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籍 > 北史 > 北史·列傳·卷五十

      北史·列傳·卷五十

      李大師、李延壽

      原文

      王盟子勱從孫誼獨孤信子羅竇熾兄子榮定毅賀蘭祥叱列伏龜閻慶子毗史寧子雄祥權景宣

      王盟,字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樂浪人。六世祖波,前燕太宰。祖珍,魏黃門侍郎,贈并州刺史、樂浪公。父羆,伏波將軍,以良家子鎮武川,因家焉。魏正光中,破六韓拔陵攻陷諸鎮,盟亦為其所擁。拔陵平后,流寓中山,復以積射將軍從蕭寶夤西征。寶夤僭逆,盟遂逃匿人間。及爾硃天光入關,盟從之。隋賀拔岳禽萬俊志愿奴,平秦隴,常先登力戰。及周文帝平侯莫陳悅,除盟原州刺史。孝武至長安,封魏昌縣公。大統三年,征拜司空,轉司徒。迎文帝悼后于蠕蠕,加侍中,遷太尉。魏文帝東征,以留后大都督行雍州事,節度關中諸軍。趙青雀之亂,盟與開府李虎輔太子出頓渭北。事平,進長樂郡公,賜姓拓王氏。遷太保。九年,進位太傅,加開府儀同三司。盟姿度弘雅,仁而汎愛。雖居師傅,禮冠群后,而謙恭自處,未嘗以勢位驕人。魏文帝甚尊重之,及疾,數幸其第,親問所欲。十一年,薨,贈本官,謚曰孝定。

      子勱,字丑興,性忠果有材干。年十七,從周文帝入關。及平秦隴,定關中,周文嘗謂曰:“為將坐見成敗者上也,被堅執銳者次也。”勱曰:“意欲兼被之。”周文大笑。尋拜散騎常侍,賜爵梁甫縣公。大統初,為千牛備身直長,領左右,出入臥內,小心謹厚。魏文帝常曰:“王勱可謂不二心臣也。”沙苑之役,勱以都督領禁兵,居左翼,當其前者死傷甚眾。勱亦被傷重,遂卒于行間。周文深悼焉。贈使持節、太尉、尚書令、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追封咸陽郡公,謚曰忠武。

      子弼襲爵,尚魏安樂公主,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

      勱弟懋,字小興。盟之西征也,以懋尚幼,留在山東。永安中,始入關,與盟相見,遂從征伐。大統初,賜爵安平縣子。后進爵為公,累遷右衛將軍。于時疆場交兵,未申喪紀,服齊斬者并墨缞從事。及盟薨,懋上表辭位,乞終喪制,魏文帝不許。累遷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左衛將軍、領軍將軍。懋溫和,小心敬慎,宿衛宮禁十有余年,勤恪當官,未嘗有過。廢帝二年,除南岐州刺史,賜爵安寧郡公。后拜小司寇,卒于官。

      子悅嗣,位大將軍、同州刺史,改封濟南郡公。

      盟兄子顯,幼而敏悟,沉靜少言。初為周文帳內都督,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卿、鳳州刺史。賜爵洛邑縣公,進位大將軍,卒。子誼。

      誼字宜君,少有大志,便弓馬,博覽群言。周閔帝時,為左中侍上士。時大冢宰宇文護執政,帝拱默無所關預。有朝士于帝側微不恭,誼勃然而進,將擊之,其人惶懼請罪,乃止。自是朝臣無敢不肅。遷御正大夫。丁父艱,毀瘁過禮,廬于墓側,負土成墳。

      武帝即位,累遷內史大夫,封揚國公。從帝伐齊,至并州。帝既入城,反為齊人所敗,左右多死,誼率麾下驍雄赴之。齊平,自相州刺史征為大內史。汾州稽胡亂,誼擊之。帝弟越王盛、譙王儉雖為總管,并受誼節度。賊平,封一子開國公。帝臨崩,謂皇太子曰:“王誼社稷臣,宜處以機密,不須遠任。”皇太子即位,為宣帝,憚誼剛正,出為襄州總管。

      及隋文帝為丞相,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舉兵反,帝以誼為行軍元帥討之,未至而消難奔陳。于時北至商、洛,南拒江、淮,東西二千余里,巴蠻多叛,共推渠帥蘭洛州為主。洛州自號河南王以附消難,北連尉遲迥。誼分兵討之,旬月皆平。帝遣使勞問,冠蓋不絕,以第五女妻其子奉孝。尋拜大司徒。誼自以與帝有舊,亦歸心焉。及隋受禪,顧遇彌厚,帝親幸其第,與之極歡。

      太常卿蘇威議,以為戶口滋多,人田不贍,欲減功臣之地以給人。誼奏曰:“百官者,歷世勛賢,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見其可。”帝以為然,竟寢威議。帝將幸岐州,諫曰:“陛下初臨萬國,人情未洽,何用此行。”上戲之曰:“吾昔與公位望齊等,一朝屈節為臣,或當恥愧,是行也,振揚威武,欲以服公心耳。”誼笑而退。尋奉使突厥。帝嘉其稱旨,進郢國公。

      未幾,其子奉孝卒。逾年,誼上表言公主少,請除服。御史大夫楊素劾誼曰:“臣聞喪服有五,親疏異節;喪制有四,降殺殊文。王者之所常行,故曰不易之道也。而儀同王奉孝既尚蘭陵公主,以去年五月身喪,始經一周,而誼便請除釋。竊以雖曰王姬,終成下嫁之禮;公則主之,猶在移天之義。況復三年之喪,自上達下,及期釋服,在禮未詳。然夫婦之則,人倫攸始,喪紀之制,人道至大,茍不重之,取笑君子。故鉆燧改火,責以居喪之速;朝祥暮歌,譏以忘哀之早。然誼雖不自強,爵位已重,欲為無禮,其可得乎?乃薄俗傷教,為父則不慈;輕禮易喪,致婦于無義。若縱而不正,恐傷風俗。”有詔不問。然恩禮稍薄,誼頗怨望。

      或告誼謀反,帝令案其事。主者奏誼有不遜之言,實無反狀。帝賜酒而釋之。時上柱國元諧亦頗失意,誼數與往來,言論丑惡。胡僧告之。公卿奏誼大逆不道,罪當死。帝見誼,愴然曰:“朕與公舊同學,甚相憐憫,將奈國法何。”于是詔曰:“誼有周之世,早預人倫,朕共游庠序,遂相親好。然性懷險薄,巫覡盈門,鬼言怪語,稱神道。朕受命之初,深存戒約,口云改悔,心實不悛。乃說四天王神道,誼應受命,書有誼讖,天有誼星,桃、鹿二川,岐州之下,歲在辰巳,興帝王之業。密令卜問,伺殿省之災。又說其身是明王圣主。信用左道,所在詿誤。自言相表,當王不疑。此而赦之,將或為亂。禁暴除惡,宜伏國刑。”帝復令大理正趙綽謂誼曰:“時命如此,將若之何!”乃賜死于家,時年四十六。

      獨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魏初有四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為部落大人,與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云中鎮武川,因家焉。父庫者,為領人酋長,少雄豪有節義,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儀,善騎射。正光末,與賀拔度等同斬衛可瑰,由是知名。后為葛榮所獲。信既少年,自修飾服章,軍中號為獨孤郎。及爾硃氏破葛榮,以信為別將。從征韓婁,信匹馬挑戰,禽賊漁陽王袁肆周。后以破元顥黨,賜爵受德縣侯,遷武衛將軍。賀拔勝出鎮荊州,乃表信為大都督。及勝弟岳為侯莫陳悅所害,勝乃令信入關,撫岳余眾。屬周文帝已統岳兵,與信鄉里,少相友善,相見甚歡,因令信人洛請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還荊州。尋征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遷,事起倉卒,信單騎及之于瀍澗。孝武嘆曰:“武衛遂能辭父母,捐妻子從我,世亂識忠良,豈虛言哉!”進爵浮陽郡公。時荊州雖隱東魏,人心猶戀本朝,乃以信為衛大將軍、都督三荊州諸軍事,兼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臺、大都督、荊州刺史,以招懷之。既至,東魏刺史辛纂出戰,信縱兵擊纂,大敗之。都督楊忠等前驅斬纂,于是三荊遂定。

      東魏又遣其將高敖曹、侯景等奄至。信以眾寡不敵,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載,梁武帝方許信還北。信父母既在山東,梁武帝問信所往,答以事君無二。梁武義之,禮送甚厚。大統三年至長安,以虧損國威,上書謝罪。魏文帝付尚書議之。七兵尚書、陳郡王玄等議,以為既經恩降,請赦罪復職。詔轉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尋拜領軍將軍。仍從復弘農,破沙苑,改封河內郡公。俘虜中有信親屬,始得父兇問,乃發喪行服。尋起為大都督,與馮翊王元季海入洛陽,潁、豫、襄、廣、陳留之地并款附。四年,東魏將侯景等圍洛陽,信據金墉城,隨方拒守然有余日。及周文帝至瀍東,景等退走。信與李遠為右軍,戰不處,東魏遂有洛陽。六年,侯景寇荊州,周文令信與李弼出武關,景退。即以信為大使,尉撫三荊。尋除隴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人有冤訟,歷年不能斷決。及信在州,事無擁滯。示以禮教,勸以耕桑,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人愿附者數萬家。周文以其信著遐邇,故賜名為信。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GC定舉兵反,詔信討之。GC定尋為其部下所殺,而GC定子弟仍收其余眾。信乃勒兵向萬年,頓三交谷口。賊并力拒守。信因詭道趣稠松嶺。賊不虞信兵之至,望風奔潰。乘勝逐北,徑至城下,賊并出降。加授太子太保。

      芒山之戰,大軍不利。信與于謹帥散卒自后擊之,齊神武追騎驚擾,國因此得全。及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不受代,周文令信率開府怡峰討之。仲和嬰城固守,信夜令諸將以沖梯攻其東北,信親率壯士襲其西南,達明克之。禽仲和,虜其六千戶送于長安。拜大司馬。十三年,大軍南討。時以蠕蠕為寇,令信移鎮河陽。十四年,進位柱國大將軍,錄前后功,增封,聽回授諸子。于是第二子善,封魏寧縣公;第三子穆,必要縣侯;第四子藏,義寧縣侯,邑各一千戶。第五子順,武成縣侯;第六子陀,建忠縣伯,邑各五百戶。信在隴右歲久,啟求還朝,周文不許。或有自東魏來者,又告其母兇問,信發喪行服。信陳哀苦,請終禮制,又不許。于是追贈信父庫者司空公,追封信母費連氏常山郡君。十六年,遷尚書令。六官建,拜大司馬。

      周孝閔帝踐阼,遷大宗伯,進封衛國公,邑萬戶。趙貴誅后,信以同謀坐免。居無幾,晉公護又欲殺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顯其罪過,逼令自盡于家,時年五十五。

      信美風度,雅有奇謀大略。周文初啟霸業,唯有關中之地,以隴右形勝,故委信鎮之。既為百姓所懷,聲震鄰國。東魏將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為檄梁文,矯稱信據隴右,不從宇文氏,乃云“無關西之憂”,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子羅,先在東魏,乃以次子善為嗣。及齊平,羅至而善卒,又以羅主嗣。信長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貞后,第七女隋文獻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隋文帝踐極,乃下詔褒贈信太師、上柱國、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萬戶,謚曰恭,信母費連氏贈太尉趙恭公夫人。

      羅,字羅仁。父信隨魏孝武入關中,羅遂為高氏所囚。及信為宇文護誅,羅始見釋。寓居中山,孤貧無以自給。齊將獨孤永業以宗族故,哀之,為買田宅,遺以資畜。

      初,信入關后,復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順、陀、整;崔氏生隋獻皇后。及齊亡,隋文帝為定州總管,獻皇后遣人求羅,得之。相見悲不自勝,侍御者皆泣。于是厚遺車馬財物。未幾,周武帝以羅功臣子,久淪異域,征拜楚安郡太守。以疾去官,歸京師。諸弟見羅少長貧賤,每輕侮,不以兄禮事之。然性長者,亦不與諸弟校競長短。后由是重之。

      文帝為丞相,拜羅儀同,常置左右。既受禪,詔追贈羅父。其諸弟以羅母沒齊,先無夫人號,不當承襲。上以問后,后曰:“羅誠嫡長,不可誣也。”于是襲爵趙國公。以其弟善為河內郡公,穆為金泉縣公,藏為武平縣公,陀為武喜縣公,整為千牛備身。擢拜羅為左領左右將軍,遷左衛將軍,前后賞賜不可勝計。出為涼州總管,進位上柱國,征拜左武衛大將軍。煬帝嗣位,改封蜀國公。未幾卒官,謚曰恭。

      子纂嗣,位河陽都尉。

      纂弟武都,大業末,亦為河陽都尉。

      庶長子開遠。宇文化及之弒逆也,裴虔通率賊入成象殿,宿衛兵士皆從逆。開遠時為千牛,與獨孤盛力戰合下,為賊所執,賊義而舍之。

      善字伏陀。幼聰慧,善騎射,以父勛,封魏寧縣公。魏廢帝元年,又以父勛,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長城郡公。周孝閔帝踐阼,除河州刺史。以父負釁,久廢于家。保定三年,乃授龍州刺史。天和六年,襲爵河內郡公。從帝東討,以功授上開府。尋除兗州刺史,政在簡惠,百姓安之。卒于州,贈持節、柱國、五州諸軍事、定州刺史。

      子覽嗣,位右候衛大將軍。大業末卒。

      陀字黎邪。仕周,胥附上士。坐父徙蜀十余年,宇文護誅,始歸長安。隋文帝禪,拜上開府、領左右將軍,累轉延州刺史。

      陀性好左道,其外祖母高氏先事貓鬼,已殺其舅郭沙羅,因轉入其家。上微聞而不信。會獻皇后及楊素妻鄭氏俱有疾,召醫視之,皆曰:“此貓鬼疾。”上以陀,后之異母弟,陀妻,楊素之異母妹,由是意陀所為。陰令其兄左監門郎將穆以情喻之,上又避左右諷陀,陀言無有。上不說,左轉遷州刺史。出怨言,上令左仆射高颎、納言蘇威、大理正皇甫孝緒、大理丞楊遠等雜案之。陀婢徐阿尼言:本從陀母家來,常事貓鬼,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貓鬼每殺人者,所死家財物潛移于畜貓鬼家。陀嘗從家中索酒,其妻曰:“無錢可酤。”陀因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錢。”阿尼便咒之,居數日,貓鬼向素家。后上初從并州還,陀于園中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皇后所,使多賜吾物。”阿尼復咒之,遂入宮中。楊遠乃于門下外省遣阿尼呼貓鬼,阿尼于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曰:“貓女可來,無住宮中。”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牽拽者,云貓鬼已到。上以其事下公卿。奇章公牛弘曰:“妖由人興,殺其人,可以絕矣。”上令犢車載陀夫妻,將賜死于其家。陀弟司勛侍中整詣闕求哀,于是免陀死,除名,以其妻楊氏為尼。先是有人訟其母為人貓鬼所殺者,上以為妖妄,怒而遣之。及此,詔誅被訟行貓鬼家。陀未幾而卒,

      煬帝即位,追念舅氏,聽以禮葬。乃下詔贈正義大夫。帝意猶不已,復贈銀青光祿大夫。二子,延福、延壽。

      陀弟整,位幽州刺史。大業初,贈金紫光祿大夫、平鄉侯。

      竇熾,字光成,扶風平陵人,后漢大鴻臚章之后也。章子統,靈帝時為雁門太守,避竇武之難,亡奔匈奴,遂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孫因家代,賜姓紇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父略,平遠將軍,以熾著勛,贈少保、住國大將軍、建昌公。熾性嚴明,有謀略,美須髯,身長八尺二寸。少從范陽祁忻受《毛詩》、《左氏春秋》,略通大義。善騎射,膂力過人。魏正光末,北鎮擾亂,乃隨略避地定州,投葛榮。榮欲官略,略不受。榮疑其有異志,遂留略于冀州,將熾及熾兄善隨軍。及爾硃榮破葛榮,熾乃將家隨榮于并州。時葛榮別帥韓婁等據薊城不下,以熾為都督,從驃騎將軍侯深討之。熾手斬婁,以功拜揚烈將軍。

      魏孝武即位,蠕蠕等諸蕃并遣使朝貢,帝臨軒宴之。有鴟飛鳴于殿前,帝素知熾善射,固欲矜示遠人,乃給熾御箭兩只,命射之,鴟乃應弦而落,諸蕃人咸嘆異焉。帝大悅。尋隨東南道行臺樊子鵠追爾硃仲遠,仲遠奔梁。時梁主又遣元樹入寇,據譙城。子鵠令熾擊破之,封行唐縣子,尋進爵上洛縣伯。時帝與齊神武構隙,以熾有威重,堪處爪牙任,拜閣內大都督,遷硃衣直閣,遂從帝西遷。仍與其兄善至城下,與武衛將軍高金龍戰于千秋門,敗之。因入宮城,取御馬四十匹并鞍勒,進之行所。帝大悅。賜熾及善駿馬各二匹,駑馬十匹。

      大統元年,別封真定縣公。從周文帝禽竇泰,復弘農,破沙苑,皆有功。河橋之戰,諸將退走,熾時獨從兩騎,為敵人追至芒山。熾乃下馬,背山抗之。俄而敵眾漸多,矢下如雨,熾騎士所執弓,并為敵人所射破。熾乃總收其箭以射之,所中人馬,應弦而倒。敵乃相謂曰:“得此三人,未足為功。”乃稍引退。熾因其怠,遂突圍得出。又從太保李弼討白額稽胡,破之。

      高仲密以北豫州來,熾從周文援之。至洛陽,會東魏人據芒山為陣,周文命留輜于瀍曲,率輕騎奮擊,中軍與右軍大破之,悉虜其步卒。熾獨追至石濟而還。大統十三年,進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出為涇州刺史,蒞職數年,政號清靜。改封安武縣公。

      魏廢帝元年,除原州刺史。熾抑挫豪右,申理幽滯,在州十載,甚有政績。州城北有泉水,熾屢經游踐,嘗與僚吏宴于泉側,因酌水自飲,曰:“吾在此州,唯當飲水而已。”及去職后,人吏感其遺惠,每至此泉者,莫不懷之。恭帝元年,進爵廣武郡公。屬蠕蠕寇廣武,熾與柱國趙貴分路討之。蠕蠕引退,熾度河至麹伏川追及,大破之。武成二年,拜柱國大將軍。周明帝以熾前朝舊臣,勛望兼重,欲獨為造第。熾辭以天下未平,干戈未偃,不宜輒發徒役,周明不許。尋而帝崩,事方得寢。

      保定元年,進封鄧國公,邑一萬戶,別食資陽縣一千戶,收其租賦。天和五年,自大宗伯為宜州刺史。先是周文田于渭北,令熾與晉公護分射走兔,熾一日獲十七頭,護十一頭。護恥不及,因以為嫌。至是,熾又以周武年長,有勸護歸政之議,護惡之,故左遷焉。及護誅,征拜太傅。

      熾既朝之元老,名望素隆,至于軍國大謀,常與參議。嘗有疾,周武帝幸其第問之,因賜金石之樂。其見禮如此。帝于大德殿將謀伐齊,熾年已衰老,乃扼腕曰:“臣雖朽邁,請執干櫓,首啟戎行。得一睹誅翦鯨鯢,廓清寰宇,省方觀俗,登岳告成,然后歸魂泉壤,無復余恨。”帝壯其志節,遂以熾第二子武當公恭為左二軍總管。齊平之后,帝乃召熾歷觀相州宮殿。熾拜賀曰:“陛下真不負先帝矣。”帝大悅,進位上柱國。

      宣政元年,兼雍州牧。及周宣營建東京,以熾為京洛營作大監,宮苑制度,皆取決焉。大象初,改食樂陵縣,邑戶如舊。隋文帝入輔政,停洛陽宮作,熾請入朝。屬尉遲迥舉兵,熾乃移入金墉,與洛州刺史、平涼公元亨同心固守,仍權行洛陽鎮事。相州平,熾方入朝。屬文帝初為相國,百僚皆勸進,自以累世受恩,遂不肯署箋,時人綿高其節。及帝踐極,拜太傅,加殊禮,贊拜不名。開皇四年八月薨,時年七十八。贈八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謚曰恭。

      熾事親孝,奉諸兄以悌順聞。及其望位隆重,而子孫皆處列位,遂為當時盛族。

      子茂嗣。茂有弟十三人,恭、威最知名。

      恭位至大將軍。從周武平齊,封贊國公,除西兗州總管,以罪賜死。

      熾兄善,以中軍大都督、南城公從魏孝武西遷,仕至太仆、衛尉卿、汾北華瀛三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永富縣公,謚曰忠。子榮定嗣。

      榮定沉深有器局,容貌魁偉,美須髯,便弓馬。初為魏文帝千牛備身,周文帝見而奇之,授平東將軍,賜爵宜君縣子。后從周文與齊人戰于北芒,周師不利,榮定與汝南公宇文神慶帥精騎擊卻齊師。以功拜上儀同。尋復以軍功進位開府。襲爵永富縣公,除忠州刺史。從平齊,加上開府,拜前將軍、佽飛中大夫。

      其妻,則隋文帝長姊安成長公主也,文帝少與之情契甚厚。榮定亦知帝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結。及帝作相,領左右宮伯,使鎮守天臺,總統露門內兩廂仗衛,常宿禁中。遇尉遲迥初平,朝廷頗以山東為意,拜榮定為洛州總管以鎮之。前后賜縑四千匹、西涼女樂一部。及受禪,來朝,賜馬三百匹、部曲八十戶遣之。坐事除名。公主曰:“天子姊乃作田舍兒妻!”上不得已,尋拜右武候大將軍。上數幸其第,恩錫甚厚,每令尚食局日供羊一口,珍味稱是。以佐命功,拜上柱國。

      歷位寧州刺史、右武候大將軍、秦州總管,賜吳樂一部。突厥沙缽略寇邊,為行軍元帥,率總管出涼州。與虜戰于高越原,兩軍相持,地無水,士卒渴甚,至刺馬血而飲,死者十二三。榮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軍復振。于是進擊,數挫其鋒,突厥憚之,請盟而去。賜縑萬匹,進爵安豐郡公,復封子憲為安康郡公,賜縑五千匹。歲余,拜右武衛大將軍。帝欲以為三公,榮定上書固辭,陳畏懼之道,帝乃止。前后賞賜不可勝計。及卒,帝為之廢朝,令左衛大將軍元旻監護喪事,賻絹三千匹。上謂侍臣曰:“吾每欲致榮定于三事,其人固讓不可。今欲賜之,重違其志。”于是贈冀州刺史、陳國公,謚曰懿。子抗嗣。

      抗美容儀,性通率,長于巧思。父卒后,恩遇彌厚,所賜錢帛金寶亦以鉅萬。位定州刺史,檢校幽州總管。煬帝即位,漢王諒反,以為抗與通謀,由是除名,以其弟慶襲封陳公。

      慶亦有姿容,性和厚,頗工草隸。初封永富郡公,位河東太守、衛尉卿。大業末,為南郡太守,為盜賊所害。

      慶弟璡,亦工草隸,頗解鍾律。歷位潁川、南郡、扶風太守。

      熾兄子毅。毅字天武。父岳早卒,及毅著勛,追贈大將軍、冀州刺史。毅深沉有器度,事親以孝聞。魏孝武初,起家員外散騎侍郎。時齊神武擅朝,毅慨然有徇主之志。從孝武西遷,封奉高縣子。從禽竇泰,復弘農,戰沙苑,皆有功,進爵安武縣公。恭帝元年,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改封永安縣公。出為幽州刺史。周孝閔帝踐阼,進爵神武郡公。保定三年,拜大將軍。

      時與齊人爭衡,戎車歲動,并交結突厥以為外援。突厥已許納女于周,齊人亦甘言重幣,遣使求婚,狄人便欲有悔。朝廷乃令楊薦等累使結之,往返十余,方復前好。至是雖期往逆,猶懼改圖。以毅地兼勛戚,素以威重,乃令為使。乃毅至,齊使亦在焉,突厥君臣,猶有貳志。毅抗言正色,以大義責之,累旬乃定,卒以皇后歸。朝議嘉之,別封成都縣公,進位柱國。歷同州刺史、蒲金二州總管,加上柱國,入為大司馬。隋開皇初,拜定州總管。累居籓鎮,咸得人和。二年,薨于州,贈襄、郢等六州刺史,謚曰肅。

      毅性溫和,每以謹慎自守,又尚周文帝第五女襄陽公主,特為朝廷所委信,雖任兼出內,未嘗有矜惰之容,時人以此稱焉。子賢嗣。

      賢字托賢,志業通敏,少知名。宣政元年,授使持節、儀同大將軍。開皇中,襲爵神武公,除遷州刺史。

      毅第二女即大唐太穆皇后。武德元年,詔贈毅司空、使持節、總管荊郢等十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杞國公。又追贈賢子紹宣秦州刺史,并襲賢爵。紹宣無子,仍以紹宣兄子德藏嗣。

      賀蘭祥,字盛樂,其先與魏俱起,有乞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后有以良家子鎮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尚文帝姊建安長公主。保定二年,追贈太傅、柱國、常山郡公。祥年十一而孤,居喪合禮。長于舅氏,特為周文帝所愛,雖在戎旅,常博延儒生,教以書傳。周文初入關,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后乃遣使迎致之。解褐奉朝請。少有膽氣,志在立功。尋擢補都督,恆居帳下。從平侯莫陳悅,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撫夷縣伯。仍從擊潼關,獲東魏將薛長儒,又攻回洛拔之。還拜左右直長,進爵為公。

      大統九年,從周文與東魏戰于芒山,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十四年,除都督、荊州刺史,進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嘗行荊州事,雖未期月,頗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漢南流人襁負至者,日有千數,還近蠻夷莫不款附。祥隨機撫納,咸得其歡心。時盛夏亢陽,祥親巡境內,觀政得失,見有發掘古冢,暴露骸骨,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為政邪!”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歲大有年。境內多古墓,其俗好行發掘,至是遂息。祥雖周文密親,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陽,西通岷蜀,物產所出,多諸珍異。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欽其風素,乃以竹屏風、絺绤之屬及經史贈之。祥難違其意,取而付諸所司。周文后聞之,并以賜祥。十六年,拜大將軍。周文以涇、渭溉灌之處,渠堰廢毀,乃令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東注于洛。功用既畢,人獲其利。魏廢帝二年,行華州事,后改華州為同州,仍以祥為刺史。尋拜尚書左仆射。六官建,授小司馬。周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大司馬。時晉公護執政,祥與護中表,少相親愛,軍國之事,護皆與祥參謀。及誅趙貴,廢閔帝,祥有力焉。

      武成初,吐谷渾侵掠州郡,詔祥與宇文貴總兵討之。祥乃遣其軍司檄吐谷渾,與渾廣定王、鍾留王等戰,破之,因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撫安西土,振旅而還。進封涼國公。薨,贈太師、同岐等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謚曰景。

      有七子,敬、讓、璨、師、寬知名。

      敬少歷顯職,封化隆縣侯,后襲爵涼國公。位柱國、華州刺史。

      讓,大將軍、鄭州刺史、河東郡公。

      璨,開府儀同三司、宣陽郡公。建德五年,從于并州戰歿,贈上儀同大將軍,追封清都公。

      師,尚明帝女,位上儀同大將軍、幽州刺史、博陵郡公。

      寬,開府儀同大將軍、武始公。入隋,歷汴、鄭二州刺史,并著政績。

      祥弟隆,大將軍、襄樂縣公。隋文帝與祥有舊,開皇初,追贈上柱國。

      叱列伏龜,字摩頭陀,代郡西部人也。其先為部落大人,魏初入附,遂世為第一領人酋長,至龜五世。龜容貌瑰偉,腰帶十圍,進止詳雅,兼有武藝。嗣父業復為領人酋長。魏孝昌三年,以別將從長孫承業西征,累遷金紫光祿大夫。從還洛,授都督,遂為齊神武所寵任,加授大都督。沙苑之敗,隨例來降。周文帝以其豪門,解縛禮之,仍以邵惠公女妻之。大統四年,封長樂縣公。自此常從征討,亟有戰功。歷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恆州刺史。卒,子椿嗣。

      椿字千年。明帝時,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改封永世縣公。天和初,除左宮伯,進位大將軍。

      閻慶,字仁度,河陰人也。曾祖善,仕魏歷龍驤將軍、云州鎮將,因家云州之盛樂郡。祖提,持節、車騎大將軍、敦煌鎮都大將。父進,有謀略,勇冠當時。正光中,拜龍驤將軍。屬衛可瑰作亂,攻圍盛樂,進率眾拒守,以功拜盛樂郡守。慶幼聰敏,重然諾,風儀端肅,望之儼然。隨父因守盛樂,頗有力焉,拜別將。后以軍功拜步兵校尉、中堅將軍。既而齊神武舉兵入洛,魏孝武西遷,慶謂所親曰:“高歡將有篡逆之謀,豈可茍安目前,受其控制也?”遂以大統三年自宜陽歸闕。稍遷后將軍,封安次縣子,以功進爵為伯。慶善于綏撫,士卒未休,未嘗先舍,故能盡其死力,屢獲勛勞。累遷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云州大中正,加侍中,賜姓大野氏。周孝閔帝踐阼,出為河州刺史,進爵石保縣公。州居河外,地接戎夷,慶留心撫納,頗稱簡惠。就拜大將軍,進爵太安郡公。入為小司空,歷云、寧二州刺史。慶性寬和,不苛察,百姓悅之。天和六年,進位柱國。

      晉公護母,慶之姑也。護雖擅朝,而慶未嘗阿附。及護誅,武帝以此重之。詔慶第十二子毗尚帝女清都公主。慶雖位望隆重,婚連帝室,常以廉慎自守,時以此稱之。建德二年,抗表致事,優詔許焉。慶既衰老,恆嬰沉痼。宣帝以其先朝耆舊,特異恆倫,乃詔靜帝至第問疾。賜布千段,醫藥所須,令有司供給。大象二年,拜上柱國。

      隋文帝踐極,又令皇太子就第問疾,仍供醫藥之費。開皇二年薨,年七十七。贈司空、七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謚曰成。長子常,先慶卒。次子毗嗣。

      毗,七歲襲爵石保縣公。及長,儀貌矜嚴,頗好經史,受漢書于蕭該,略通大旨。能篆書,草隸尤善,為當時之妙。周武帝見而悅之,命尚清都公主。宣帝即位,拜儀同三司。

      隋文帝受禪,以技藝侍東宮。數以琱麗之物取悅于皇太子,由是甚見親待,每稱之于上。尋拜車騎,宿衛東宮。上嘗遣高颎大閱于龍臺澤,諸軍部伍多不齊整,唯毗一軍,法制肅然。颎言之于上,特蒙賜制。俄兼太子宗衛率長史,尋加上儀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為。及太子廢,毗坐杖一百,與妻子俱配為官奴婢。二歲放免。

      煬帝嗣位,盛修軍器,以毗性巧,練習舊事,詔典其職。尋授朝請郎。毗立議,輦輅車輿,多所增損。擢拜起部郎。

      帝嘗大備法駕,嫌屬車太多,顧謂毗曰:“開皇之日,屬車十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駕車,不足以益文物,朕欲減之,從何為可?”毗曰:“臣初定數,共宇文愷參詳故實,據漢胡伯始、蔡邕等議,屬車八十一乘。此起于秦,遂為后式。故張衡賦云‘屬車九九’是也。次及法駕,三分減一,為三十六乘,此漢制也。又據宋孝建時,有司奏議,晉遷江左,唯設五乘,尚書令建平王宏曰:“八十一乘,義兼六國,三十六乘,無所準憑,江左五乘,儉不中禮。但帝王文物旗旒之數,爰及冕玉,皆用十二,今宜準此,設十二乘。’開皇平陳,因以為法。今憲章往古,大駕依秦,法駕依漢,小駕依宋,以為差等。”帝曰:“何用秦法!大駕宜三十六,法駕宜十二,小駕除之。”毗研精故事,皆此類也。

      長城之役,毗總其事。及帝有事恆岳,詔毗營立壇場。尋轉殿內丞,從幸張掖郡。高昌王朝于行所,詔毗持節迎勞,遂將護入東都。尋以母憂去職,未期,起令視事。將興遼東之役,自洛口開渠達涿郡以通漕,毗督其役。明年,兼領右翊衛長史,營建臨朔宮。及征遼東,以本官領武賁郎將,典宿衛。時軍圍遼東城,帝令毗詣城下宣諭,賊弓弩亂發,流矢中所乘馬,毗顏色不變,辭氣抑揚,卒事而去。遷殿內少監,又領將作少監。后復從帝征遼東。會楊玄感作逆,帝班師,從至高陽郡,卒。帝甚悼惜之,贈殿內監。

      史寧,字永和,建康表氏人也。曾祖豫,仕沮渠氏為臨松令。魏平涼州,祖灌隨例遷于撫寧鎮,因家焉。父遵,初為征虜府鎧曹參軍。杜洛周構逆,六鎮自相屠隱,遵遂率鄉里奔恆州。其后恆州為賊所敗,遵后歸洛陽,拜樓煩郡守。及寧著勛,贈散騎常侍、征西大將軍、涼州刺史,謚曰貞。寧少以軍功,累加持節、征東將軍、金光祿大夫。賀拔勝為荊州刺史,寧以本官為勝軍司,隨勝之部。會荊蠻騷動,三鵶路絕。寧先驅平之,因撫慰蠻左,翕然降附。尋除南郢州刺史。及勝為大行臺,表寧為大都督。攻梁下溠戍破之,封武平縣伯。又攻拔梁齊興鎮等九城。未及論功,屬孝武西遷,東魏遣侯景寇荊州,寧隨勝奔梁。梁武帝引寧至香蹬前,謂之曰:“觀卿風表,終是富貴,我當使卿衣錦還鄉。”寧答曰:“臣世荷魏恩,位為列將,天長喪亂,本朝傾覆,不能北面事逆賊,幸得息肩有道。儻如明詔,欣幸實多。”因涕泣橫流,梁武為之動容。在梁二年,勝乃與寧密圖歸計。寧曰:“硃異既為梁主所信任,請往見之。”勝然其言。寧乃見異,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歸之意,辭氣雅至。異亦嗟挹,為奏梁主,果許勝等歸。

      大統二年,自梁歸,進爵為侯。久之,遷車騎將軍,行涇州事。時賊帥莫折后熾寇掠居人,寧率州兵與行原州事李賢討破之。轉東義州刺史。東魏亦以胡梨茍為東義州刺史。寧僅得入州,梨茍亦至,寧逆擊破之,斬其洛安郡守馮善道。州既鄰接疆場,百姓流移,寧留心撫慰,咸來復業。轉涼州刺史。寧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作亂,詔獨孤信與寧討之。寧先至涼州,為陳禍福,城中吏人皆相率降附。仲和仍據城不下,尋亦克之。后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為公。

      十六年,宕昌叛羌獠甘作亂,逐其王彌定而自立,并連結傍乞鐵匆及鄭五丑等。詔寧率軍與宇文貴、豆盧寧等討之。寧別擊獠甘,而山路險阻,才通單騎,獠甘已分其黨立柵守險。寧進兵攻之,遂破其柵。獠甘將百騎走投生羌鞏廉玉。彌定遂得復位。寧以未獲獠甘,遂進軍大破之,生獲獠甘,徇而斬之。并執鞏廉玉送闕。所得軍實,悉分賞將士,寧無私焉。師還,召寧率所部鎮河陽。

      寧先在涼州,戎夷服其威惠,遷鎮之后,邊人并思慕之。魏廢帝元年,復除涼甘瓜三州諸軍事、涼州刺史。初蠕蠕與魏和親,后更離叛。尋為突厥所破,殺其主阿那環。部落逃逸者,仍奉環之子孫,抄掠河右。寧率兵邀擊,獲環子孫二人,并其種落酋長。自是每戰破之,前后降數萬人。進爵安政群公。二年,吐谷渾通使于齊,寧擊獲之,就拜大將軍。寧后遣使詣周文帝請事,周文即以所服冠履衣被及弓箭甲等賜寧,謂其使人曰:“為我謝涼州,孤解衣以衣公,推心以委公,善始令終,無損功名也。”

      時突厥木汗可汗假道涼州,將襲吐谷渾,周文令寧率騎隨之。軍至番禾,吐谷渾已覺,奔于南山。木汗將分兵追之,令俱會于青海。寧謂木汗曰:“樹敦、賀真二城是吐谷渾巢穴,今若拔其本根,余種自然離散,此上也。”木汗從之,即分為兩軍,木汗從北道向賀真,寧趣樹敦。渾娑周王率眾逆戰,寧擊斬之。逾山履險,遂至樹敦。樹敦是渾之舊都,多諸珍藏。而渾主先已奔賀真,留其征南王及數千人固守。寧進兵攻之,偽退,渾人果開門逐之,因回兵奮擊,門未及闔,寧兵遂得入。生獲其征南王,俘虜男女財寶盡歸諸突厥。渾賀羅拔王依險為柵,欲塞寧路,寧攻破之。木汗亦破賀真,虜渾主妻子,大獲珍物。寧還軍于青海,與木汗會。木汗握寧手,嘆其勇決,并遺所乘良馬,令寧于帳前乘之,木汗親自步送。突厥以寧所圖必破,皆畏憚之,咸曰:“此中國神智人也。”及將班師,木汗又遺寧奴婢一百口、馬五百匹、羊一萬口。寧乃還州,尋被征入朝。屬周文帝崩,寧悲慟不已,乃請赴陵所盡哀,并告行師克捷。

      周孝閔帝踐阼,拜小司徒,出為荊州刺史、荊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鎮防諸軍事。寧有謀畫,識兵權,臨敵指捴,皆如其策,甚得當時之譽。及在荊州,頗自奢縱,貪濁不修法度。嘗出,有人訴州佐屈法,寧還付被訟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敢復言,聲名大損于西州。保定三年,卒于州,謚曰烈。子雄嗣。

      雄字世武。少勇敢,膂力過人,便弓馬,有算略。年十四,從寧于牽屯山奉迎周文帝。仍從校獵,弓無虛發,周文嘆異之。尋尚周文女永富公主。除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累遷駕部中大夫、司馭中大夫。從柱國、枹罕公辛威鎮金城,遂卒于軍,時年二十四。雄弟祥。

      祥字世休,少有文武才干。仕周,太子車右中士,襲爵武遂縣公。隋文帝踐阼,拜儀同,領交州事,進爵陽城郡公。在州頗有惠政。轉驃騎將軍。伐陳之役,從宜陽公王世積出九江道,破陳師,進拔江州。文帝大悅,下詔慰勉之。進位上開府。尋拜蘄州刺史,遷蘄州總管,征拜左領軍將軍。復以行軍總管從晉王廣破突厥于靈武。遷右衛將軍。仁壽中,率兵屯弘化以備胡。煬帝時在東宮,遺祥書,論舊行兵時事,申以恩旨。祥為書陳謝。太子甚親遇之。

      及即帝位,漢王諒作亂,遣其將綦母良自滏口徇黎陽,塞白馬津,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內。帝以祥為行軍總管,軍于河陰,久不得濟。祥謂軍吏曰;’余公理輕而無謀,又新得志,謂其眾可恃,恃眾必驕。且河北人先不習兵,所謂擁市人而戰,不足圖也。”乃令軍中修攻具。公理使諜知之,果屯兵于河陽內城以備。祥于是艤船南岸,公理聚甲當之。祥乃簡精銳,于下流潛度。公理拒之,未成列,祥縱擊大破之。東趣黎陽,討綦良。綦良棄軍走,其眾大潰。進位上大將軍,賜縑彩七千段、女妓十人、良馬二十疋。轉太仆卿。帝嘗賜祥詩曰:“伯炯朝寄重,夏侯親遇深,貴耳唯聞古,賤目詎知今?早摽勁草質,久有背淮心,掃逆黎山外,振旅河之陰。功已書王府,留情太仆箴。”祥上表辭謝。帝手詔曰:“昔歲勞公,問罪河朔。賊爾日塞兩關之路,據倉阻河,公竭誠奮勇,一舉而克。故聊示所懷,亦何謝也。”

      尋遷鴻臚卿,從征吐谷渾。祥出玉門道,擊虜破之。進位右光祿大夫,拜右驍衛大將軍。及征遼東,出蹋頓道,不利,由是除名。俄拜燕郡太守,被賊高開道所圍,城陷,開道甚禮之。會開道與羅藝通和,送祥于涿群,卒于涂。子義隆,永年令。

      祥弟云,字世高,亦以父勛賜爵武平縣公。歷位司織下大夫、儀同大將軍、萊州刺史。

      云弟威,字世儀,亦以父勛賜爵武當縣公。

      權景宣,字暉遠,天水顯親人也。父曇騰,魏隴西郡守,贈秦州刺史。景宣少聰悟,有氣俠,宗黨皆嘆異之。年十七,魏行臺蕭寶夤見而奇之,表為輕車將軍。及寶夤敗,景宣歸鄉里。周文帝平隴右,擢為行臺郎中。孝武四遷,授鎮遠將軍、步兵校尉,加平西將軍、秦州大中正。大統初,轉祠部郎中。景宣曉兵權,有智略。從周文拔弘農,破沙苑,皆先登陷陣。轉外兵郎中。從開府于謹援洛陽,景宣督課糧儲,軍以周濟。

      時初復洛陽,將修繕宮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運。會東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眾少拔還,屬城悉叛,道路擁塞。景宣將二十騎且戰且走,從騎略盡。景宣輕馬突圍,手斬數級,馳而獲免,因投人家自匿。景宣以久藏非計,乃偽作周文書,招募得五百余人,保據宜陽,聲言大軍續至。東魏將段琛等率眾至九曲,憚景宣不敢進。景宣恐琛審其虛實,乃將腹心自隨,詐云迎軍,因得西遁。與儀同李延孫相會,攻拔孔城。洛陽以南,尋亦來附。周文即留景宣守張白塢,節度東南義軍。東魏將王元軌入洛,景宣與延孫等擊走之,以功授大行臺左丞。進屯宜陽,攻襄城,拔之,獲郡守王洪顯。周文嘉之,徵入朝。錄前后功,封顯親縣男,除南陽郡守。郡鄰敵境,舊制發人守防三十五處,多廢農桑,而奸宄猶作。景宣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樓,多備器械,寇盜斂跡,人得肄業焉。百姓稱之,立碑頌德。周文特賞粟帛,以旌其能。遷廣州刺史。

      侯景舉河南來附,景宣從仆射王思政經略應接。既而侯景南叛,恐東魏復有其地,以景宣為大都督、豫州刺史,鎮樂口。東魏亦遣張伯德為刺史。伯德令其將劉貴平率其戍卒及山蠻,屢來攻逼。景宣珍不滿千人,隨機奮擊,貴平乃退走。進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潁川陷后,周文以樂口等諸城道路阻絕,悉令拔還。襄州刺史杞秀以狼狽獲罪。景宣號令嚴明,戎旅整肅,所部全濟,獨被優賞。仍留鎮荊州,委以鵶南之事。

      初,梁岳陽王蕭詧將以襄陽歸朝,仍勒兵攻梁元帝于江陵。詧叛將杜岸乘虛襲之。景宣乃率騎三千助詧。詧因是乃送其妻王氏及子寮入質。景宣又與開府楊忠取梁將柳仲禮,拔安陸、隨郡。久之,隨州城人吳士英殺刺史黃道玉,因聚為寇。景宣以英小賊,可以計取之,若聲其罪,恐同惡者眾。乃與英書,偽稱道玉兇暴,歸功英等。英等果信之,遂相率而至。景宣執而戮之,獲其黨與。進攻應城,拔之,獲夏侯珍洽。于是應禮安隨并平。朝議以景宣威行南服,乃授并安肆郢新應六州諸軍事、并州刺史。尋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兼督江、北司二州諸軍事,進爵為伯。唐州蠻田魯嘉自號豫州伯,引致齊兵,大為人害。景宣又破之,獲魯嘉,以其地為郡。轉安州刺史。梁定州刺史李洪遠初款后叛,景宣惡其懷貳,密襲破之,虜其家口及部眾。洪遠脫身走免。自是酋帥懾服,無敢叛者。

      燕公于謹征江陵,景宣別破梁司空陸法和司馬羊亮于涢水。又遣別帥攻拔魯山。多造舟艋,益張旗幟,臨江欲度,以懼梁人。梁將王琳在湘州,景宣遺書喻以禍福,琳遂遣長史席壑因景宣請舉州款附。周孝閔帝踐阼,征為司憲中大夫。。尋除基鄀硤平四州五防諸軍事、江陵防主,加大將軍。保定四年,晉公護東討,景宣別略河南。齊豫州刺史王士良、永州刺史世怡并以城降。景宣以開府謝徹守永州,開府郭彥守豫州,以士良、世怡及降卒一千人歸諸京師。尋而洛陽不守,乃棄二州,拔其將士而還。至昌州而羅陽蠻反,景宣回軍破之。還次霸上,晉公護親迎勞之。天和初,授荊州刺史,總管十七州諸軍事,進爵千金郡公。陳湘州刺史華皎舉州款附,表請援兵。敕景宣統水軍與皎俱下。景宣到夏口,陳人已至。而景宣以任遇隆重,遂驕傲縱恣,多自矜伐,兼納賄貨,指麾節度,朝出夕改。將士憤怒,莫肯用命。及水軍始交,一時奔北,戰艦器仗,略無孑遺。時衛公直總督諸軍,以景宣負敗,欲繩以軍法。朝廷不忍加罪,遣使就軍赦之。尋遇疾卒。贈河、渭、鄯三州刺史,謚曰恭。

      子如璋嗣,位至開府、膠州刺史。

      如璋弟仕玠,儀同大將軍、廣川縣侯。

      論曰:王盟始以親黨升朝,終而才能進達,勤宣運始,位列周行,實參跡于功臣,蓋弗由于恩澤。誼文武奇才,以剛正見忌,有隋受命,郁為名臣,末路披猖,信有終之克鮮。獨孤信威申南服,化洽西州,信著遐方,光昭鄰國,雖不免其身,慶延于后,三代外戚,何其盛歟!竇熾儀表魁梧,器識雄遠,入參朝政,則嘉謀屢陳,出總籓條,則惠政斯洽。毅忠蕭奉上,溫恭接下,茂實彰于本朝,義聲播于殊俗。并以國華人望,論道當官,榮映一時,慶流來葉。及熾遲疑勸進,有送故之心,雖王公恨恨,何以加此。榮定以功懋賞,以勞定國,保其祿位,貽厥子孫,盛矣。賀蘭祥、叱列伏龜、閻慶等雖階緣戚屬,各以功名自終,而毗制造之功,亦足傳于后葉。史寧、權景宣并以將帥之才,受內外之寵,總戎薄伐,著克敵之功,布政蒞人,垂稱職之譽,若此者,豈非有國之良翰歟!然而史在末年,貨財虧其雅志,權亦晚節矜驕,喪其威聲,惜矣。楊諒干紀,祥獨克之,效亦足稱云爾。


      譯文

      王誼,字宜君,武川人。從小就有遠大志向,善于弓馬,博覽群書。周閔帝時任左中侍上士。這時,大冢宰宇文護執政,閔帝拱手沉默,無所事事。有一個朝臣在閔帝面前稍有些不恭敬,王誼便勃然大怒,快步向前,準備擊殺他,那人嚇得連忙請罪,他才停止。從此朝臣在閔帝面前沒有人敢不嚴肅恭敬的。他被遷任為御正大夫。他的父親去世,他哀毀悲傷,超過常禮。在墓側結廬居住守衛,天天背土,堆成墳丘。

      武帝即位,他遷任內史大夫,被封為楊國公。他跟隨武帝討伐齊國,到達并州。武帝已經進入城中,反而被齊軍打敗,他周圍的人大多戰死。王誼率領部下驍勇士兵趕來救援,將齊軍打敗。他在相州被刺史征用為大內史。汾州稽胡變亂,王誼領軍平叛。武帝的弟弟越王宇文盛、譙王宇文儉雖然官為總管,但都受王誼指揮。叛亂平定后,朝廷封他的一個兒子為開國公。武帝去世前對皇太子說“:王誼是國家的重臣,應該讓他參與機密,不要讓他到外地任職。”皇太子即位,就是宣帝。他畏懼王誼的剛烈正直,將王誼調出京城,任襄州總管。

      隋文帝楊堅任北周丞相,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舉兵反叛,朝廷命王誼為行軍元帥前去征討,大軍還未到達鄖州,司馬消難就逃到南陳。這時,北至商、洛,南達江、淮,東西長兩千多里,巴地蠻族大多發生叛亂,共同推選蠻族首領蘭洛州為盟主。蘭洛州自稱河南王,依附司馬消難,向北與尉遲迥聯合。王誼分兵討伐,一個來月便全部平定。朝廷派使者慰勞,一時,來慶賀和慰問的官吏不絕于路。楊堅把自己的第五個女兒嫁給他的兒子王奉孝。不久,他被封為大司徒。他認為自己與楊堅交誼深厚,也傾心依附。楊堅受周靜帝禪讓稱帝建隋,對他的禮遇更加優厚。親自來到他的府第,與他盡情歡樂。

      太常卿蘇威建議,因為人口日益增多,而耕地并不太多,應減少功臣們的封地,以分給百姓。王誼奏報道:“朝廷百官,都是幾代的功勛賢臣,才蒙受朝廷賞賜的土地,一旦被削去,我看沒有益處。”隋文帝也認為很對,竟把蘇威的建議壓了下來。隋文帝將要到岐州,王誼勸阻說“:陛下剛君臨天下,人情還不安穩,何必要去這一趟?”隋文帝跟他開玩笑說:“我過去與你地位和聲望相等,一朝你委曲稱臣,或許感到羞恥慚愧,我去岐州的目的,就是要張揚帝王的威風勇武,想制服天下人的心啊。”王誼笑著聽完退下。不久,他奉命出使突厥,隋文帝為表彰他圓滿完成使命,給他晉爵為郢國公。

      不久,他的兒子王奉孝去世。過了一年,他上表說公主年紀很輕,請允許她除掉喪服。御史大夫楊素上奏章彈劾他說“:我聽說居喪時所穿的服裝有五種,根據與死者關系的親疏有所不同;居喪的禮制有四種,投降的和被殺的人也有不同的規定。天子們也應當遵守,所以說這是不可改變的禮制。然而,儀同王奉孝既然已經娶了蘭陵公主,去年五月才故去,才剛剛一周年,而王誼便請求除去喪服。我認為公主雖然是天子的女兒,也應當遵守下嫁的禮儀。他這樣主張,就好像在改變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制度。更何況三年的服喪時間,自天子以至于百姓,期滿才能去掉喪服,在禮制上并沒有詳細規定。然而,夫婦之間的關系,是人際倫常的開端;喪禮的制度,是人道中最為重大的。如果不重視它,就會被君子取笑。所以,要求守喪的人鉆木取火,是批評他們守喪時間短;早晨守喪晚上唱歌,是諷刺忘悼哀痛太早。王誼雖然不自重,但爵位很高,想推行非禮的事情,怎么能行呢?他淡薄風俗,損傷禮教,作為死者的父親則不仁慈;輕視禮儀,改變喪制,使他的兒媳陷于不義。如果放縱他的行為而不加以匡正,恐怕會傷風敗俗。”朝廷下詔,對王誼不予追究。然而,隋文帝對他的禮遇稍為淡薄。因而,王誼心中頗為怏怏不快。

      有人告發他謀反,隋文帝命查清這件事。告發的人說他有對朝廷不恭敬的話,實則沒有謀反的行動。隋文帝賜給他酒食以寬慰他。其時,上柱國元諧也頗為失意,王誼經常與他往來,談論的內容十分丑惡。胡地的僧人告發了他們。公卿們都奏報他大逆不道,罪當被誅。隋文帝召見他,愴然淚下,說“:我與你過去是同窗好友,我對你十分同情。可是,能對國法如之奈何?”于是朝廷下詔說:“王誼在北周時,很早就相信相面占卜禍福的邪術。我與他同窗讀書,關系親密。然而他性情險薄,巫師神婆坐滿廳堂,稱神道怪,胡言亂語。我即位之初,便相警戒。他口中表示改悔,實在怙惡不悛。胡說按四天王的神道所示,他應登基稱帝。又說書上有他的圖讖,天上有他的星宿;在桃、鹿二川,岐州以下這片地方,在辰巳這一年,他就可以成就帝王的大業。他暗中命人占卜,窺伺朝廷中的災難,以尋機稱帝。他還說他是一代明王圣主。信用旁門左道,處處都很錯誤。又自己說相看面容儀表,一定會稱王稱帝。如果赦免他,將來很可能會禍亂天下。為了禁暴除惡,應讓他伏守國家刑法。”隋文帝又命大理正趙綽對他說“:命運就是這樣,又有什么辦法呢!”便在家中賜他死罪,時年四十六歲。

      獨孤信,云中人,本名叫如愿。北魏開始有四十六部,他的祖先伏留屯任部落大人,與魏室一同興起。他的祖父獨狐俟尼,正光時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云中去鎮守武川,因而在那里定居。父親獨孤庫者,任領人酋長,從小便英勇豪邁,頗有節操信義,北州的人都很敬服他。

      獨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騎射。正光末年,他與賀拔度等人一起殺死衛可環,因此出名。后來,他被葛榮抓住。他正值青春年少,喜歡修飾服裝,軍隊中都稱他為獨孤郎。..朱氏打敗葛榮,命他為別將。他跟隨大軍征討韓婁,單槍匹馬向敵人挑戰,捉拿住敵人的漁陽王袁肆周。后來因打敗元顥的同黨,被賜爵為受德縣侯,遷任武衛將軍。賀拔勝出鎮荊州,上表要獨孤信任他的大都督。賀拔勝的弟弟賀拔岳被侯莫陳悅害死,賀拔勝便命他入關招撫賀拔岳的余部。周文帝宇文泰統率賀拔岳的軍隊,宇文泰與他同為鄉親,從小關系親密,見面后極為高興,因而派他到洛陽請示朝廷。他到達雍州,朝廷派來的使者元毗又派他回荊州。不久被征入朝廷,魏孝武帝很重用他。

      孝武帝被高歡逼迫西遷,事情發生在倉促之間,獨孤信單人獨騎跟隨武帝來到鏶間。孝武帝感嘆地說“:武衛將軍你能離開父母,舍棄妻子跟隨我。世亂識忠貞,怎么能是虛妄之言呢?”將他晉爵為浮陽郡公。這時荊州雖然被東魏攻陷,人心仍然戀原來的朝廷。因而,朝廷便命他為衛大將軍、都督三荊州諸軍事,兼尚書右仆射、東南道行臺、大都督、荊州刺史,前去招撫懷柔那里的百姓。他到達后,東魏刺史辛纂領兵迫不及待迎戰。獨孤信揮兵進擊,大敗敵兵。西魏都督楊忠等人奮勇向前,斬殺辛纂,于是,三荊全被收復。

      東魏又派將領高敖曹、侯景等領重兵殺來。他認為敵我眾寡懸殊,無法取勝,便率領部隊投奔南梁。在那里住了三年,梁武帝才允許他返回。他的父母都在東魏統治下的山東,梁武帝問他回到哪里去,他答說事君不能有二。梁武帝被他的信義感動,送給他的禮物十分豐厚。

      大統二年(536),他來到長安,以虧損國威上書朝廷,表示謝罪。魏文帝將他的奏表給交尚書省討論。七兵尚書、陳郡王元玄等人認為,他既經朝廷恩準投降,應赦免罪過,恢復官職。朝廷下詔任他為驃騎大將軍,加任侍中、開府。不久,拜受領軍將軍。跟隨大軍收復弘農,攻破沙苑,改封爵位為河內郡公。在俘獲東魏的兵士中有他的親屬,他才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便發喪舉哀,換上孝服。不久,被起復任命為大都督,與馮翊王元季海進入洛陽,潁、豫、襄、廣、陳留等地一起通款降服。大統四年,東魏將領侯景等人領兵圍攻洛陽,他堅守金墉城,依據地勢抗拒敵兵,堅持了十多天。直到宇文泰率援軍到達鏶東,候景等人才退走。獨孤信與李遠為右軍,作戰失利,東魏便占有洛陽。大統六年,侯景進犯荊州,宇文泰命他與李弼進向武關,侯景退兵。朝廷便命他為大使,撫慰三荊百姓。

      不久,他被任命為隴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原先的守土長官昏弱無能,政令互相乖違。人們有了冤案,提出訴訟,也長年不能決斷。他上任后,事情沒有積壓滯留的。對百姓用禮儀教育,以農桑勸導,數年之間,無論公私都富裕充實,無家可歸的流人愿意歸附的有數萬家。宇文泰因為他的信譽遠近馳名,所以賜名他叫信。大統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人山定舉兵反叛,朝廷命他率兵討伐。梁人山定不久被他的部下殺死,而人山定的子弟仍然收集余部抗拒官兵。獨孤信便率兵進向萬年,駐扎在三交谷口。叛兵拼死堅守州城,獨孤信便詭稱要攻取稠松嶺。敵人沒有想到官軍會突然到來,便望風奔逃。獨孤信率軍追趕,直接來到岷州城下,叛兵全都出城投降。朝廷加封他為太子太保。

      邙山之役,西魏的軍隊失利。他與于謹率領散兵從東魏軍隊背后攻擊,高歡正率騎兵追趕西魏的軍隊,背后受到驚擾,才停止追擊,西魏的軍隊因而得以保全。涼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據州城,不接受別人前來代理。宇文泰命獨孤信率領開府怡峰前去討伐。宇文仲和據城固守,獨孤信夜晚命諸將用沖梯攻打涼州城的東北,他親率精壯士兵襲擊城的西南,黎明攻克城池,擒獲宇文仲和,俘虜六千民戶送往長安。他因此被封為大司馬。大統十三年,西魏大軍南討。當時因蠕蠕叛亂,朝廷命獨孤信率軍鎮守河陽。大統十四年,他晉位為柱國大將軍。積累前后的功勞,增加封賞,允許他將爵位回授給自己的兒子們。因此,二兒子獨孤善被封為魏寧縣公;三子獨孤穆被封為必要縣侯;四子獨孤藏被封為義寧縣侯,食邑各為一千戶。五子獨孤順,被封為武成縣侯;六子獨孤瞓,被封為建忠縣伯,食邑各五百戶。他在隴右歷時已久,請求回朝任職,宇文泰不同意。有從東魏來的人又告訴他母親去世的消息,他立即發喪行守喪大禮。他向朝廷陳述自己的悲哀與痛苦,請求能按禮守完喪期,又不被允許。于是,朝廷追贈他的父親獨孤庫者為司空公,追封他的母親費連氏為常山郡君。大統十六年(551),他遷任為尚書令。文官制度建立,拜受為大司馬。

      周孝閔帝即皇帝位,他升任為大宗伯,晉封爵位為衛國公,食邑一萬戶。趙貴被誅殺,他因為犯同謀罪被免官。沒過多久,晉公宇文護也想殺死他,因他的名望太重,不想顯示他的罪惡,逼迫他在家中自殺,時年五十五歲。

      他儀容俊美,胸有奇謀大略。宇文泰初開霸業,只有關中這一片地方。因為隴右形勝地險,所以派他鎮守。他為當地百姓懷念,聲名震動鄰國。東魏將領侯景投奔南梁,魏收起草給南梁的文書,假稱獨孤信占據隴右,不聽從宇文氏的號令,便說東魏“不用憂慮關西的西魏”,可以全力對付梁國,是用來嚇唬梁人的啊。另外,他在秦州,曾因外出打獵天色已晚,騎馬飛奔入城時,帽子微向一旁側去。第二天一早,官吏百姓有戴帽子的,都因仰慕而模仿他將帽子側向一旁。他就是這樣被鄰國和當地的官民所喜愛。

      竇熾,字光成,扶風平陵人,后漢大鴻臚竇章的后代。竇章的兒子竇統,漢靈帝時任雁門太守,為躲避竇武因誅殺宦官給家庭帶來的災難,竇統逃向匈奴,成為部落大人。后魏向南遷徙,他的子孫因而在代地定居,朝廷給他們賜姓紇豆陵氏。世代在魏做官,而且官職都很重要。竇熾的父親竇略被封為平遠將軍,后因竇熾功勛卓著,竇略被朝廷贈封為少保、柱國大將軍、建昌公。

      竇熾性情嚴肅明達,有計謀韜略。須髯英美,身高八尺二寸,儀表不凡。從小師從范陽的祁忻,學習《毛詩》和《左氏春秋》,粗通其中的大義。他善于騎馬射箭,臂力超過常人。北魏正光末年,北部軍鎮騷亂,他隨父親逃難到定州,投奔了葛榮。葛榮想讓竇略做官,竇略不接受。葛榮懷疑他有二心,便將他留在冀州,讓竇熾和竇善兄弟二人跟隨軍隊。..朱榮打敗葛榮,竇熾才帶領全家隨..朱榮遷至并州。這時葛榮的別帥韓婁等占據薊城,..朱榮的軍隊久攻不下,便任竇熾為都督,跟從驃騎將軍侯深前往討伐,竇熾親手將韓婁斬殺。因立功被封為揚烈將軍。

      魏孝武帝即位后,蠕蠕等蕃國都派使者朝拜,并奉獻貢物,孝武帝親臨朝堂設宴招待他們。這時,一只貓頭鷹鳴叫著在殿前飛來飛去。武帝知道竇熾善于射箭,因而想向遠方的客人夸示,便給了竇熾兩只御箭,命他將貓頭鷹射下,貓頭鷹隨著弦聲響過便落了下來,各蕃邦的客人都驚異得連連贊嘆。孝武帝十分高興。不久,他隨東南道行臺樊子鵠追趕..朱仲遠,..朱仲遠奔向南梁。這時,南梁又派將領元樹入侵北魏,占據了譙城。子鴿命竇熾將譙城打破。他因功被封為行唐縣子,不久又晉爵為上洛縣伯。這時,孝武帝與高歡之間產生分岐,孝武帝因竇熾威名頗重,可以充任自己的心腹爪牙,便封他為..內大都督。遷任朱衣直..。便隨孝武帝西遷。他與兄長竇善來到洛陽城下,與武衛將軍高金龍在千秋門交戰,將高金龍打敗,進入宮城,取出四十匹御馬并鞍韉籠頭,送到孝武帝臨時的住所。孝武帝甚為高興,賜給他們兄弟二人駿馬各兩匹,駑馬十匹。

      西魏大統元年(535),朝廷另外封他為真定縣公。他跟隨宇文泰打敗竇泰,收復弘農,破除沙苑,都立有功勞。河橋之戰,西魏軍隊敗退,他當時身邊只有兩名騎兵跟隨,被東魏的軍隊追到邙山。他跳下戰馬,背靠邙山與敵人抗拒。不大一會兒,敵兵越來越多,射來的箭就像下雨一樣。他的兩名騎士的弓弦都被敵人射斷。他將他們的箭收攏到自己這里射擊敵人,敵兵的人和馬,一個個應弦倒下。敵人互相告訴說:“抓住這三個人,也算不上什么功勞。”便向后退卻。竇熾乘機突圍出去。他又跟隨太保李弼進攻白額稽胡,將敵兵打破。

      東魏的高仲密獻出北豫州歸降,竇熾跟隨宇文泰前去救援接應。到達洛陽,適逢東魏人在邙山擺下陣勢。宇文泰命輜重軍需停在鏶河的拐彎處,便率領輕裝騎兵奮力進攻敵人。中軍與右軍將敵兵打敗,將他們的步兵全部抓獲。竇熾單獨將敵兵追趕到石濟才回來。大統十三年,他被封為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封為侍中。他又出任涇州刺史,任職數年,為政被稱贊為清靜廉能,朝廷改封他為安武縣公。

      西魏廢帝元年(552),他任原州刺史。在任上他打擊豪強地主,清理沉滯積壓的案件,任刺史十年,政績突出。原州城北有一處泉水,他經常到這里游覽,曾與僚屬官吏在泉水旁邊宴飲,因而斟了一杯泉水一飲而盡,說:“我在這個州,只應當飲泉水,其他一無所求。”他離職以后,官吏百姓懷念他過去的恩惠,每到這處泉水旁,無不想念他。西魏恭帝元年(554),他被晉爵為廣武郡公。蠕蠕部落進犯廣武,他與柱國趙貴分別率兵兩路討伐。蠕蠕人撤退,他率軍渡過黃河進至..伏川,追上敵兵,把他們打得大敗。北周武成二年(560),他被封為柱國大將軍。周明帝顧念他是前朝舊臣,功勛和名望都很重,想單獨為他建造府第。他以天下還未平定,戰爭還未止息,不應該輕易征發工役為理由拒絕,周明帝不允許。不久明帝去世,事情才停下來。

      保定元年(561),朝廷晉封他為鄧國公,食邑一萬戶,另外又將資陽縣的一千戶撥給他,以征收他們的租賦。天和五年(570),他以大宗伯的職銜任宜州刺史。先前宇文泰在渭北田獵,命竇熾與宇文護分別射殺奔走的野兔,竇熾射得十七只,宇文護僅十一只。宇文護為此感到羞恥,因而嫌棄他。這時,竇熾又因為武帝宇文邕年齡已經長大,因而勸宇文護將朝政歸還武帝掌管,宇文護很是惱恨他,所以降低了他的職務。宇文護被武帝處死后,征拜他為太傅。

      他為朝中元老,名高望隆,軍中大事,武帝常與他商議。他曾經患病,周武帝親自到家中去探視,并賜給他貴重的藥品。武帝在大德殿商議討伐北齊,竇熾年紀已經高邁,仍扼腕慷慨陳詞:“我雖然已年邁老朽,請求披堅執銳,愿首先與敵人交戰,再看一看那些兇惡的人怎樣被殺戮。廓清環宇,到天下四方觀風問俗。登上山岳祭拜天地,宣告大功告成,然后閉目屏氣,魂歸黃泉,不再有什么遺憾。”武帝很是鼓勵他雄壯豪邁的志氣,便任他的二兒子武當公竇恭為左二軍總管。北齊被平定之后,武帝與竇熾一起游遍相州的齊國宮殿,他向武帝拜賀說“:陛下您真不辜負先帝的遺命啊!”武帝異常歡喜,晉封他為上柱國。

      宣政元年(578),他兼任雍州刺史。周宣帝營建東京洛陽,命竇熾任京洛營作太監,宮殿苑林的布局規劃,都由他來決定。大象初年,朝廷將樂陵縣改為他的食邑,戶數和過去一樣。楊堅任宰相輔助北周朝政,停止了洛陽宮殿的興建,竇熾請求回朝。尉遲迥舉兵反叛,他便移入金墉城,與洛州刺史、平涼公元亨同心協力,共同把守,暫時負責鎮守洛陽。相州被平定,他才回到朝廷。隋文帝剛任宰相時,朝中百官都勸竇熾稱帝,他認為自己世代受朝廷恩惠,便不肯接受。人們都崇敬他的節操。隋文帝楊堅即皇帝位,封他為太傅,給他特殊的禮遇,他上朝參拜天子,可以不報自己的姓名。開皇四年(584)八月,竇熾去世,享年七十八歲。朝廷追贈他為八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謚號為恭。

      賀蘭祥,字盛樂。他的祖先與北魏一起興起,有一個叫乞伏的人,任賀蘭的莫何弗,因而以地為姓。后代的子孫有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入伍鎮守武川的,便在那里定居。賀蘭祥的父親賀蘭初真從小就很出名,被鄉親們所看重,娶了魏文帝的姐姐建安長公主為妻。保定二年(562),朝廷追贈賀蘭初真為太傅、柱國、常山郡公。

      賀蘭祥十一歲就失去父親,居喪完全合乎禮儀的要求。在舅父家長大,尤為周文帝宇文泰所寵愛。雖然常在戎馬逆旅中度過,舅父卻不斷為他延請儒生授業,教他讀《詩》、《書》、《左傳》。宇文泰初入關時,他與晉公宇文護都在晉陽,后來,宇文泰才派人將他們接去。他脫去布衣,被朝廷征用。他從小頗有膽量,志在建功立業。不久被提拔,補任都督,常在宇文泰的帳下。他跟隨宇文泰平定侯莫陳悅。魏孝武帝入關,積累前后功勛,被封為撫夷縣伯。他還跟隨宇文泰進攻潼關,俘獲東魏將領薛長儒,又攻克回洛城。歸來后被封為左右直長,晉封爵位為公。

      大統九年(543),他跟隨宇文泰在邙山與東魏軍隊交戰,被升任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封為侍中。大統十四年,被朝廷任命為都督、荊州刺史,晉封爵位為博陵郡公。以前,他曾代行荊州刺史職務,雖然不到一個月,卻頗有政績。這時重新上任,百姓很安心。因此,漢水以南流離失所的百姓都背著行李投奔他的人,每天都有一千多,遠近的蠻族也無不歸順。他隨時安撫接納,都得到他們的歡心。時值盛夏驕陽,他親自巡視境內各地,看見有人發掘古墓,暴露的骸骨遍地都是,便對守令說:“這怎么是仁者為政應該出現的情況呢!”命人趕快收葬。當天下起大雨,這年獲得豐收。荊州境內有許多古墓,當地居民相沿成俗,喜歡挖掘,這時便自動停止。他雖然與宇文泰關系親密,性情卻很清簡素凈。荊州南接襄陽,西連岷蜀,出產的物品大多珍貴奇異。西魏已與南梁通好,貨物往來,公私的饋贈,他一無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鮞欽佩他的人品風貌,便贈給他竹制的屏風、粗細不等的葛布,以及經史類的書籍。他難以違背蕭鮞的心意,接受了之后就交給所司。宇文泰后來聽說后,又都拿來賞賜給他。大統十六年,朝廷授予他大將軍銜。宇文泰考慮到涇水與渭水灌溉的地方,渠壩堤堰已經被毀壞,便命他負責修建富平堰,開挖渠道,引來河水,向東注入洛陽。工程完成之后,人民大獲其利。西魏廢帝二年(553),他任華州刺史。后來改華州為同州,朝廷仍任命他為刺史。不久,朝廷又封他為尚書左仆射。文官制度建立,朝廷授他為小司馬。

      孝閔帝稱帝,廢魏建周,晉封他為柱國、大司馬。這時,晉公宇文護執掌朝政,他們是中表親戚,從小又相親相愛,所以,軍國大事,宇文護都與他商量。誅殺趙貴,廢除孝閔帝,賀蘭祥都起了很大作用。

      武成初年,吐谷渾進犯北周的許多州郡,朝廷派他與宇文貴統兵討伐。他便派他的軍司起草給吐谷渾的文告,與吐谷渾的廣定王、忠留王等交戰,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因而,攻占了吐谷渾的洮陽、洪和兩座城池,把這片地方改為洮州。他撫慰西部的百姓,整頓部隊,返回北周。他被晉封為涼國公。去世,被贈封為太師、同、岐等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謚號為景。

      閻毗,七歲繼承父親閻慶的爵位為石保縣公。長大之后,儀表容貌矜持威嚴,十分喜好經史。曾向蕭該學習《漢書》,粗通書中大義。會寫篆書,草書和隸書更為擅長,成為當時的妙品。周武帝見了很高興,命將清都公主嫁給他。宣帝即位,封他為儀同三司。

      楊堅受禪稱帝建隋,他靠技藝跟隨東宮太子楊勇,多次用華麗的東西取悅于皇太子,因此很被信任,太子常常在隋文帝面前稱贊他。不久,他被封為車騎將軍,負責守衛東宮。隋文帝曾派高赹在龍臺澤檢閱軍隊,各軍隊伍多不整齊,惟有他指揮的這支隊伍肅穆齊整。高赹奏報文帝,特賞賜給他絲帛以資鼓勵。不久,任太子宗衛率長史,很快又封為上儀同。太子所賞玩的東西,大多是他送給的。太子被廢除后,他因此被打了一百杖,與妻子都淪為官府的奴婢。兩年后獲免。

      煬帝楊廣繼承帝位,大修軍械武器。因為閻毗靈活工巧,讓他練習舊有的技能,下詔封給他官職,不久任命他為朝請郎。根據他的建議,帝王乘坐的車轎的樣式,多有改造。不久,提拔他為部郎。

      煬帝曾大肆準備車駕,嫌從屬的車子太多,對閻毗說:“先帝時,從屬的車子只有十二輛,也能滿足需要。現在定為八十一輛,用牛駕車,不足以增加禮樂典章制度,我也減去一些,究竟多少合適呢?”閻毗說:“我開始確定這個數目,與宇文愷一起參考舊例,根據漢代胡伯安、蔡邕等人的定議,屬車為八十一輛。這個數字起始于秦,后來便成了定式。所以,張衡在他的文賦中說:‘屬車九九。’天子的車駕,三分減一,為三十六輛,這是漢代的制度。另外,據南劉宋孝建年間有司奏議,說晉遷至江東,天子的車駕只有五輛,尚書令建平王劉宏說:‘天子的車駕有八十一輛,含義包括九國。三十六輛,是沒有根據的。江東只設五輛,勤儉但不合禮儀。但是帝王按規定所需要的旗幟的數目,以及皇冠上的玉石,都用十二這個數字,現在應該沿用,設車駕十二輛。’先帝平定南陳,因此襲用南朝的制度。現在根據往古的制度,天子出行時的大駕按照秦制,小駕依據宋法,以有差別。”煬帝說:“何必用秦時的制度!大駕三十六輛為宜,法駕為十二輛,小駕除去。”閻毗精心探究過去的舊例,都像這一樣。

      長城一役,他總理其事。煬帝到北岳恒山祭奠,命他建立祭壇。不久,他任殿內丞,隨從煬帝到達張掖城。高昌國國王到煬帝的臨時住所朝拜,煬帝命閻毗持符節迎接,并將他護送到東都洛陽。不久,因母親去世離職,喪期未完,朝廷便命他復職任事。煬帝準備發動征遼戰役,從洛口開挖渠道抵達涿郡,以通漕運。閻毗奉命督管這項工程。第二年,兼任右翊衛長史,負責營建臨朔宮。大軍征討遼東時,他以原來的官職領武賁郎將的職務,負責煬帝的護衛。這時隋軍圍攻遼東城,煬帝命他到城下宣讀朝廷的諭旨,敵兵的弓箭紛紛射來,流矢射中他乘坐的馬,他面色不變,意氣昂揚,大聲宣讀完了才離去。他又遷任為殿內少監,兼領將作少監。后來,又隨從煬帝攻打遼東。適逢楊玄感反叛,煬帝撤軍,他隨軍到達高陽郡,去世。煬帝極為痛惜,贈封他為殿內監。

      權景宣,字暉遠,天水顯親人。他的父親權曇騰,魏時任隴西郡守,去世后贈封為秦州刺史。

      景宣少小聰明穎悟,有氣概俠骨,同宗的人都對他驚異和嘆服。十七歲時,魏行臺蕭寶夤看見他深感驚奇,上表請求朝廷加封他為輕車將軍。蕭寶夤失敗后,他重歸鄉里。周文帝宇文泰平定隴右,提拔他任行臺郎中。孝武帝西遷后,封他為鎮遠將軍、步兵校尉,后又加封為平西將軍、秦州大中正。大統初年,他轉任祠部郎中。他通曉用兵的方法,又有智謀膽略。跟隨宇文泰攻克弘農,打破沙苑的敵軍,他都沖鋒陷陣。被任為外兵郎中,跟從開府于謹援救洛陽,他負責督促征收糧草,軍隊的供應源源不斷。

      當時,洛陽剛被收復,準備修繕宮殿,他率領三千工役,先外出采運材料。適逢東魏軍隊到來,司州刺史元季海等人因敵眾我寡,獻城投降,因而道路被堵塞。景宣率領二十名騎兵且戰且走,跟隨的騎兵傷亡殆盡。他匹馬單槍突破包圍,手斬數名敵兵,飛馳而去才免于一死,到一戶人家躲藏起來。他認為這樣長久藏匿不出不是辦法,便假托宇文泰的名義發布文告,招募五百多人,保衛宜陽,并揚言大軍馬上就會來到。東魏將領段琛等人率軍隊來到九曲,害怕景宣而不敢前進。他怕段琛弄清了自己的虛實,便帶著心腹詐稱前去迎接大軍,因而得以逃回西魏。路上與儀同李延孫相遇,一起攻克孔城。洛陽以南的許多地方,很快表示歸附。宇文泰留他守衛張白塢,統領東南的義軍。東魏將領王元軌入據洛陽,他與李延孫等人率兵將王元軌趕走。因立功被封為大行臺左丞。他又率軍進駐宜陽,攻打襄城,一舉克服,生擒東魏太守王洪顯。宇文泰嘉獎他,將他調入朝廷,記錄他前后立下的戰功,封他為顯親縣男,命他任南陽太守。南陽郡緊鄰敵境,舊有的制度規定征集民夫守護三十五個軍事據點,農桑因而荒廢,而奸詐刁惡之徒卻乘機竊發。他上任后,將三十五處設防全部撤除,只修起城樓,準備許多戰守的器械,盜賊因而銷聲匿跡,人民得以安心農桑。百姓贊美他,立碑歌頌他的功德。宇文泰特意賞賜給他許多糧食布匹,以表彰他的才能。后遷任廣州刺史。

      侯景獻出黃河以南土地前來歸附,權景宜與仆射王思政前來負責接收處理。不久,侯景又向南朝投降。因為恐怕東魏來收復侯景獻出的土地,朝廷命景宣為大都督、豫州刺史,鎮守樂口。東魏也派張伯德任刺史。張伯德派他的將領劉貴平率領本部人馬和山蠻,多次前來進攻。景宣的軍隊不滿千人,隨機應變,奮勇反擊,劉貴平被迫撤退。朝廷又授予他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潁川被東魏攻陷,宇文泰認為樂口等地的道路被敵兵切斷,命令西魏的人馬全部撤回。襄州刺史在撤退時,因部伍零亂受到懲罰。權景宣卻號令嚴明,軍旅整齊威武,所部全都撤回,因此受到獎賞。他仍留下來鎮守荊州,同時,朝廷把亞鳥南的事情也全部委托給他。

      早先,南梁岳陽王蕭鮞準備獻出襄陽歸順西魏,便率兵進攻駐扎在江陵的梁元帝。蕭鮞的叛將杜岸乘襄陽空虛突然進襲。權景宣便率三千騎兵幫助蕭鮞。蕭鮞因此將妻子王氏和兒子蕭寮送給景宣以作人質。景宣又與開府楊忠進攻梁將柳仲禮,攻克安陸、隨郡。過了很久,隨州城的居民吳士英殺死西魏派來的刺史黃道玉,因而聚為賊寇。他認為吳士英不過是一個毛賊,可以用計謀賺取他。如果聲討他的罪惡,恐怕與他共同為惡的人太多。他寫給吳士英一封書信,假稱黃道玉兇惡殘暴,將他殺死是吳士英的一大功勞。吳士英等人果然相信,便相率來歸。他將他們逮捕殺戮,又擒獲了他們的黨羽。他又率兵進攻應城,攻克并俘獲敵將夏侯珍洽。于是,應、禮、安、隨等地全被平定。朝廷商議,認為他在南部邊疆很有威望,便授予他并、安、郢、肆、新、應六州諸軍事、并州刺史。不久晉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加任為侍中,兼督領江、北司二州諸軍事,晉封爵位為伯。唐州蠻人田魯嘉自號為豫州伯,引來齊兵,禍害當地百姓。他領兵將田魯嘉俘獲,把他占領的地方設置為郡。南梁定州刺史李洪遠先降又叛,景宣厭惡他的三心二意,暗中派兵將他打敗,抓獲他的全家和將士。他僥幸脫逃。從此,蠻族首領都被震懾而歸服,沒有人敢再背叛。

      天和初年,朝廷命他為荊州刺史,總管十七州諸軍事,晉爵為千金郡公。南陳湘州刺史華皎率州投降,上表請求北周派兵援助。朝廷命景宣率水軍接應。他來到夏口,陳朝的兵馬已經到來。他因為受朝廷重用厚待,便驕傲自大,放縱自為;接受賄賂,為所欲為;指揮軍隊,朝令夕改。將士們十分憤怒,不肯聽從他的指揮,更不愿為他賣命。兩國水軍一交鋒,周軍就敗北奔逃,戰船器杖,幾乎全部丟失。這時衛公宇文直統率各路人馬,因權景宣失敗,想以軍法處治。朝廷不忍心給他加罪,派使者到軍中將他赦免。不久他有病去世。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yy6080亚洲一级理论|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亚洲免费电影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级|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亚洲成av人在片观看| 国产亚洲精午夜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