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將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iāng běn tú lì將本圖利 | 將:拿;本:本錢;圖:謀取;利:利潤。利用本錢謀求利潤。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債的圖例,也則是將本圖利。” |
jiāng xiōng bǐ dù將胸比肚 | 猶將心比心。 | 清·李漁《比目魚·偕亡》:“勸你自發良心將胸比肚。” |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jìng pán jiāng jūn凈盤將軍 | 盤:盤子。指十分貪吃的人。 |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凈盤將軍,若有人請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將各樣好下飯,狼餐虎噬,則一頓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號為凈盤將軍。” |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存:存留;附:附著。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xié rén zhuō jiàng挾人捉將 | 挾:挾制。在戰斗中能夠制服敵人,活捉其將領。 | 元·李文蔚《蔣神靈應》楔子:“挾人捉將干般勇。武藝精熟敢戰爭。” |
guó zhī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 妖孽:妖魔鬼怪。國家將要滅亡必定有某種征兆。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
pò jūn shā jiāng破軍殺將 | ①軍被破,將被殺。謂全軍覆沒。②攻破敵軍,殺死敵將。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昔者,齊人伐楚,戰勝,破軍殺將,再辟千里。” |
qiǎn jiāng diào bīng遣將調兵 | 見“遣兵調將”。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0回:“你既是昆侖之士,理當遣將調兵,共決雌雄。” |
fēi jiàng jī shù飛將奇數 | 飛將:漢朝名將李廣;奇數:命運不好。泛指人不走運。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奇。” |
dà shù jiāng jūn大樹將軍 | 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 《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zhǎn jiāng yì qí斬將刈旗 | 同“斬將搴旗”。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
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lǎo zhī jiāng zhì老之將至 | 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 宋·陳亮《謝胡參政啟》:“少不如人,所向墻壁;老之將至,乃罣網羅。” |
zhé chōng jiāng jūn折沖將軍 | 折沖:挫退敵方的戰車。三國時魏國大將樂進的封號。指英勇無比的人。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折沖將軍樂進。” |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
zhǎn jiàng qiān qí斬將搴旗 | 搴:拔取。拔取敵旗,斬殺敵將。形容勇猛善戰。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斗乎?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 |
xiè jiàng xiā bīng蟹將蝦兵 | 古代神怪小說里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婁羅。 | 趙樸初《如夢令·蔣匪幫“反攻大陸”》:“隔岸蚊喧蠅哄,蟹將蝦兵齊動。” |
jiāng fēi yì fú將飛翼伏 | 翼:翅膀。伏:收攏。鳥在將要飛起的時候,先收攏翅膀。比喻在大的舉動之前,總是要先潛伏收斂。 | |
qiáng jiàng zhī xià wú ruò bīng強將之下無弱兵 | 弱:軟弱。比喻好的領導能帶出好的部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強將之下無弱兵。恁樣的姐姐須得恁樣的梅香姐,方為廝稱。” |
shǐ yáng jiàng láng使羊將狼 | 將:統率,指揮。派羊去指揮狼。比喻不足以統率指揮。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這要壞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 |
jiàng yù liáng cái將遇良才 | 將:將領;良才:高才;本領高的人。多指雙方本領相當;能人碰上能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 |
jiāng xiā diào biē將蝦釣鱉 | 喻占人便宜。 | 宋·王君玉《雜纂續》:“寄槽養馬,將蝦釣鱉。” |
bīng qiáng jiàng měng兵強將猛 | 兵力強盛,將領勇猛。形容軍力強大。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4回:“對眾商議,一面差人往威勝晉王處,說宋江等兵強將猛,難以抵敵,乞添差良將鎮守,庶保無虞。” |
shì jiāng qù rǔ逝將去汝 | 訣別之辭。 | |
qiǎn bīng diào jiàng遣兵調將 | 猶調兵遣將。亦作“遣將調兵”、“遣將征兵” | 《禪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說延州府丞湯思忠遣兵調將已定,然后自領馬步軍兵,離寨伺候。” |
fù jūn shā jiāng覆軍殺將 | 覆:消滅。消滅軍隊,殺死大將。 | 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月戰》:“故戰之道,有多殺人而不得將卒者,有得將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軍者,有覆軍殺將者。” |
qiǎn jiāng zhēng bīng遣將征兵 | 見“遣兵調將”。 | 蔡東藩《南北史通俗演義》第七回:“原來魏主嗣欲乘喪南侵,報復舊怨,因將宋史執回,即日遣將征兵,進攻滑臺。” |
xīn bìng hái jiāng xīn yào yī心病還將心藥醫 | 心里的憂慮或精神負擔必須消除造成這種精神負擔的因素。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鳳簫女誘東墻》:“真心病還將心藥醫也。” |
jiāng duó gū yǔ將奪固與 | 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固,同“姑”。 | 先秦 李耳《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
dēng tán bài jiàng登壇拜將 | 比喻指任命將帥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腦人物。 | 唐 楊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貞觀八年詔特進代國公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登壇拜將,授鉞行師。” |
hóng hú jiāng zhì鴻鵠將至 | 鴻鵠:天鵝。指學習不專心。現表示將有所得。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
jiāng tiān jiù dì將天就地 | 謂以高就低。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傷,小可承娘子錯愛,將天就地,求之不得,豈敢推托?” |
sù jiàng jiù zú宿將舊卒 | 宿將:有豐富經驗的老將。指有豐富經驗的將領和士兵。 |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雖賢不乏世,宿將舊卒,猶習戰也。” |
qiān qí zhǎn jiàng搴旗斬將 | 拔取敵旗,斬殺敵將。 | 《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斬將,必有能者。” |
zhōng chén liáng jiàng忠臣良將 | 忠實的大臣和優秀的將帥。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襲人道:‘忠臣良將,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
bīng lǎo jiàng jiāo兵老將驕 | 老:衰。士兵疲憊,將領驕傲。 | 元·鄭廷玉《楚昭王》第四折:“我想子胥深入敵境,兵老將驕,可不戰而破。” |
yù shān jiāng bēng玉山將崩 | 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體搖搖欲墜的樣子。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
shén bīng tiān jiāng神兵天將 | 比喻英勇善戰、行動迅捷的軍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5回:“只見風盡隨著宋軍亂滾,半空中又是一聲霹靂,無數神兵天將,殺將下來。” |
jiāng xìn jiāng yí將信將疑 | 將:又;且。有些相信;又有些懷疑。形容對事物的看法處于猶豫不決的狀態。 | 唐 李華《吊古戰場文》:“其存其沒,家莫聞之;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
xiàng mén yǒu xiàng,jiàng mén yǒu jiàng相門有相,將門有將 | 相:宰相、丞相、相國。指宰相和大將之家的子孫能夠繼承父業,有將相的才能。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
bō jí jiāng fù剝極將復 | 剝卦陰盛陽衰,復卦陰極而陽復。比喻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 清 沉德潛《說詩晬語》卷上:“隋煬帝艷情篇什,同符后主,而邊塞諸作,鏗然獨異,剝極將復之候也。” |
jiāng qǔ gù yǔ將取固予 | 見“將奪固與”。 | 《大宋宣和遺事》后集:“李綱輩勤王之師四集,且為將取固予之謀,才得許割三鎮詔書,且班師退去。” |
jiàng mén chū jiàng將門出將 | 將門:世代為將帥的人家。指將帥家門出將帥。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6回:“有子如此,可謂將門出將矣。” |
guān xī chū jiàng,guān dōng chū xiàng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虞詡傳》:“諺曰:‘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余州。” |
cán bīng bài jiàng殘兵敗將 | 殘:殘余的;不完整的;敗:輸。剩下的士兵;打敗的將官。形容損失慘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戰斗力的軍隊。也作“殘兵敗卒”、“敗將殘兵”。 |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如今追擊殘兵敗將,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
chū jiàng rù xiàng出將入相 | 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 北魏《元英墓志》:“出將入相,朝望攸居。” |
gān chéng zhī jiàng干城之將 | 干城:盾牌和城墻,比喻捍衛者。指保衛國家的大將。 | 《詩經·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孔叢子·居衛》:“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 |
zhù tán bài jiàng筑壇拜將 | 指仰仗賢能。 | 《漢書 高帝紀上》:“漢王齊戒設壇場,拜信(韓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元 王實甫《西廂記 第三本》第一折:“計將安在?小生當筑壇拜將。” |
bài jiàng fēng hóu拜將封侯 | 拜為將領,封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極品。 | 元 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貧寒常受,紅塵火,今日個拜將封侯,才得個功名成就。” |
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精兵強將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 《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
zhuō jiāng guān lǐ qù捉將官里去 | 指被朝廷、官府捉去。 | 宋·趙令榁《侯鯖錄》第六卷:“樸言:‘獨臣妻有詩一首云: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朝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 |
jiāng qín bǔ zhuō將勤補拙 | 以勤奮彌補笨拙。 | 唐 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
fú lǎo jiāng yòu扶老將幼 | 扶:挽著。攙著老人,領著小孩。 | 宋·陸游《董逃行》詩:“逾城散走墜空壕,扶老將幼山中號。” |
jiāng běn qiú cái將本求財 | 見“將本求利”。 | 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將本求財,在家出外,諸般兒快。” |
jiàng yǒng bīng xióng將勇兵雄 | 將:將領;兵:士卒;雄:強有力。將領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軍隊戰斗力很強。 | 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憑著俺人強馬壯,將勇兵雄,覷劉玄德兵微將寡,一鼓而下,這一去必然平新野樊城。” |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jiāng gōng bǔ guò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guò wǔ guān,zhǎn liù jiàng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 |
jiàng yǒng bīng qiáng將勇兵強 | 將:將領;兵:士卒。將領和士兵都英勇頑強。形容軍隊戰斗力很強。 |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二折:“你道我將勇兵強有誰及,爭奈待罪犯歇馬在這云州地。” |
jiāng cuò jiù cuò將錯就錯 | 將:依順;順從;就:遷就。既然錯了;索性就順著錯誤做下去。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道楷禪師》:“祖師已是錯傳,山僧已是錯說,今日不免將錯就錯,曲為今時。” |
zhuō jiàng xié rén捉將挾人 | 挾:挾制。在戰斗中能夠制服敵人,活捉其將領。 | 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四折:“枉了他父子每舍死忘生,苦征惡戰,扯鼓奪旗,捉將挾人。” |
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將欲取之,必姑予之 | 姑:暫且。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予之。’” |
wàng yǎn jiāng chuān望眼將穿 | 見“望眼欲穿”。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將穿,既蒙壯士厚恩完聚,得早還家為幸。” |
jì jiāng ān chū計將安出 | 計:計策;計謀;安:怎樣。計謀將怎樣制定呢?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 |
lín dí yì jiàng臨敵易將 | 易:改變,變換。臨到作戰之前調換將領。 | 《隋書·李德林傳》:“且臨敵代將,自古所難,樂毅所以辭燕,趙括以之敗趙。” |
jiāng wú zuò yǒu將無作有 | 把沒有的事情當作有。 |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不要你將無來作有,則要你依前來依后。” |
měng jiàng rú yún,móu chén shì yǔ猛將如云,謀臣似雨 | 指文臣武將很多,勢力強大。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況他那里雄兵十萬,甲士千員,猛將如云,謀臣似雨。” |
qiān qí lǔ jiàng搴旗虜將 | 搴:拔取;虜:俘獲。拔取敵旗,斬殺敵將。形容勇猛善戰。 | 宋·崔伯易《感山賦》:“乘間薄人,肝腦涂地,以搴旗虜將而為樂。” |
chū rù jiāng xiāng出入將相 | 猶出將入相。 | 宋·歐陽修《相州盡錦堂記》:“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 |
jiāng lǐ dài táo將李代桃 | 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頂替。 | 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樓》:“貞麗從良,香君守節,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馬舅之威,將李代桃,一舉四得,倒也是個妙計。” |
sǔn jūn zhé jiàng損軍折將 | 猶損兵折將。兵士和將領都有損失。指作戰失利。 | 元 無名氏《樂毅圖齊》第一折:“不爭你和他相持,損軍折將,則不如緊守城池。” |
yī jià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一將功成萬骨枯 | 指一個將帥功成名就要以上萬人的死亡為代價。 |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cán jūn bài jiàng殘軍敗將 | 戰敗后殘余的兵將。同“殘兵敗將”。 | 明 無名氏《開昭救忠》第二折:“看了我這些殘軍敗將,你都殺了,倒也是個干凈。” |
bēn jūn zhī jiàng賁軍之將 | 賁:覆敗。打了敗仗的將領。 | 西漢·戴圣《禮記·射儀》:“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 |
jìn pán jiāng jūn盡盤將軍 | 盡:完;盤:盤子。指十分貪吃的人。 |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一折:“他兩個把盞兒吞,直吃的醉醺醺,吃的來東倒西歪,盡盤將軍。” |
bài bīng zhé jiàng敗兵折將 | 折:損失。軍士和將領都遭到損失。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6回:“袁本初敗兵折將。” |
tiān shén tiān jiàng天神天將 | 神話中天神的兵將。指神奇的力量或所向無敵的軍隊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1回:“他們老遠的瞧著,一定當是天神天將來了,不要說是打強盜,就是去打外國人,外國人從來沒有見過,見了也是害怕的。” |
jiāng běn qiú lì將本求利 | 用本錢謀求利潤。 | 元·無名氏《朱砂擔》楔子:“孩兒待將些小本錢到江西南昌地面做些買賣,一來是躲避逃災,二來是將本求利。” |
bīng duō jiàng guǎng兵多將廣 | 兵將眾多。形容軍隊人員多,兵力強大。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憑著俺這里兵多將廣,馬壯人強,量吳國姬光到的那里,就怕著他哩?” |
jiāng gōng zhé guò將功折過 | 同“將功折罪”。 |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既然他復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呵將功折過,饒了他項上一刀。” |
bài jiàng cán bīng敗將殘兵 | 指戰敗后剩余的兵將。同“殘兵敗將”。 | 明 無名氏《開詔救忠》楔子:“你雖然殺了我一陣,你的軍兵可也盡皆折損了,則剩下這一枝敗將殘兵。” |
bīng yǒng jiàng měng兵勇將猛 | 士兵勇敢,將帥勇猛。形容戰斗力很強。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6回:“訴說宋江等兵勇將猛,折了五將,全軍覆沒,特來懇告元帥,借兵報仇。” |
dà shà jiāng qīng大廈將傾 | 高大的房屋即將倒塌。比喻即將崩潰的形勢。 | 明 梁辰魚《浣紗記 論俠》:“我一身去國常回顧,若使齊事了便歸鄉土,只怕有大廈將傾,一木怎扶!” |
qiāng bó zhī zhù將伯之助 | 將:請求;伯:長者。請求長者幫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 《詩經·小雅·正月》:“載輸爾載,將伯助予。” |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 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 清·壯者《掃迷帚》第24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
hán xìn jiàng bīng韓信將兵 | 韓信:劉邦的將軍;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měng jiàng rú yún,móu chén rú yǔ猛將如云,謀臣如雨 | 指文臣武將很多,勢力強大。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1回:“與其坐承大統,兵精糧足,手下猛將如云,謀臣如雨。” |
hēng hā èr jiàng哼哈二將 | 佛教守護廟門的兩個金剛力士。比喻有權勢者手下的干將。 | 曾樸《孽海花》第32回:“曹夢蘭三字,比四金剛還要響亮,和琴樓夢的女主人花翠琴齊名,當時號稱‘哼哈二將’。” |
guó jiāng bù guó國將不國 | 國家將無法維持下去了。指國家的局勢很壞,有亡國的危險。 | 清 曾樸《孽海花》第32回:“國將不國,這才是糊涂到底呢!” |
bīng bài jiàng wáng兵敗將亡 | 兵:軍隊。軍隊打敗仗,將官陣亡。形容作戰失敗。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來此相投,是鳩奪鵲巢之意也。” |
háo lí zhī chā,jiāng zhì qiān lǐ豪厘之差,將致千里 | 豪:通“毫”;厘:很小的計量單位;差:差異;致:招引。指極其微小的差錯,最終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 《晉書·陶侃傳》:“然某等區區,實恐理失于內,事敗于外,豪厘之差,將致千里,使荊蠻乖離,西嵎不守,唇亡齒寒,侵逼無限也。” |
háo lí bù fá,jiāng yòng fǔ kē豪厘不伐,將用斧柯 | 豪,通“毫”。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釀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 《史記 蘇秦列傳》:“《周書》曰:‘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厘不伐,將用斧柯,前慮不定,將有大患,將奈之何?’” |
xiā bīng xiè jiàng蝦兵蟹將 | 古代神怪小說里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嘍羅。 | 明 吳承恩《西游記》:“東海龍王敖廣急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 |
fēi jiàng shù jī飛將數奇 | 飛將,本作飛將軍,后指矯健敏捷的將領。數奇,即奇數,俗稱單數。古人認為單數不吉利。比喻運氣不好,有能力但是沒有發揮能力的機會或環境。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奇。” |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不知老之將至 | 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形容人專心工作,心懷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 《論語 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jiāng wú zuò yǒu將無做有 | 見“將無作有”。 | 熊龍峰《張生彩鸞燈傳》:“常時節將無做有,幾回價送暖偷寒。” |
tiān bīng shén jiàng天兵神將 | 比喻英勇善戰,行動迅捷的軍隊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5回:“北軍追趕上來,正在萬分危急,猛見宋寨中一道金光射來,把風砂沖散,那些天兵神將,都亂紛紛墮落陣前。” |
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毫末不札,將尋斧柯 | 比喻禍害萌生時若不重視,釀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 《孔子家語 觀周》:“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王肅注:“札,拔也;尋,用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