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斗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ì tūn niú dǒu氣吞牛斗 | 牛:牽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 誕孫相慶〉》:“看蘭孫,氣吞牛斗,知不是等閑人。” |
cái gāo bā dǒu才高八斗 |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 明 陳汝元《金蓮記 偕計》:“不佞姓蘇,名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評價。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dǒu hú zhī lù斗斛之祿 | 斗斛:古代容量單位,1斛=10斗,1斗=10升;祿:官員的俸給。微薄的薪俸。 |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
chèng píng dǒu mǎn秤平斗滿 | 指做買賣規矩,不短斤少兩。 | |
dǒu mǐ chǐ bù斗米尺布 | 指少量的糧食與布匹。 | 明 袁宏道《碧暉上人修凈室引》:“其一余不知名,亦不識面貌,每日以沉湎為工課。凡所得斗米尺布,盡以沽酒。” |
dǒu shāo zhī rén斗筲之人 | 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樣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亦用為自謙之詞。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wō jiǎo dòu zhēng蝸角斗爭 | 蝸:蝸牛;蝸角:比喻極微小的境地。比喻為極小的事而引起大的爭執。 | 戰國·宋·莊周《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 |
bì fán dòu jié避煩斗捷 | 指避開煩難而比賽簡捷。 | 清 薛福成《選舉論下》:“惟小楷試貼,一望可知優劣,不能無偏重之勢,避煩斗捷,流風相師,久之而考者閱者,皆忘其所以然。” |
lián chē píng dǒu連車平斗 | 形容冗員很多。 | 唐 張鷟《朝野僉載》第四卷:“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
liǎng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 斗:爭斗。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二》:“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虎爭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 |
wén zhāng shān dòu文章山斗 | 謂文章為人所宗仰。語本《新唐書·韓愈傳》:“自愈之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語本《新唐書·韓愈傳》:“自愈之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shēng dǒu xiǎo mín升斗小民 | 家里沒有多存糧食。比喻貧窮的老百姓。 | 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升斗小民,卻立刻就感到了威脅,米店在閉城之前,就已歇業。” |
dà chèng xiǎo dǒu大秤小斗 | 秤:稱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標準的秤進,小于標準的斗出,進行盤剝克扣。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7卷:“不用大秤小斗,不違例克剝人財,坑人陷人。” |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坐山觀虎斗 |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為雙方的斗爭采取旁觀的態度;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從中取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儀列傳》:“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
shuài gān dǒu jiǔ雙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 | 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引《高隱外書》:“戴颙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 |
mán zhēng chù dòu蠻爭觸斗 | 蠻:蠻氏;觸:觸氏。《莊子》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 戰國·宋·莊周《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qióng bù yǔ fù dòu,fù bù yǔ guān dòu窮不與富斗,富不與官斗 | 窮:窮人;富:富人;斗:爭奪,斗爭;官:官吏。窮人斗爭不過富人,富人斗不過官府。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回:“自古道:‘窮不與富斗,富不與官斗。’況在途路之中,眾人只得隱忍,自行收拾。” |
fú bù qǐ de ā dǒu扶不起的阿斗 | 阿斗: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阿斗庸碌無能,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興蜀漢。比喻扶持不起來的人。 | 陸天明《省委書記》:“萬一馬揚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實干不行。” |
qì tūn dǒu niú氣吞斗牛 | 斗、牛:牽牛星和北斗星。氣勢可以吞沒星斗。形容氣魄宏大。 | |
dǎn dà rú dǒu膽大如斗 | 形容膽量極大。 | 《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
póu dǒu zhé héng掊斗折衡 | 剖開量物的斗,折斷稱物的衡。指廢除讓人爭多論少的斗衡。 | 《莊子 胠篋》:“掊斗折衡,而民不爭。” |
dǒu shāo xiǎo qì斗筲小器 |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 | 《宋書·沈攸之傳》:“況乎行陳凡才,斗筲小器,而懷問鼎之志,敢構無君之逆哉?” |
sūn páng dòu zhì孫龐斗智 |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斗。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
dǒu liáng chē zài斗量車載 | 載:裝載。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為奇。 | 《三國志 吳志 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
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惡龍不斗地頭蛇 | 地頭蛇:比喻稱霸一方的人。比喻外來者盡管很厲害,也斗不過本地的惡勢力。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說滿話!常言道:惡龍不斗地頭蛇。” |
dǒu shāo zhī cái斗筲之才 |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 | 宋·蘇軾《商鞅論》:“至于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無足言者。” |
dǒu shāo zhī cái斗筲之材 |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 | 東漢·班固《漢書·谷永傳》:“永斗筲之材,質薄學朽,無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
dǒu shāo xiǎo rén斗筲小人 |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 | 《剪燈余話·秋夕訪琵琶亭記》:“委任臣僚,非才者眾,如陳平章、姚平章,皆斗筲小人,而使之秉鈞軸,握兵符。” |
dòu jī zǒu mǎ斗雞走馬 | 斗雞賽馬。古代的賭博游戲。 | 《漢書·宣帝紀》:“[宣帝]受《詩》于東海澓中翁,高材好學,然亦喜游俠,斗雞走馬。” |
dǒu zhuǎn shēn héng斗轉參橫 | 北斗轉向,參星打橫。指天快亮的時候。 | 宋 韓元吉《水龍吟 題三峰閣詠英華女子》詞:“斗轉參橫,半簾花影,一溪寒水。” |
chǐ lǚ dǒu sù尺縷斗粟 | 粟:谷子。比喻兄弟不和或形容數量微小。 | 清·汪琬《新修至德廟碑》:“后世禮教既廢,錐刀之末,尺縷斗粟之微,靡所不爭。” |
shí chóng dòu shē石崇斗奢 | 石崇:晉朝人名。石崇與王愷比賽奢侈。形容奢侈浪費。 | |
chěng yán dòu sè逞妍斗色 | 形容花兒盛開,競相逞美。 | 《紅樓夢》第七九回:“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葦葉,也都覺搖搖落落,似有追憶故人之態,迥非素常逞妍斗色可比。” |
bù dòu tà gāng步斗踏罡 | 見“步罡踏斗”。 | 明·無名氏《李云卿》第四折:“書符咒水,全無作用,步斗踏罡,專一胡躧。” |
zuò kùn shòu dòu作困獸斗 | 雖受困頓,也要奮力相拼,抗爭不休。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斗,況國相乎!” |
tài shān běi dòu太山北斗 | 太山為五岳之首,北斗為眾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眾所崇仰的人。 | 宋·施德操《北窗炙輠》上卷:“歐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僅更作其序,何不識輕重也。” |
dòu jiǔ shuāng gān斗酒雙柑 | 唐馮贄《云仙雜記·俗耳針砭詩腸鼓吹》引《高隱外書》:“戴颙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后因以“斗酒雙柑”指春日勝游。 | 唐·馮贄《云仙雜記·俗耳針砭詩腸鼓吹》引《高隱外書》:“戴颙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 |
xì zhōng guān dǒu隙中觀斗 | 隙:縫隙。從門縫中觀看爭斗。比喻看不到整個情況。 | 宋·蘇軾《超然臺記》:“如隙中之觀斗,又烏知勝負之所在。” |
chē zài dǒu liáng車載斗量 | 載:裝載。用車裝;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車載”。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國 吳 韋昭《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 送一斗米救人,人會懷感恩。送一石米給人會使人貪得無厭而反目成仇。指對人幫助要看時機與對象。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是我們養他的不是了!” |
wén zhāng xīng dòu文章星斗 | 是文章之冠首,形容人文章寫得漂亮,超群出眾。 | 元·魏初《滿江紅·為雙溪丞相壽》詞:“元自有,談天口,初不負,經綸手,更詩書萬卷,文章星斗。” |
chǐ bǎn dòu shí尺板斗食 | 舊時形容小官位低祿少。 | 《梁書·王僧孺傳》:“久為尺板斗食之吏,以從皂衣黑綬之役。” |
zhàn tiān dòu dì戰天斗地 | 戰、斗:泛指斗爭。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 | |
shēn huí dǒu zhuǎn參回斗轉 | 參:參星;斗:北斗星。北斗轉向,參星回轉。指夜深。 | 宋 張孝祥《望江南》詞:“天近月明黃道冷,參回斗轉碧霄空。” |
kùn shòu yóu dòu困獸猶斗 | 困獸:被圍困的野獸;猶:還、仍;斗:搏斗。被圍困的野獸還要搏斗。比喻陷于絕境的失敗者還要頑抗。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斗,況國相乎!” |
liǎng hǔ gòng dòu兩虎共斗 | 斗:爭斗。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 |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yù bàng xiāng dòu鷸蚌相斗 | 同“鷸蚌相持”。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要之蠻觸相爭,原無關于輕重,鷸蚌相斗,要自互有損傷。” |
yí xīng huàn dǒu移星換斗 | 形容法術神妙或手段高超。 | 明 葉憲祖《團花鳳》第四折:“你道是移星換斗少人知,又誰知藏鸚隱鷺須見。”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七回:“縛怪擒魔稱第一,移星換斗鬼神愁。” |
dòu chún hé shé斗唇合舌 | 猶言耍嘴皮子,賣弄口才。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chù dòu mán zhēng觸斗蠻爭 | 觸和蠻。《莊子》寓言中蝸牛角上兩個小國。見《莊子·則陽》。后因以“觸斗蠻爭”喻為私利而爭斗。 | 清·尤侗《注云飛·十空曲》:“豎子英雄,觸斗蠻爭蝸角中。” |
rén wú mào xiàng,shuǐ wú dǒu liáng人無貌相,水無斗量 | 相:估量,評價。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 《慈禧太后演義》第三回:“人無貌相,水無斗量,西子向業浣紗,飛燕曾充婢役,我雖一貧家女,將來或得幸遇,也未可知。” |
míng zhēng àn dòu明爭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
dǎn rú dǒu dà膽如斗大 | 膽:膽量;斗:舊時的一種量器,容量為十升。膽子像斗一樣大。形容膽量極大。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
bā dǒu zhī cái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dǒu fāng míng shì斗方名士 | 斗方: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名士”。舊指冒充風雅的人。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
dòu jī zǒu gǒu斗雞走狗 | 斗:使相斗;走狗:唆使狗跑。做公雞打架、使狗賽跑的游戲。指舊時紈绔子弟、游手好閑的人的無恥游戲。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斗雞走狗。” |
luǎn yǔ shí dòu卵與石斗 | 雞蛋碰石頭。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敗。 | 漢 焦贛《易林 艮之損》:“卵與石斗,麋碎無疑。” |
yī tiān xīng dǒu一天星斗 | 比喻事情多而雜亂。 | 唐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雷霆馳號令,星斗煥文章。” |
liǎng hǔ xiāng dòu兩虎相斗 | 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斗。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二》:“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 |
dài rì dài dòu戴日戴斗 | 猶言普天之下。 | 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序》:“戴日戴斗,靡不來王。” |
yù xuè zhàn dòu浴血戰斗 | 浴血:渾身是血。形容頑強地拼死戰斗。 | 茅盾《向魯迅學習》:“不但鼓舞了當時在共產黨領導下浴血戰斗的革命群眾的士氣,也使廣大讀者從書本聯系到自己國家的現實,堅定了對革命的信仰。” |
dòu měi kuā lì斗美夸麗 | 指比賽美麗以爭勝。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民俗》:“有一等晚年后生,不體舊規,裹廳巾異服,三五為群,斗美夸麗,殊令人厭見。” |
kuā yán dòu yàn夸妍斗艷 | 以艷麗相夸耀爭勝。 | 宋·梅堯臣《莫登樓》詩:“夸妍斗艷目以偷,天寒酒醺誰爾儔。” |
lóng zhēng hǔ dòu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呂太后,枉以后龍爭虎斗,都是俺鸞交鳳友。” |
dǒu shāo zhī qì斗筲之器 | 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兩升。比喻氣量狹窄、見識短淺的人。 | 宋 曾慥《類說》引《使遼錄 南朝峭漢》:“弼曰:‘臣斗筲之器,不足道;本朝人材勝如臣者,車載斗量,安可數計!” |
kuā duō dòu mí夸多斗靡 | 原指寫文章以篇幅多、辭藻華麗夸耀爭勝,后也指比賽生動豪華奢侈。 | 唐 韓愈《送陳秀才彤序》:“讀書以為學,纘言以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
huàn dǒu yí xīng換斗移星 | 改變星斗的位置。比喻手段高超,神通廣大。 | 宋·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十七卷:“佛祖命脈,列圣鉗錘,換斗移星,經天緯地。” |
běi dǒu zhī zūn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貴。 | 唐·李又《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地出南關遠,天回北斗尊。” |
dòu shuǐ huó lín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diāo dǒu sēn yán刁斗森嚴 | 刁斗:古時行軍,在晚上敲擊以報時或報警的用具。森嚴:整肅,整飭。防衛嚴密。形容軍隊的營地戒備森嚴。 | |
dòu jī zǒu quǎn斗雞走犬 | 同“斗雞走狗”。 | 《戰國策·齊策一》:“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走犬、六博蹋踘者。” |
jī shēng é dòu雞聲鵝斗 | 比喻吵吵鬧鬧,彼此不和。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1回:“從今咱們兩個丟開手,省得雞聲鵝斗,叫別人笑話。” |
gōu xīn dòu jiǎo鉤心斗角 | 鉤:牽結。心:宮室的中心。斗:結合。角:檐角。原指建筑結構的交錯、精巧;后指各用心計;互相斗爭。 | 唐 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
dòu shāo chuān yú斗筲穿窬 | 筲:竹器,容十二升。斗筲:喻人氣度狹小,見識淺陋。穿:穿墻。窬:翻墻。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dǒu zhuǎn xīng yí斗轉星移 | 北斗轉換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形容時間的流逝;歲月的變遷。斗:北斗星;星:星辰。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閑云潭影日悠悠,物轉星移幾度秋。” |
jī jīn zhì dǒu積金至斗 | 積:聚;斗:北斗星。金子堆積得有北斗星那么高。形容積累的財物極多。 | 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億萬持衡價,錙銖挾契論。堆時過北斗,積處滿西園。” |
hǔ dòu lóng zhēng虎斗龍爭 | 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 元 金仁杰《追韓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紂起刀兵,謾說吳越相吞并,也不似這一場虎斗龍爭。” |
cái kuā bā dǒu才夸八斗 | 夸耀才華出眾。 | 清 李漁《閑情偶寄 詞曲 結構》:“吾謂技無大小,貴在能精……否則才夸八斗,胸號五車,為文僅稱點鬼之談,著書惟供覆瓿之用,雖多亦奚以為?” |
huí tiān yùn dòu回天運斗 | 猶言旋轉乾坤。 | 唐·張鼎《鄴城引》:“蕩海吞江制中國,回天運斗應南面。” |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二虎相斗,必有一傷 | 兩只兇惡的老虎爭斗起來,其中必有一只受傷。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激烈斗爭的結果,必有一方吃虧。 | 明·煙霞散人《斬鬼傳》第四回:“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傷,待他傷了一個,便容易了。” |
rì jìn dǒu jīn日進斗金 | 一天能收進一斗黃金。形容發大財。 | 《胡雪巖》:“這個職位,一望而知是日進斗金的好差使。” |
àn dòu míng zhēng暗斗明爭 | 暗里明里都在進行斗爭。常形容盡力爭權奪利。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七章:“南方的桂滇黔等小軍閥,暗斗明爭,弄得全中國民不聊生!中國政治真糟啦!” |
mǎn tiān xīng dǒu滿天星斗 | 星斗:星的總稱。布滿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雜亂。后形容文章華美。 | 唐 杜牧《華清宮三十韻》:“雷霆馳號令,星斗煥文章。” |
zhēng qí dòu yàn爭奇斗艷 | 互相爭斗,以新奇艷麗來取悅于他人。亦作“爭奇斗異”。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方物·芍藥譜》:“名品相壓,爭妍斗奇,故者未厭,而新者已盛。” |
dòu yàn zhēng fāng斗艷爭芳 | 競相比賽艷麗、散發芳香。 | 《白雪遺音·玉蜻蜓·游庵》:“斗艷爭芳惟粉黛,當年大小慕喬公。” |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不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折腰:下拜,彎腰行禮。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 |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wǔ dǒu zhé yāo五斗折腰 |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彎腰行禮。為微薄的俸祿而對上級卑躬屈膝。 |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
dòu yì jī yáng斗挹箕揚 | 比喻無實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為名。語出《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孔穎達疏:“言維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漿。” | 語出《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
dòu shuāng ào xuě斗霜傲雪 | 形容在嚴酷的環境中敢于斗爭,不屈不撓。 | |
bù gāng tà dǒu步罡踏斗 | 道士禮拜星宿、召遣神靈的一種動作。其步行轉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稱。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 《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孔明]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斗。” |
dòu liàng shāo jì斗量筲計 | 用斗量,用筲計。形容數量很多。 | 明·胡應麟《詩藪·雜編》:“南渡后,江湖流派,斗量筲計,風軌蕩然矣。” |
xiáng xīng bài dòu詳星拜斗 | 祭拜星斗。道教儀式之一。以此驅妖療疾。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零二回:“過了些時,果然賈珍患病。竟不請醫調治,輕則到園化紙許愿,重則詳星拜斗。” |
dǒu jiǔ bǎi piān斗酒百篇 | 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能飲酒善做詩;才情豪放銳敏。斗:古代盛酒器皿。 | 唐 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
jiān kǔ fèn dòu艱苦奮斗 | 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竭盡全力去工作或斗爭。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二章:“沒有中國共產黨在過去五十年間的艱苦奮斗,挽救新的亡國危險是不可能的。” |
dòu mèi zhēng yán斗媚爭妍 | 競相比賽嫵媚艷麗。 | 清·王韜《淞濱瑣話·畫船紀艷》:“[魚軒]中有二女,裝束艷冶……斗媚爭妍,堪稱雙絕。” |
zhēng yán dòu qí爭妍斗奇 | 形容百花盛開,競相化美。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方物·芍藥譜》:“名品相壓,爭妍斗奇,故者未厭,而新者已盛。州人相與驚異,交口稱說。” |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為了微薄的俸祿而彎腰行禮。比喻沒有骨氣。 |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zhēng yán dòu yàn爭妍斗艷 | 競相比美。 | 郭沫若《丁東草·石榴》:“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 |
zhēng qí dòu yì爭奇斗異 | 競相爭斗,標新立異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吟壇才子爭奇斗異,各獻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