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史記 > 史記·七十列傳·伯夷列傳

      史記·七十列傳·伯夷列傳

      司馬遷

      原文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此何以稱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眾庶馮生。”“同明相照,同類相求。”“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後世哉?

      天道平分,與善徒云。賢而餓死,盜且聚群。吉兇倚伏,報施糾紛。子罕言命,得自前聞。嗟彼素士,不附青云!


      譯文

      學者們涉獵的書籍雖然很多,但是還要從《六經》里考察真實可信的記載。《詩經》、《尚書》雖然殘缺不全,但是還可以從記載虞、夏兩代的文字中考察清楚。唐堯將要退位時,把帝位讓給虞舜;虞舜把帝位讓給夏禹之際,四方諸侯和州牧都來推薦,這才把他放在帝王位置上加以考察試用。主持國政幾十年,功績卓著以后,才把政權交給他。這表示天下是極貴重的寶器,帝王是極重要的統緒,所以傳授政權是如此地鄭重審慎啊!可是諸子雜記里說:唐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僅不接受,反而以此為恥辱,于是逃走隱居起來。到了夏朝,又出現了不接受商湯讓位的卞隨、務光。這又如何頌揚他們呢?太史公說:我登上箕山,說是山上可能有許由的墳墓。孔子依次論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賢人,如吳太伯、伯夷這些人,都非常詳細。我認為所聽到的許由、務光的德行是最高尚的,但是經書里連一點大略的文字記載也見不到,這是為什么呢?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記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他們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對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們未被經書載錄的遺詩,又感到很詫異。他們的傳記上說: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死了,叔齊要把君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子。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很好地贍養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靈牌載在兵車上,向東方進兵去討伐殷紂。伯夷、叔齊勒住武王的馬韁諫諍說:“父親死了不葬,就發動戰爭,能說是孝順嗎?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隨從人員要殺掉他們。太公呂尚說:“這是有節義的人啊。”于是攙扶著他們離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紂的暴亂,天下都歸順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采摘野菜充饑。到了快要餓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辭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換暴君啊,竟認識不到那是錯誤。神農、虞、夏的太平盛世轉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們的歸宿?唉呀,只有死啊,命運是這樣的不濟!”于是餓死在首陽山。

      從這首詩看來,他們是怨恨還是不怨恨呢?

      有人說:“天道是沒有偏私的,總是經常幫助好人。”像伯夷、叔齊應該說是好人呢,還是不該說是好人呢?他們如此地積累仁德,保持高潔的品行,卻終于餓死!再說,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學生里,只有顏淵被推重為好學,然而顏淵總是窮困纏身,連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飽,終于過早地死去了。天道對好人的報償又是怎樣的呢?盜跖成天殺無辜的人,烤人的心肝當肉吃,兇殘放縱,聚集黨徒幾千人在天下橫行,竟然長壽而終。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這是極大而又顯著的事啊。至于說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專門違法犯禁的人,卻能終生安逸享樂,過著富裕優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斷絕。而有的人,選好地方才肯邁步,適宜的機會才肯說話,走路,不敢經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決不發憤去做,像這樣小心審慎而遭禍災的人,數都數不過來。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謂天道,那么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

      孔子說:“思想不一致的人,不能相互商量。”也只有各人按著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他又說:“假如富貴是可以尋求得到的話,即使作個卑*的趕車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尋求不到,那還是依照自己的愛好去做。”“到了嚴寒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整個社會混亂污濁的時候,品行高潔的人才會顯露出來。這難道不是因為有的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么重,才顯得另一些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么輕嗎?

      孔子說:“君子所怕的是一直到死而名不被稱述。”賈誼說:“貪財的人為財而死,重義輕生的人為名而獻身,矜夸而貪圖權勢的人為爭權而喪生,平民百姓則貪生而惡死。”《易經》上說:“同樣明亮的東西,就會相互映照,同屬一類的事物,自然相互感應。”“彩云隨著龍吟飛騰,谷風隨著虎嘯而興起,圣人述作,才使萬物本來的面目顯露出來。”伯夷、叔齊雖然有賢德,只有得到孔子的稱贊,名聲才愈加顯赫。顏淵專心好學,也只是因為追隨孔子,他的德行才更加顯著。巖居穴處的隱士,或名聲曉達,或湮沒無聞,有時也是這樣的,像這樣的人如果名聲埋沒得不到稱揚,多么可惜啊!窮鄉僻壤的士人要砥勵德行,樹立名聲,如果不依*德隆望尊的人,怎么能揚名后世呢!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亚洲另类少妇17p|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亚洲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三|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