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
詞語解釋
職業
個人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
例允許他選擇他的職業。
英occupation;
指分內應當做的事。
英duty;
引證解釋
官事和士農工商四民之常業。
引《荀子·富國》:“事業所惡也,功利所好也,職業無分,如是,則人有樹事之患而有爭功之禍矣。”
楊倞 注:“職業,謂官職及四人之業也。”
漢?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以君經緯禮律,為民軌儀,使安職業,無或遷志。”
唐?白居易 《馮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誥制》:“故吾于今歸汝職業,仍遷秩為五兵郎中,勉繼 顏 陳,無辱吾舉。”
清?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陶侃 勤於職業,虛浮之士,不敢議之,功名顯著故也。”職分應作之事。
引《國語·魯語下》:“昔 武王 克 商,通道於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
宋?王禹偁 《和楊遂賀雨》:“為霖非我事,職業唯詞臣。”
清?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一》:“士君子到一處,便思盡一處職業,方為素位而行。”猶職務;職掌。
引《資治通鑒·后周太祖廣順二年》:“李穀 足跌,傷右臂,在告月餘;帝以 穀 職業繁劇,趣令入朝,辭以未任趨拜。”
明?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宋?承 五代 之弊,不能釐正,故臺省寺監衛率之官,止以辨班列之崇卑,制廩祿之厚薄,多無職業。”
清?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天聰 十年,始改文館為內三院,曰內國史院,曰內祕書院,曰內宏文院,均設大學士一人,各有職業。”猶事業。
引宋?石孝友 《水龍吟》詞:“職業才華競秀, 漢?庭臣無出其右。”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二:“吾今為掠剩大夫,職業雄盛,無憶我。”
元?劉祁 《歸潛志》卷七:“至於百官士流,賢否皆當如家人美惡;合公望,辦職業,而為國者立法,辨其才,然后進退用舍。”今指個人服務社會并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
引魯迅 《而已集·讀書雜談》:“﹝說到讀書﹞至少,就有兩種:一是職業的讀書,一是嗜好的讀書。”
巴金?《真話集·致<十月>》:“作家不過是一種職業,一個工作崗位。作家不是一種資格,不是一種地位,不是一種官銜。”
丁玲 《團聚》二:“二兄弟,這位有著沖天的志氣的最聰明的一個,在父親失業之后便找到一個頗好的職業。”
國語辭典
職業
個人所擔任的職務或工作。如農業、礦業等。
職分內應做的事。
引《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
《宋書·卷九四·恩幸傳·序》:「且任子居朝,咸有職業。」
網絡解釋
職業 (專業術語)
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職業=職能*行業,這樣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職業。
職業 (漢語詞語)
職業(Occupation),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是性質相近的工作的總稱,通常指個人服務社會并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在特定的組織內它表現為職位(即崗位,Position),我們在談某一具體的工作(職業)時,其實也就是在談某一類職位。每一個職位都會對應著一組任務(Task),作為任職者的崗位職責。而要完成這些任務就需要這個崗位上的人,即從事這個工作的人,具備相應的知識、技能、態度等。
職業定位是職業規劃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確定因素。
職業是指參與社會分工,用專業的技能和知識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獲取合理報酬,豐富社會物質或精神生活的一項工作。職業是人們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謀生手段的工作;從社會角度看職業是勞動者獲得的社會角色,勞動者為社會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并獲得相應的報酬;從國民經濟活動所需要的人力資源角度來看,職業是指不同性質、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專門勞動崗位。
※ "職業"的意思解釋、職業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