學(xué)問的聰明人也不理解童謠的意思。庚午年,大梁同州節(jié)度使劉知俊背叛大梁,帶兵進(jìn)入陜西,駐扎安家在天水。天水被攻破以后,又流竄進(jìn)入四川。住了幾年以后,四川又流傳一首民謠說:“黑牛無系絆,棕繩一時斷。”前蜀的先主王建聽到后害怕地說:“黑牛是劉知俊的小名,而棕繩是我子孫的名字,是按照家譜繼承和接續(xù)下去的叫宗然后是承字,棕繩與宗承同音。我老了,不能為子孫留下隱患。于是王建將劉知俊殺了以消除隱患。第二年是戊寅年,先主王建心情不好,一閉上眼睛就見劉知俊在眼前,他很害怕,命令人將劉知俊的骨頭砸碎,扔到了蜀江里,不久先主王建死了,這時人們才知道,民謠里的騮是指劉,黑牛是劉知俊的小名,“但看戊寅歲,揚(yáng)在蜀江頭”是指在戊寅年將劉知俊的骨頭揚(yáng)到蜀江中。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ASS亚洲熟妇毛茸茸PICS|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WWW亚洲色大成网络.COM|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8|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888www|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亚洲黑人嫩小videos|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heyzo专区无码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