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根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ǐ gēn fā yóu起根發由 | 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 |
gēn jù pán hù根據盤互 | 見“根據盤互”。 | 《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殿中宿衛,易以私人,根據盤互,縱恣日甚。” |
gēn shēn tǔ zhǎng根生土長 | 當地出生長大。也指世代居住。 |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卻不道一般兒根生土長,開花結子,帶葉連枝。” |
xún gēn zhuī dǐ尋根追底 |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 | |
yī gēn yī bǎn一根一板 | 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 |
gēn yá pán cuò根牙磐錯 | 猶言盤根錯節。比喻事情紛難復雜。 | |
pán gēn cuò jié蟠根錯節 | 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盤屈,枝節交錯。比喻事情的艱難復雜 | 清·黃宗羲《贈編修弁玉吳君墓志銘》:“然君以為章句細微,無關重輕,所貴乎學者,必當為世所倚仗,蟠根錯節,取定俄頃。” |
liù gēn qīng jìng六根清凈 |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 隋 隋煬帝《寶臺經藏愿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凈。” |
páo gēn jiū dǐ刨根究底 | 比喻追究底細。同“刨根問底”。 | 《收獲》1981年第4期:“我從來不喜歡打聽姑娘們的事,也懶得為此去刨根究底。” |
shàng gēn dà qì上根大器 | 佛家語。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資、才能極高的人。 | |
shēn gēn pán jié深根蟠結 | 猶盤根錯節。比喻惡勢力根基深厚,勾結緊密。 | 清·夏燮《中西紀事·管蠡一得》:“若其著名之窗口,則地方官之門印胥吏,無非其深根蟠結之黨羽。” |
chǎn cǎo chú gēn剗草除根 | 斬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yǎo jǐn yá gēn咬緊牙根 | 緊緊地咬住牙,不張開嘴巴。形容盡最大努力克服困難或忍受痛苦。 | 梁斌《紅旗譜》第二卷:“他就咬緊牙根,恨恨地說:‘干,割了脖子上了吊也得干!’” |
zhuī gēn xún dǐ追根尋底 | 見“追根究底”。 | 沙陸墟《魂斷梨園》第二十九回:“若是追根尋底,一定會牽涉到白玉梅身上來。” |
liù gēn qīng jìng六根清靜 |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靜。” |
pán gēn cuò jié槃根錯節 | 槃:同“盤”,盤旋;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盤屈,枝節交錯。比喻事情的艱難復雜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虞詡傳》:“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
gēn jiū zhuó shí根究著實 | ||
gēn jié pán gù根結盤固 | 比喻關系錯綜牢固。 | 《續資治通鑒·宋欽宗靖康元年》:“根結盤固,牢不可脫。” |
gēn yá pán cuò根牙盤錯 | 猶言盤根錯節。 | |
gēn xiǔ zhī kū根朽枝枯 | 朽:腐爛;枯:枯槁。樹根腐爛了,樹枝就會枯萎。比喻事物失去了根本或在根本上出現問題,就會走向衰亡。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56卷:“此氣是人之根本,根本若絕,則藏腑筋脈如枝葉,根朽枝枯,亦以明矣。” |
zhuī gēn wèn dǐ追根問底 | 見“追根究底”。 | 康濯《春種秋收·三面寶鏡》:“至于后來那水車問題,他也實在說的毫無漏洞,但老來旺一伙竟非要擰住他追根問底!” |
luò yè guī gēn落葉歸根 | 樹葉落到樹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異鄉的人;最終還是要回歸本鄉本土。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pán gēn cuò jié盤根錯節 | 盤:彎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根彎曲;枝節交錯。形容縱橫交錯;密密麻麻。也比喻事物關系錯綜繁雜;難以處理。 | 晉 袁宏《后漢紀 安帝紀一》:“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 |
tóng qì lián gēn同氣連根 | 同氣:指有共同的血統關系。比喻兄弟之親,骨肉相連。 | 蘇雪林《玉溪詩迷·乙》:“喻她們為雙桐,有同氣連根的意思。” |
gēn zhū fù lì根株附麗 | 比喻依附權勢。 | 明·唐順之《與周約庵中丞論項守》:“又自羅翁當國,為縉紳所輻輳,而永嘉之人根株附麗,攫美官鼓聲勢者尤眾。” |
gēn láo dì gù根牢蒂固 | 根基牢固。 | 《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從來說‘臘雪培元氣’,把麥根培植得根牢蒂固。” |
sōu gēn wèn dǐ搜根問底 | 搜:尋求。指追問其原因和結果。 | 曾樸《孽海花》第八回:“彩云的大姐,正要問那位叫的,只說得半句,被彩云啐了一口道:‘蠢貨!誰要你搜根問底?’” |
yuán yuǎn gēn shēn源遠根深 | 源:水流所從出。水源很遠,樹根很深。比喻基礎牢固。 | 北周·庚信《微調曲》:“水波瀾者,源必遠;樹扶疏者,根必深。” |
páo gēn wèn dǐ刨根問底 | 刨出根子追出底細。 | 老舍《老張的哲學》:“誰能刨根問底的要證據。” |
zài shí zhī mù gēn bì shāng再實之木根必傷 | 一年之內再度結果的樹,根必受傷。比喻過度幸運,反而招致災禍。 | 南朝·宋·范嘩《后漢書·馬皇后紀》:“常觀富貴之家,祿位重疊,猶再實之木,其根必傷。” |
gēn shēn dì gù根深蒂固 | 蒂:瓜、果和莖、枝相連的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礎牢固;不易動搖。 | 先秦 李耳《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
zhuī gēn jiū dǐ追根究底 | 追求根底。指追求事情的根由底細。 | 洪深《飛將軍》:“你們這些做新聞記者的,就是喜歡這樣追根究底地問。” |
xún gēn bá shù尋根拔樹 | 猶斬草除根。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恨只恨屠岸賈那匹夫,尋根拔樹,險送的俺一家兒滅門絕戶。” |
guī gēn jié dǐ歸根結柢 | 歸結到根本上。同“歸根結蒂”。 | 清 張南莊《何典》第二回:“歸根結柢,把一場著水人命一盤摙歸去,還虧有錢使得鬼推磨。” |
xuē zhū jué gēn削株掘根 | 株:露出地面的的樹樁。形容徹底鏟除。也比喻除惡務盡。 | 《戰國策·秦策一》:“削株掘根,無與禍鄰,禍乃不存。” |
yí gēn jiē yè移根接葉 | 喻指牽引媒介。 | 明 吳炳《情郵記 選艷》:“小人做官媒呵,移根接葉,種就了多少并頭蓮。” |
zhī cǎo wú gēn芝草無根 | 比喻人的成就,沒有任何幫助,出于自己的努力。 | 三國·吳·虞翻《與弟書》:“揚雄之才,非出孔氏之門,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
mìng gēn zǐ命根子 | 有生命或精力來源的東西。比喻最受人重視的晚輩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視的事物。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9章:“寶生在他們老公母倆心上,真像命根子,寶貝疙瘩。” |
zhī gēn zhī dǐ知根知底 | 指有較深入的了解。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79回:“惟有第四件最難,必須知根知底之人前去出首;不但出首,還要單上開封府出首去。” |
méi gēn méi jù沒根沒據 | 指沒有依據的事物或論點。 | |
jué qí běn gēn絕其本根 | 本:草木的根。從根本上予以解決。 | 《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
bá shù sōu gēn拔樹搜根 | 比喻追究到底,徹底查問。 | 見“拔樹尋根”。 |
gēn jié pán jù根結盤據 | 形容基礎牢固,勢力強大。盤,通“盤”。 | 《新唐書·文藝傳下·李翰》:“有如賊因江淮之資,兵廣而財積,根結盤據,西向以拒,雖終殲滅,其曠日持久必矣。” |
bá shù xún gēn拔樹尋根 | 比喻追究到底。 | 元 無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晉人,你可也休將咱盤問,則管里絮叨叨拔樹尋根。” |
qíng gēn ài tāi情根愛胎 | 情生根愛結胎。形容愛情根深蒂固。 | 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難》:“舍煙花舊寨,舍煙花舊寨,情根愛胎,何時清敗!” |
guī gēn jiū dǐ歸根究柢 | 追究底細。 | 歐陽予倩《潘金蓮》第五幕:“歸根究柢,害你哥哥的人,就是張大戶。” |
zài shí zhī gēn bì shāng再實之根必傷 | 一年之內再度結果的樹,根必受傷。比喻過度幸運,反而招致災禍。 | 《淮南子 人間訓》:“再實之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 |
gēn shēn dì jié根深蒂結 | 猶根深蒂固。指根基深厚牢固。 | 宋 周煇《清波雜志》卷八:“某流落江湖二十年,兄弟異立,未能成家,重以場屋蹉跌,遂失身于介館馬慧,歲月滋久,根深蒂結,生育男女,于義有不可負者。” |
dān gēn dú miáo單根獨苗 | 比喻獨生子或唯一的子孫。 | |
gēn zhū jié pán根株結盤 | 樹木的根與干盤曲相結。比喻關系錯綜牢固。 | 《宋史·奸臣傳二·蔡京》:“患失之心無所不至,根株結盤,牢不可脫。” |
gēn zhū qiān lián根株牽連 | 謂一方有禍,另一方如同根與株一般不可避免地受到牽累。 | 《新唐書·李德裕傳贊》:“身為名宰相,不能損所憎,顯示擠以仇,使比周勢成,根株牽連,賢智播奔,而王室亦衰,寧明有未哲歟?” |
gēn gū jì báo根孤伎薄 | 勢力孤單,才智淺薄。 | 南朝·宋·鮑照《侍郎報滿辭閣疏》:“日晏途繞,塊然自喪,加以無良,根孤伎薄,既同馮衍負困之累,復抱相如痟渴之疾。” |
xuē cǎo chú gēn削草除根 | 猶斬草除根。謂從根本上消除禍患。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不爭晉公主懷孕在身,產孤兒是我仇人,待滿月鋼刀鍘死,才稱我削草除根。” |
gēn pán dì jié根盤蒂結 | 猶根深蒂固。 | 明·李東陽《讀唐史》:“惟公言正論,不可則止,而根盤蒂結于君心者,不可猝拔。” |
shēn gēn níng jí深根寧極 | ①謂深藏靜處。②根柢牢固。 | 戰國·宋·莊周《莊子·繕性》:“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
zhǎn cǎo chú gēn斬草除根 | 斬:砍斷;斬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后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bù gēn zhī lùn不根之論 | 根:根據;論:言論。沒有根據的言論。 | 《漢書 嚴助傳》:“朔、皋不根持論,上頗俳優畜之。 |
shēn gēn gù dǐ深根固柢 | 柢:樹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動搖。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 | 先秦 李耳《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
qiē shù dǎo gēn切樹倒根 | 比喻徹底。 | |
wú le gēn dì無了根蒂 | 比喻無所憑依;沒有本源。語本《漢書·敘傳上》:“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獨攄意呼宇宙之外,銳思于豪芒之內。” | 語出《漢書·敘傳上》:“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獨攄意呼宇宙之外,銳思于豪芒之內。” |
zhuī gēn chá yuán追根查源 | 同“追本溯源”。 | 木青《不許收獲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眾追根查源的時候,或者說對曾番有所懷疑的時候,曾番自然要來個攪渾水。” |
niè gēn huò tāi孽根禍胎 | 災禍的根源。舊指壞的兒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gēn lián zhū dǎi根連株逮 | 猶株連。 | 《元典章·刑部二·系獄》:“小有詞訴,根連株逮,動至什伯,系累滿途,囹圄成市。” |
bù gēn zhī tán不根之談 | 根:根據;談:言論。指沒有根據的言論。 | 清 沈濤《交翠軒筆記》第四卷:“揚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與死同音,乃改為喜。此不根之談也。” |
gēn shēn zhī mào根深枝茂 | 比喻基礎牢固,就會興旺發展。同“根深葉茂”。 | 《藝文類聚》卷六九引漢 劉安《屏風賦》:“根深枝茂,號曰喬木。” |
gēn shēn dǐ gù根深柢固 | 比喻基礎深厚,不容易動搖。 | 韓非《韓非子 解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 |
yǎo dìng yá gēn咬定牙根 | 見“咬定牙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六回:“李逵渾身脫剝,咬定牙根,手雙斧,從城濠里飛殺過來。” |
qióng gēn jiū dǐ窮根究底 | 追究事物的根底。 | 巴金《秋》:“淑華窮根究底地問道:‘三爸跟你談過什么事嗎?’”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頭重腳輕根底淺 | 頭比腳重沒有基礎。比喻根基不扎實。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有一副對子,是替這種人畫像的。那對子說: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
gēn shēn běn gù根深本固 | 指根基深厚牢固。 | 《淮南子 泰族訓》:“不大其棟,不能任重。重莫若國,棟莫若德。國主之有民也,猶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則本固,基美則上寧。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綱紀,治之儀表也。” |
lì dì shēng gēn立地生根 | 比喻過于性急,立刻就要辦好事情。 | |
jiǎn cǎo chú gēn剪草除根 |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后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dá dì zhī gēn達地知根 |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 元 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
zhuī gēn qióng yuán追根窮源 | 同“追本溯源”。 | 惜紅館主《續啼笑因緣》第三十七回:“原來家樹、鳳喜這頭婚姻,追根窮源,自然不能不歸功于壽峰父女。” |
zhuī gēn páo dǐ追根刨底 | 追究底細。一般指追究事情的原由。 | 浩然《艷陽天》第120章:“我看你不用追根刨底兒了,快去請醫生吧。” |
xún gēn jiū dǐ尋根究底 | 尋找根源;追究底細;弄清來龍去脈。尋:尋求;尋找;根:根源;根由;究:探究;追究;底:底細。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劉姥姥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要尋根究底。” |
guī gēn dào dǐ歸根到底 | 歸結到根本上。 |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歸根結柢,把一場著水人命一盤摙歸去,還虧有錢使得鬼推磨。” |
lián gēn dài shāo連根帶梢 | 比喻事情的情節十分完整。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蕭隊長笑著,對于這連根帶梢、清清楚楚的說法,他最喜歡。” |
yǐn shéng pī gēn引繩批根 | 亦作“引繩排根”。比喻合力排斥異己。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及魏其侯失勢,亦欲倚灌夫引繩批根生平慕之后棄之者。” |
qióng miáo kǔ gēn窮苗苦根 | 比喻處境貧苦的人。 | 《中國歌謠資料·一顆比一顆甜》:“窮苗苦根帶土鏟,黃連換來甘蔗桿。” |
zhuī gēn jiū dì追根究蒂 | 見“追根究底”。 | 惜紅館主《續啼笑因緣》第八回:“追根究蒂,知道是我們父女所為,便要想替他報仇。” |
gēn jù pán hù根據槃互 | 指把持據守,互相勾結。 | 《三國志 魏志 曹爽傳》:“殿中宿衛,歷世舊人皆復斥出,欲置新人以樹私計。根據槃互,縱恣日甚。” |
yǒu gēn yǒu jù有根有據 | 有根據,不是憑空捏造。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八回:“鄭恩聽了這一席話,欲待不信,這賣油梆子現在,是他掐算出來的,似乎有根有據,怎么不信?” |
gēn pán jié cuò根蟠節錯 | 猶言盤根錯節。 | 明·李東陽《靈壽杖歌》:“根蟠節錯相糾纏,含風飽雪經炎寒。” |
gēn shēn gù dì根深固蒂 | 蒂:指瓜、果、莖、枝相連處。比喻基礎深厚,不容易動搖。 | 《明史·楊繼成傳》:“連路蟠結,根深固蒂,各部堂司大半皆其羽翼。” |
chǎn cǎo chú gēn鏟草除根 | 鏟:消滅;除:去掉。除草時要連根除掉。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后患。 | 明·沈鯨《雙珠記·協謀誣訟》:“自古道殺人見血,鏟草除根。” |
zhā gēn chuàn lián扎根串連 | 深入群眾并將分散的群眾串連起來。 | 周鳴鋼《沒有雙手的女英雄》:“她和許多土改干部一樣搞好了扎根串連的工作。” |
cuò jié pán gēn錯節盤根 | ①錯:交錯;節:枝節;盤:盤曲。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②比喻事情紛難復雜。③形容人堅韌不拔。 | 《后漢書 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
jiǎn cǎo chú gēn翦草除根 | 翦:“剪”的異體字;割斷;翦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后患。也作“剪草除根”。 |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ěr gēn qīng jìng耳根清凈 | 耳邊無事噪聒。指無事打擾。 | 《圓覺經》上卷:“聞清凈故,耳根清凈,根清凈故,耳識清凈。” |
guī gēn jié dǐ歸根結底 | 歸結到根本上。同“歸根結蒂”。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一:“如今是人力世界,歸根結底,還是靠做。” |
gēn shēn gù běn根深固本 | 固:堅守。指根莖深厚牢固。 | 《晉書·伏滔傳》:“所以杜其萌際,重其名器,根深固本,傳之百世。” |
páo shù sōu gēn刨樹搜根 | 喻追究底細。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聽這部書,也不過逢場作戲,看這部書,也不過走馬觀花。真個的,還把有用精神置之無用之地,費這閑心去刨樹搜根不成?” |
guī gēn jié dì歸根結蒂 | 歸結到根本上。蒂:花、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 | 清 張南莊《何典》:“引得酒鬼相打,攪出人性命來。歸根結柢,把一場著水人命一盤摙歸去。” |
shù gāo qiān zhàng,yè luò guī gēn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 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最后還是要回歸故土。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不大。” |
gēn chuán piàn wǎ根椽片瓦 | ①一根椽,一片瓦。②指簡陋的房舍。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將我這銅斗兒般大院深宅,苦也囉苦也囉,可怎生燒的來剩不下些根椽片瓦。” |
luò dì shēng gēn落地生根 | 比喻長期安家落戶或切切實實、一心一意地做好所從事的工作。 | 《人民日報》1969.12.18:“他們紛紛表示,要在農村落地生根,干一輩子革命。” |
xún gēn wèn dǐ尋根問底 | 見“尋根究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至于內中曖昧情節,誰曾親眼見來,何必去尋根問底!” |
yǎo dé cài gēn咬得菜根 | 舊指安貧守道。現也形容安于艱苦的生活。 | 宋·朱熹《小學·善行實敬身》:“汪信民嘗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
zhuī gēn qiú yuán追根求源 | 同“追本溯源”。 | 張周《步履艱難的中國》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長進現出了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