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將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iáng jiàng zhī xià wú ruò bīng強將之下無弱兵 | 弱:軟弱。比喻好的領導能帶出好的部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強將之下無弱兵。恁樣的姐姐須得恁樣的梅香姐,方為廝稱。” |
jiāng qín bǔ zhuō將勤補拙 | 以勤奮彌補笨拙。 | 唐 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
hēng hā èr jiàng哼哈二將 | 佛教守護廟門的兩個金剛力士。比喻有權勢者手下的干將。 | 曾樸《孽海花》第32回:“曹夢蘭三字,比四金剛還要響亮,和琴樓夢的女主人花翠琴齊名,當時號稱‘哼哈二將’。” |
móu chén měng jiāng謀臣猛將 | 善于謀劃的文臣和勇猛善戰(zhàn)的將帥。 | 《晉書·石崇傳》:“先帝決獨斷之聰,奮神武之略,蕩滅逋寇,易于摧枯。然謀臣猛將,猶有致思竭力之效。” |
ǎi zi lǐ bá jiāng jūn矮子里拔將軍 | 從現(xiàn)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選擇最佳者。 | 清 石玉昆《小五義》第53回:“常言一句俗話說:‘矮子里選將軍。’” |
bài jiàng cán bīng敗將殘兵 | 指戰(zhàn)敗后剩余的兵將。同“殘兵敗將”。 | 明 無名氏《開詔救忠》楔子:“你雖然殺了我一陣,你的軍兵可也盡皆折損了,則剩下這一枝敗將殘兵。” |
jiàng yù liáng cái將遇良才 | 將:將領;良才:高才;本領高的人。多指雙方本領相當;能人碰上能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 |
kāng kǎi shū jiāng慷慨輸將 | 毫不吝嗇地捐獻財物幫助人。多用在對社會對群眾。 | 東漢·班固《漢書·晁錯傳》:“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輸將之費益寡。” |
zhǎn jiāng yì qí斬將刈旗 | 同“斬將搴旗”。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
zhōng chén liáng jiàng忠臣良將 | 忠實的大臣和優(yōu)秀的將帥。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襲人道:‘忠臣良將,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
xióng hǔ zhī jiàng熊虎之將 | 熊虎:猛獸。比喻勇猛善戰(zhàn)的將領。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
cǎo lǜ jiāng shì草率將事 | 見“草率從事”。 | 葉圣陶《〈葉圣陶文集〉自序》:“雖說不愿意十分撤爛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將事’產(chǎn)毛病總不能免。” |
gān chéng zhī jiàng干城之將 | 干城:盾牌和城墻,比喻捍衛(wèi)者。指保衛(wèi)國家的大將。 | 《詩經(jīng)·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孔叢子·居衛(wèi)》:“今君處戰(zhàn)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 |
jī jiàng fǎ激將法 | 用反話去激人,促使人決心去做的策略。 | 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一切敵人的‘挑戰(zhàn)書’,旁人的‘激將法’,都應束之高閣,置之不理,絲毫也不為其所動。” |
jiàng mén wú quǎn zǐ將門無犬子 | 將門:將、相的家庭。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不會有庸才俗輩。 | |
fēi jiàng shù jī飛將數(shù)奇 | 飛將,本作飛將軍,后指矯健敏捷的將領。數(shù)奇,即奇數(shù),俗稱單數(shù)。古人認為單數(shù)不吉利。比喻運氣不好,有能力但是沒有發(fā)揮能力的機會或環(huán)境。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shù)奇。” |
jīng bīng yǒng jiàng精兵勇將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zhàn)斗力很強的將士。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現(xiàn)受汝寧郡都統(tǒng)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將。” |
yù shān jiāng bēng玉山將崩 | 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體搖搖欲墜的樣子。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
jiāng jì jiù jì將計就計 | 利用對方的計策反過來向?qū)Ψ绞┯嫛?/td>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
sǔn jūn zhé jiàng損軍折將 | 猶損兵折將。兵士和將領都有損失。指作戰(zhàn)失利。 | 元 無名氏《樂毅圖齊》第一折:“不爭你和他相持,損軍折將,則不如緊守城池。” |
jiāng gōng zhé guò將功折過 | 同“將功折罪”。 |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既然他復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呵將功折過,饒了他項上一刀。” |
jiāng jī jiù jì將機就計 | 利用機會施行計謀。 | 元·朱凱《黃鶴樓》第三折:“我如今將機就計,著這漁翁推切鲙,走向前去,一劍刺了劉備。” |
jiāng xiōng bǐ dù將胸比肚 | 猶將心比心。 | 清·李漁《比目魚·偕亡》:“勸你自發(fā)良心將胸比肚。” |
bēn jūn zhī jiàng賁軍之將 | 賁:覆敗。打了敗仗的將領。 | 西漢·戴圣《禮記·射儀》:“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 |
jiāng xīn bǐ xīn將心比心 | 將: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別人的心地。比喻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 宋 朱熹《朱子語類》:“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 |
fǔ chē xiāng jiāng輔車相將 | 見“輔車相依”。 | 清·葉方藹《關隴平》詩:“面蜀肘涼,輔車相將。” |
xíng jiāng jiù mù行將就木 | 指人壽命已經(jīng)不長;快要進棺材了。行將:快要;木:棺材。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 |
jiāng wú zuò yǒu將無做有 | 見“將無作有”。 | 熊龍峰《張生彩鸞燈傳》:“常時節(jié)將無做有,幾回價送暖偷寒。” |
jiāng wú zuò yǒu將無作有 | 把沒有的事情當作有。 |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不要你將無來作有,則要你依前來依后。” |
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精兵強將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zhàn)斗力很強的將士。 | 《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
jiāng fēi yì fú將飛翼伏 | 翼:翅膀。伏:收攏。鳥在將要飛起的時候,先收攏翅膀。比喻在大的舉動之前,總是要先潛伏收斂。 | |
jiāng gōng zhé zuì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元 無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權饒你將功折罪,點起人馬,隨我追趕出來。” |
dà shà jiāng qīng大廈將傾 | 高大的房屋即將倒塌。比喻即將崩潰的形勢。 | 明 梁辰魚《浣紗記 論俠》:“我一身去國常回顧,若使齊事了便歸鄉(xiāng)土,只怕有大廈將傾,一木怎扶!” |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 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 清·壯者《掃迷帚》第24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
dà shù jiāng jūn大樹將軍 | 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 《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 禎祥:吉兆。國家興盛必定有某種征兆。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
hóng hú jiāng zhì鴻鵠將至 | 鴻鵠:天鵝。指學習不專心。現(xiàn)表示將有所得。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
jiāng gōng bǔ guò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guò wǔ guān,zhǎn liù jiàng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 |
fù jūn shā jiāng覆軍殺將 | 覆:消滅。消滅軍隊,殺死大將。 | 戰(zhàn)國·齊·孫臏《孫臏兵法·月戰(zhàn)》:“故戰(zhàn)之道,有多殺人而不得將卒者,有得將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軍者,有覆軍殺將者。” |
yī jiàng chéng gōng wàn gǔ kū一將成功萬骨枯 | 指一個將帥功成名就要以上萬人的死亡為代價。 | 洪楝園《后南柯·甲陣》:“一將成功萬骨枯,手提髑髏血模糊。” |
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 姑:暫且。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魏策》:“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
bīng bài jiàng wáng兵敗將亡 | 兵:軍隊。軍隊打敗仗,將官陣亡。形容作戰(zhàn)失敗。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來此相投,是鳩奪鵲巢之意也。” |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zhàn),不必事先請戰(zhàn)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zhàn)。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強將手下無弱兵 | 有本領的將領手下沒有懦弱的兵。比喻好的領導必然能帶出好的部屬。 | 宋 蘇軾《題連公壁》:“俗語云:‘強將手下無弱兵’,真可信。” |
qiān qí qǔ jiàng搴旗取將 | 拔取敵旗,斬殺敵將。形容勇猛善戰(zhàn)。 | 《吳子 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 |
jiàng yǒng bīng qiáng將勇兵強 | 將:將領;兵:士卒。將領和士兵都英勇頑強。形容軍隊戰(zhàn)斗力很強。 |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二折:“你道我將勇兵強有誰及,爭奈待罪犯歇馬在這云州地。” |
zhǎn jiàng duó qí斬將奪旗 | 砍殺敵將,拔取敵旗。形容勇猛善戰(zhàn)。同“斬將搴旗”。 | 《群音類選 官腔類 八義記 拷問如姬》:“只消受得瘞粉埋香,索強似斬將奪旗。” |
dēng tán bài jiàng登壇拜將 | 比喻指任命將帥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腦人物。 | 唐 楊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貞觀八年詔特進代國公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登壇拜將,授鉞行師。” |
jiāng duó gū yǔ將奪固與 | 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固,同“姑”。 | 先秦 李耳《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
hán xìn jiàng bīng韓信將兵 | 韓信:劉邦的將軍;將:統(tǒng)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bèi wèi jiàng xiàng備位將相 | 備位:充數(shù),徒有其位。指白占據(jù)將相要位。 | 東漢·班固《漢書·蕭望之傳》:“吾嘗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 |
bīng wēi jiàng guǎ兵微將寡 | 微、寡:少。兵少將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他兄弟雖多,兵微將寡。” |
jiàng yù liáng cái將遇良材 | 良材:本領高的人。大將遇上本領高的人。比喻兩雄爭斗,本領相當。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四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真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材好用功。” |
ēn jiāng chóu bào恩將仇報 | 將:拿;把;報:報答。受了別人的恩惠卻用仇恨來報答。形容忘恩負義。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 |
qiǎn jiāng diào bīng遣將調(diào)兵 | 見“遣兵調(diào)將”。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0回:“你既是昆侖之士,理當遣將調(diào)兵,共決雌雄。” |
bīng bù yóu jiàng兵不由將 | 比喻下級不服從上級的指揮。 | 明·徐渭《續(xù)英烈傳》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風大呼縱擊。南兵亂慌慌,只覺風聲皆兵,哪里還敢戀戰(zhàn)。遂兵不由將,將不顧兵,各各奔潰。” |
jiàng guǎ bīng wéi將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敗。兵少將少。形容兵力薄弱。 | 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然劉備將寡兵微,我則彼立劉朝,復興漢世,非小官之能。” |
xiè jiàng xiā bīng蟹將蝦兵 | 古代神怪小說里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婁羅。 | 趙樸初《如夢令·蔣匪幫“反攻大陸”》:“隔岸蚊喧蠅哄,蟹將蝦兵齊動。” |
jiāng yù duó zhī,bì gù yǔ zhī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 欲:打算;固:通“姑”,姑且;與:給予。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兵來將迎,水來土堰 | 指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 元 高文秀《澠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里領兵與他交鋒。” |
guó jiāng bù guó國將不國 | 國家將無法維持下去了。指國家的局勢很壞,有亡國的危險。 | 清 曾樸《孽海花》第32回:“國將不國,這才是糊涂到底呢!” |
xié rén zhuō jiàng挾人捉將 | 挾:挾制。在戰(zhàn)斗中能夠制服敵人,活捉其將領。 | 元·李文蔚《蔣神靈應》楔子:“挾人捉將干般勇。武藝精熟敢戰(zhàn)爭。” |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存:存留;附:附著。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yī jià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一將功成萬骨枯 | 指一個將帥功成名就要以上萬人的死亡為代價。 |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詩:“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 《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tǒng)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qiān qí zhǎn jiàng搴旗斬將 | 拔取敵旗,斬殺敵將。 | 《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斬將,必有能者。” |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 敵:對抗;堰:攔河壩。敵人來了派將軍抵擋,大水來了用土去掩蓋。比喻針鋒相對,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 元 無名氏《云臺門》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兵就隨著我來,不可延遲也。” |
shǐ yáng jiàng láng使羊?qū)⒗?/a> | 將:統(tǒng)率,指揮。派羊去指揮狼。比喻不足以統(tǒng)率指揮。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這要壞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qū)⒗且病!?/td> |
jiāng gōng dǐ zuì將功抵罪 | 用功勞來抵罪。 | |
bīng duō jiàng guǎng兵多將廣 | 兵將眾多。形容軍隊人員多,兵力強大。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憑著俺這里兵多將廣,馬壯人強,量吳國姬光到的那里,就怕著他哩?” |
háo lí zhī chā,jiāng zhì qiān lǐ豪厘之差,將致千里 | 豪:通“毫”;厘:很小的計量單位;差:差異;致:招引。指極其微小的差錯,最終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 《晉書·陶侃傳》:“然某等區(qū)區(qū),實恐理失于內(nèi),事敗于外,豪厘之差,將致千里,使荊蠻乖離,西嵎不守,唇亡齒寒,侵逼無限也。” |
jiāng lǐ dài táo將李代桃 | 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頂替。 | 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樓》:“貞麗從良,香君守節(jié),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馬舅之威,將李代桃,一舉四得,倒也是個妙計。” |
bīng yǒng jiàng měng兵勇將猛 | 士兵勇敢,將帥勇猛。形容戰(zhàn)斗力很強。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6回:“訴說宋江等兵勇將猛,折了五將,全軍覆沒,特來懇告元帥,借兵報仇。” |
guò guān zhǎn jiàng過關斬將 | 比喻不斷戰(zhàn)勝對手與克服困難。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漢末三國時,關云長獨行千里,過五關斬六將,護著兩位皇嫂,直到古城與劉皇叔相會。” |
dà shà jiāng diān大廈將顛 | 喻情勢危急,頻臨崩潰。 | 隋·王通《中說·事君》:“[文中子]退而謂董常曰:‘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
qiāng bó zhī zhù將伯之助 | 將:請求;伯:長者。請求長者幫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 《詩經(jīng)·小雅·正月》:“載輸爾載,將伯助予。” |
jiāng xiā diào biē將蝦釣鱉 | 喻占人便宜。 | 宋·王君玉《雜纂續(xù)》:“寄槽養(yǎng)馬,將蝦釣鱉。” |
sù jiàng jiù zú宿將舊卒 | 宿將:有豐富經(jīng)驗的老將。指有豐富經(jīng)驗的將領和士兵。 |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雖賢不乏世,宿將舊卒,猶習戰(zhàn)也。” |
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將欲取之,必姑予之 | 姑:暫且。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予之。’” |
jiāng qǔ gù yǔ將取固予 | 見“將奪固與”。 | 《大宋宣和遺事》后集:“李綱輩勤王之師四集,且為將取固予之謀,才得許割三鎮(zhèn)詔書,且班師退去。” |
guān xī chū jiàng,guān dōng chū xiàng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qū),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虞詡傳》:“諺曰:‘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余州。” |
zhǎn jiàng qiān qí斬將搴旗 | 搴:拔取。拔取敵旗,斬殺敵將。形容勇猛善戰(zhàn)。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斗乎?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 |
qiǎn bīng diào jiàng遣兵調(diào)將 | 猶調(diào)兵遣將。亦作“遣將調(diào)兵”、“遣將征兵” | 《禪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說延州府丞湯思忠遣兵調(diào)將已定,然后自領馬步軍兵,離寨伺候。” |
dì wáng jiàng xiàng帝王將相 |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將。指封建時代上層統(tǒng)治者。 | 《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日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qǐng jiàng bù rú jī jiàng請將不如激將 | 指用話語刺激別人去干事要比正面請他去干事來得好。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請將不如激將,等我激他一激。” |
bīng qiáng jiàng měng兵強將猛 | 兵力強盛,將領勇猛。形容軍力強大。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4回:“對眾商議,一面差人往威勝晉王處,說宋江等兵強將猛,難以抵敵,乞添差良將鎮(zhèn)守,庶保無虞。” |
shì jiāng qù rǔ逝將去汝 | 訣別之辭。 | |
shēn jiāng jiù mù身將就木 | 將:快要;就:趨,進;木;棺材。指人壽命已經(jīng)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2回:“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禮義廉恥,直至身將就木,還遺命叫兒子薄殯殮,勿治喪,勿禮懺。” |
guān dōng chū xiàng,guān xī chū jiàng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qū),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 《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 |
jiāng běn qiú lì將本求利 | 用本錢謀求利潤。 | 元·無名氏《朱砂擔》楔子:“孩兒待將些小本錢到江西南昌地面做些買賣,一來是躲避逃災,二來是將本求利。” |
jiāng shùn qí měi將順其美 | 將順:隨勢相助。美:好事,美德。順勢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順從其美”。 | 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
shén bīng tiān jiāng神兵天將 | 比喻英勇善戰(zhàn)、行動迅捷的軍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5回:“只見風盡隨著宋軍亂滾,半空中又是一聲霹靂,無數(shù)神兵天將,殺將下來。” |
qí féng dí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zhàn)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清·無名氏《說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兩人大戰(zhàn)三十余合。” |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
qiǎn jiāng zhēng bīng遣將征兵 | 見“遣兵調(diào)將”。 | 蔡東藩《南北史通俗演義》第七回:“原來魏主嗣欲乘喪南侵,報復舊怨,因?qū)⑺问穲?zhí)回,即日遣將征兵,進攻滑臺。” |
jìng pán jiāng jūn凈盤將軍 | 盤:盤子。指十分貪吃的人。 |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凈盤將軍,若有人請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將各樣好下飯,狼餐虎噬,則一頓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號為凈盤將軍。” |
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毫末不札,將尋斧柯 | 比喻禍害萌生時若不重視,釀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 《孔子家語 觀周》:“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wǎng)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王肅注:“札,拔也;尋,用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