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
詞語解釋
至于
表示程度、范圍。
例至于他,是一定會來的。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至:動詞,抵達。)——清·姚鼐《登泰山記》至于勸善規過足矣。——清·劉開《問說》
英as for;
表示另提一件事。
例至于我個人的意見,以后再提。
英as to;
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用在下文開頭,為現代漢語所沿用。
例至于斟酌捐益。——諸葛亮《出師表》至于負者歌于途。——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至于怨誹之多。——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至于農夫小民。——宋·蘇軾《教戰守》
英as for; go so far as to;
引證解釋
見“至于”。亦作“至於”。
到;達到。于,助詞,無義。
引《書·盤庚上》:“王命眾,悉至于庭。”
《論語·學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
宋?蘇軾 《表忠觀碑》:“是以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游,歌舞之聲相聞,至于今不廢。”
宋?曾鞏 《本朝政要策·添兵》:“五代 之際,四方割裂,以區區中州之地, 晉?漢 之兵嘗至於數十萬人。”連詞。表示另提一事。
引《國語·周語中》:“其貴國之賓至,則以班加一等,益虔;至於王吏,則皆官正蒞事,上卿監之。”
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注意于大眾的藝術家,來注意于這些東西,大約也未必錯,至于仍要加以提煉,那也是無須贅說的。”連詞。提出突出事例,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猶竟至于,甚至于。
引《北史·魏彭城王勰傳》:“自 孝文 不豫, 勰 常居中,親侍醫藥,夙夜不離左右,至於衣不解帶,亂首垢面。”
連詞。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結果。猶以致于。
引《后漢書·宦者傳論》:“竇武、何進,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囂怨,協羣英之埶力,而以疑留不斷,至於殄敗。”
魯迅 《書信集·致翟永坤》:“我因居處不大,所以書籍稿件,無法布置,至于常易散失,實為困難。”連詞。猶即使是,即便是。
引《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唐?杜荀鶴 《亂后逢村叟》詩:“還似平寧徵賦稅,未嘗州縣略安存。至於雞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獨倚門。”副詞。表示出乎意料。猶竟然。
引《史記·伍子胥列傳》:“今子故 平王 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宋?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少年飲之,至於口鼻出血,蓋性極暖也。”
國語辭典
至于
講到、提起。為轉換話題,談到有關或附帶事項時所用的連接詞。也作「至如」、「至 若」。
引《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到達。《論語·學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
網絡解釋
※ "至于"的意思解釋、至于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