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88 個顏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fàn yán gǎn jiàn犯顏敢諫 |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諫:以直言規(guī)勸。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yán)而極力規(guī)勸 | 唐·劉蕡《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臣誠不佞,有匡國致君之術(shù),無位而不得行;有犯顏敢諫之心,無路而不得達。” |
huá fà cāng yán華發(fā)蒼顏 | 顏:容顏。頭發(fā)花白,面容蒼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 | 宋·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 |
lǜ bìn zhū yán綠鬢朱顏 | 形容年輕美好的容顏,借指年輕女子。 | 宋 晏殊《少年游》詞:“綠鬢朱顏,道家裝束,長似少年時。” |
wú yán luò sè無顏落色 | 失色,面無人色。 |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唬得他無顏落色,驚得他手腳難抬。” |
lóng yán fèng zī龍顏鳳姿 | 指帝王之相。 | 唐·韓偓《迷樓記》:“陛下享天下之富貴,圣貌軒逸,龍顏鳳姿,而不自愛重。” |
zhèng yán lì sè正顏厲色 | 顏:臉色。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yán)厲。 | 明 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誠辭直,正顏厲色,不作偽飾,以為心害。” |
cāng yán bái fà蒼顏白發(fā) | 顏:容顏。面容蒼老,滿頭白發(fā)。 |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
hè fà tóng yán鶴發(fā)童顏 | 鶴發(fā):白白的頭發(fā);童顏:紅紅的面色。滿頭白發(fā);面色像孩童一樣紅潤。形容老年人氣色好;有精神。 | 唐 田穎《玉山堂詩文集 夢游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fā)童顏古無比。” |
zhū yán cuì fā朱顏翠發(fā) | 同“朱顏綠發(fā)”。 | 宋·周邦彥《西平樂》詞:“追念朱顏翠發(fā),曾到處,故地使人嗟。” |
chá yán guān sè察顏觀色 | 觀察別人的臉色,以揣摩其心意。 | 清 唐甄《潛書 食難》:“吾老矣,豈能復(fù)俯首于他人之宇下,察顏觀色,以求無拂于人,吾不能也。” |
tóng yán hè fà童顏鶴發(fā) | 顏:臉色。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發(fā),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5回:“策見其人,童顏鶴發(fā),飄然有出世之姿。” |
hào shǒu cāng yán皓首蒼顏 | 皓:白色的樣子;首:頭發(fā);顏:面孔。雪白的頭發(fā),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 明·無名氏《午時牌》第一折:“相當(dāng)初太公垂釣,伊尹耕鋤,垂釣的皓首蒼顏安社稷,耕鋤的盡心竭力定寰區(qū)。” |
xiān yì chéng yán先意承顏 | 同“先意承志”。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未知養(yǎng)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 |
bái fà zhū yán白發(fā)朱顏 | 顏:臉色。頭發(fā)斑白,臉色通紅。形容老人容光煥發(fā)。 | 明 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二折:“綠衣黃里顛倒用,白發(fā)朱顏喜怒看。” |
jì yán wú suǒ寄顏無所 | 臉面沒有地方放。猶言無地自容。 | 《晉書·蔡謨傳》:“[蔡謨]遷侍中、司徒,上疏讓曰:‘伏自惟省,惜階謬恩,……上虧圣朝棟隆之舉,下增微臣覆餗之釁,惶懼戰(zhàn)灼,寄顏無所。’” |
yán gǔ liǔ jīn顏骨柳筋 | 見“顏筋柳骨”。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此書顏骨柳筋,無一筆不合法。” |
bì xī nú yán婢膝奴顏 | 形容卑躬屈膝諂媚奉承的奴才相。參見“奴顏婢膝”。 | 清 鈕琇《觚剩續(xù)編 簡公雪冤》:“他日僥幸立朝,則婢膝奴顏,汝必安為之矣。” |
hóng yán bó mìng紅顏薄命 | 舊指美貌女子不是早死;就遇不到好人或生活多磨難。紅顏:美貌女子;薄命:命運不好。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三折:“知他是今世是前生,總則我紅顏薄命。” |
xiào zhú yán kāi笑逐顏開 | 笑得使面容舒展開來。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逐:驅(qū)使;顏:臉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母親方才轉(zhuǎn)憂為喜,笑逐顏開道:\'虧得兒子崢嶸有日,奮發(fā)有時。” |
chóu yán nǎn sè愁顏赧色 | 赧:羞慚臉紅。面帶愁容和愧色。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0回:“宋江、盧俊義出內(nèi),卸了公服檏頭,上馬回營,面有愁顏赧色。” |
yú chǔ ōu yán虞褚歐顏 | 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古代四位書法家。泛指楷書的各種流派。 | 陸士諤《續(xù)孽海花》第39回:“北海的字,與虞褚歐顏同出羲、獻之門,惟各各變化,獨立一格。” |
kàng yán wéi shī抗顏為師 |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tài)度嚴(yán)正不屈。為師:為人師表。不為他人所制約,不為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為學(xué)習(xí)的榜樣。 |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學(xué),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
hòu yán wú chǐ厚顏無恥 | 顏:臉面;臉皮。臉皮厚;不知羞恥。 | 《詩經(jīng)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豈可使芳杜厚顏,薛荔蒙恥。” |
yán jīn liǔ gǔ顏筋柳骨 | 顏: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唐代書法家柳公權(quán)。指顏柳兩家書法挺勁有力,但風(fēng)格有所不同。也泛稱書法極佳。 | 宋·范仲淹《祭石學(xué)士文》:“曼卿之筆,顏筋柳骨。” |
zhèng yán lì yán正言厲顏 | 見“正言厲色”。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回:“錢典史聽了這話,便正言厲顏的對他說道:‘世兄!用到這樣管家,你做主人的總要有點主人的威勢才好。’” |
tiǎn yán rén shì靦顏人世 | 靦顏:表現(xiàn)出慚愧的臉色。形容喪氣失節(jié),厚顏無恥地活在世上。 | 《晉書·郗鑒傳》:“豈可偷生屈節(jié),靦顏天壤邪!” |
nú yán mèi gǔ奴顏媚骨 | 奴顏:奴才的面孔;媚:獻媚。一張奴才的面孔;一副獻媚的骨頭。形容奴氣十足低三下四地討好別人的丑態(tài)。 | 耿可貴《孫中山與宋慶齡》第七場:“蓮妹,請去傳我的話:宋慶齡不愿見到奴顏媚骨之徒。” |
wǔ yán liù sè五顏六色 | 色彩鮮艷繁多;非常美麗。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
cuò yán wú dì措顏無地 | 措:安放;顏:臉,面子。臉沒地方擱。形容極為慚愧羞愧。 | 明·陳汝元《金蓮記·釋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積罪如山;學(xué)士排難解紛,反使措顏無地。” |
bái fà hóng yán白發(fā)紅顏 | 顏:臉色。頭發(fā)斑白而臉色紅潤。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fā)的樣子。 | 《宣和畫譜 道釋四》:“舊嘗有痼疾,遇異人得修煉之術(shù),卻藥謝醫(yī),以至引年,白發(fā)紅顏,真有所得。” |
mí yán nì lǐ靡顏膩理 | 靡:美麗;顏:面容;膩:細膩;理:肌理。形容容貌美麗,皮膚細膩柔滑。 | 戰(zhàn)國楚·宋玉《招魂》:“靡顏膩理,遺視綿些。” |
hé yán shuō sè和顏說色 | 見“和顏悅色”。 | 《論語·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劉寶楠正義引漢·鄭玄注:“言和顏說色為難也。” |
xǐ xíng yú yán喜形于顏 | 形:表露。內(nèi)心的喜悅表現(xiàn)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 | 《南齊書·柳世隆傳》:“而攸之始奉國諱,喜形于顏。” |
hóng yán lǜ bìn紅顏綠鬢 | 綠鬢:烏黑發(fā)亮的鬢角。形容女子正處于青春年少時。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但見它雖則隨常裝束,卻是紅顏綠鬢,俏麗動人。” |
tiǎn yán rén shì靦顏人世 | 靦顏:表現(xiàn)出慚愧的臉色。形容喪氣失節(jié),厚顏無恥地活在世上。 | 《晉書 郗鑒傳》:“豈可偷生屈節(jié),靦顏天壤邪!” |
rì jiǎo lóng yán日角龍顏 | 舊時相術(shù)家謂額頭隆起為龍顏。“日角龍顏”為帝王的貴相。 | 《梁書·元帝紀(jì)》:“陛下日角龍顏之姿,表于徇齊之日;彤云素氣之瑞,基于應(yīng)物之初。” |
zhū yán lǜ fā朱顏綠發(fā) | 指青春年少。 | 宋·沈遘《送句諶通判穎川》詩:“朱顏綠發(fā)出塵土,長纓高蓋生清風(fēng)。”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時,但見:朱顏綠發(fā),皓齒明眸。” |
lǜ bìn hóng yán綠鬢紅顏 | 指年輕女子。同“綠鬢朱顏”。 | 清 洪楝園《后南柯 檀謀》:“霎時綠鬢紅顏都成孤寡,并不勞挨門搜括。” |
nú yán bì lài奴顏婢睞 | 形容低聲下氣,諂媚奉承的嘴臉。 | 晉·葛洪《抱樸子·交際》:“以岳峙獨立者為澀吝疏拙,以奴顏婢睞者為曉解當(dāng)世。” |
pò yán wēi xiào破顏微笑 | 形容心領(lǐng)神會。 |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于金婆羅華,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眾,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 |
qiǎng yán huān xiào強顏歡笑 | 心里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為笑。” |
zhū yán lǜ bìn朱顏綠鬢 | 朱:紅色。形容青春年少。 | 宋·辛棄疾《洞仙歌·壽葉丞相》:“見朱顏綠鬢 ,玉帶金魚。” |
zhǐ chǐ tiān yán咫尺天顏 | 語本《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原謂天鑒察不遠,威嚴(yán)如常在面前。”后以“咫尺天顏”比喻離天子容顏極近。亦指天子之顏。 | 語本《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原謂天鑒察不遠,威嚴(yán)如常在面前。” |
fàn yán jí jiàn犯顏極諫 |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yán);極諫:以直言規(guī)勸(常用下對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yán)而極力規(guī)勸其改正錯誤。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
xǐ xiào yán kāi喜笑顏開 | 顏:臉色;開:舒展;開朗。形容心里高興;滿面笑容。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又行了兩日,方到常山,徑入府中,拜謁顏太守。故人相見,喜笑顏開。” |
yán dān bìn lǜ顏丹鬢綠 | 見“顏丹鬢綠”。 | 清·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酌我五石云母鐘,我能令公顏丹鬢綠而與年少爭光風(fēng)。” |
zhū yán hè fā朱顏鶴發(fā) | 朱顏:紅潤的臉。紅潤的臉和像鶴羽毛一樣白的頭發(fā)。形容老年人精神煥發(fā)的樣子。 | 明·陶宗儀《輟耕錄·道士壽函》:“一老道士者,朱顏鶴發(fā),延至其室。” |
miǎn yán shì dí靦顏事敵 | 厚著臉皮替敵人工作,不知羞恥。 | |
jiàng yán qū tǐ降顏屈體 | 猶言卑躬屈膝。 | 明·沈德符《野獲編·府縣·邑令輕重》:“三年奏最,上臺即以兩衙門待之,降顏屈體,反祈他日之陶鑄;而二甲之為主事者,積資待次,不過兩司郡守。” |
kàng yán gāo yì抗顏高議 | 抗顏:不看別人的顏色;高議:發(fā)表高明的議論。指態(tài)度嚴(yán)正地闡述自己的意見 | 宋·蘇軾《上劉侍讀書》:“抗顏高議,自以無前。” |
tiǎn yán tiān rǎng靦顏天壤 | 靦顏:臉上表現(xiàn)慚愧;天壤:天地,指人世間。形容喪失氣節(jié)的人厚著臉皮活在世上。 | 《晉書·郗鑒傳》:“豈可偷生屈節(jié),靦顏天壤邪!” |
tiǎn yán tōu shēng忝顏偷生 | 忝顏:有辱臉面;偷生:茍且活著。形容厚著臉皮茍且地求生 | 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壇》:“弟愚不才,忝顏偷生。” |
pò yán yī xiào破顏一笑 | 顏:面容。愁苦的神態(tài)一下子笑起來。 | 魯迅《奇怪》:“那么,我也來‘破顏一笑’吧——哈!” |
nú yán bì sè奴顏婢色 | 猶言奴顏婢睞。 | 宋·王禹偁《送柳宜通判全州序》:“與夫諂權(quán)媚勢,奴顏婢色,因采風(fēng)謠司漕運者言而得之者遠矣。” |
fàn yán zhí jiàn犯顏直諫 | 敢于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yán)而極力相勸。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
qiǎng yán wéi xiào強顏為笑 | 強:勉強。心里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歡笑的樣子。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為笑。” |
chéng yán shùn zhǐ承顏順旨 | 承顏:順從他人的臉色;順:順從。極力迎合順從他人的旨意。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王蕃傳》:“蕃體氣高亮,不能承顏順旨。” |
méi yán lào shǎi沒顏落色 | 形容情緒低落。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2回:“合童奶奶調(diào)羹沒顏落色的坐著,寄姐在旁里也谷都著嘴奶小京哥。” |
chóu yán bù zhǎn愁顏不展 | 展:舒展。心里憂愁,雙眉緊鎖。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 | 明·沈采《千金記·省女》:“奈我丈夫每日只是攻文習(xí)武,衣食艱苦,頗覺失望,以此愁顏不展。” |
tiǎn yán shì chóu靦顏事仇 | 謂不知羞恥地為仇敵做事。 | 羅正緯《灤州革命先烈事略 王金銘》:“若靦顏事仇,為虎作倀,心果安在耶?” |
xī zhǐ chéng yán希旨承顏 | 指言語行動迎合上級的意圖。 | 《孔叢子·抗志》:“希旨容媚,則君親之。”《漢書· 不疑傳》:“聞暴公子威名久矣,今乃承顏接辭。” |
miǎn yán tiān rǎng靦顏天壤 | 靦顏:厚著臉面。天壤:天地,指人世間。形容厚著臉皮活在人世間。 | |
wú yán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無顏見江東父老 | 江東:借指家鄉(xiāng)。指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羞愧,再也沒臉見家鄉(xiāng)父老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項王笑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
hé yán yuè sè和顏悅色 | 顏:面容;悅色:高興的臉色。指溫和高興的臉色。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漢 鄭玄注:“言和顏悅色為難也。” |
zhù yán yǒu shù駐顏有術(shù) | 有方法保持青春,形容容顏不老。 | |
miǎn yán shì chóu靦顏事仇 | 謂不知羞恥地為仇敵做事。 | |
xíng yú yán sè形于顏色 | 色:神色。內(nèi)心的活動表露臉色上面。 | 宋·范祖禹《論德政》:“憂瘁泣涕,形于顏色。” |
nú yán bì xī奴顏婢膝 | 奴:奴才;顏:面容;婢:侍女;婢膝:侍女的膝;指下跪。形容奴氣十足;低三下四地討好別人。 | 唐 陸龜蒙《江湖散人歌》:“奴顏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為狂癡。” |
zhù yán yì shòu駐顏益壽 | 保持容顏不衰老而增長壽命。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回:“丹成之后,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災(zāi)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yù)先躲避。” |
yán miàn sǎo dì顏面掃地 | 比喻面子喪失干凈。 | 毛澤東《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戴過一次高帽子的,從此顏面掃地,做不起人。” |
zhǐ chǐ wēi yán咫尺威顏 | 同“咫尺天顏”。 | 宋·王安石《和蔡樞密孟夏旦日西府書事》:“聯(lián)翩人賀知君意,咫尺威顏不隔霄。” |
huā yán yuè mào花顏月貌 | 形容女子的美麗。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8回:“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 |
xǐ zhú yán kāi喜逐顏開 | 逐:追隨;顏:臉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悅,滿臉笑容。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顏開,一如前番,悄悄先打發(fā)他轉(zhuǎn)身。” |
biàn yán biàn sè變顏變色 | 顏:臉色。因內(nèi)心的驚懼激怒等而改變面色。 | 管樺《不講理的人》:“闊大爺注意到兩個老頭變顏變色的有點為難的樣子,便驚訝地豎起眉毛。” |
yí yán yuè sè怡顏悅色 | 猶和顏悅色。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六回:“行者又道:‘汝等莫順口兒答應(yīng),等我去了,你就不來奉承。看師父的,要怡顏悅色;養(yǎng)白馬的,要水草調(diào)勻;假有一毫兒差了,照依這個樣棍,與你們看看!’” |
fàn yán jìn jiàn犯顏進諫 |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諫:以直言規(guī)勸。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yán)而極力規(guī)勸 | 《舊唐書·魏征傳》:“征狀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膽智,每犯顏進諫,雖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
chéng yán hòu sè承顏候色 | 看人臉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見。 | 北齊 魏收《魏書 寇治傳》:“畏避勢家,承顏候色,不能有所執(zhí)據(jù)。” |
cuò rèn yán biāo錯認顏標(biāo) | 形容懵懂淺陋。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biāo)作魯公。 |
wù rèn yán biāo誤認顏標(biāo) | 形容懵懂淺陋。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biāo)作魯公。” |
fàn yán kǔ jiàn犯顏苦諫 |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yán)當(dāng)面直言規(guī)勸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今日公瑾怒責(zé)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顏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觀,不發(fā)一語?” |
sháo yán zhì chǐ韶顏稚齒 | 謂年輕而容貌美好。 | 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
jiǔ gǔ yán jīn柳骨顏筋 | 唐·柳公權(quán)的書法骨力遒健,結(jié)構(gòu)勁緊;顏真卿的書法端莊雄偉,氣勢開張。后因以之稱其書法的字體和法度。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這的堪為字史,當(dāng)為款識,有柳骨顏筋,張旭張顛,羲之獻之。” |
hóng yán bái fà紅顏白發(fā) | 顏:面容,臉色。頭發(fā)花白,面色紅潤。形容老年人身體健康。指紅顏少女和白發(fā)老翁 | 明·張伯純《收江南·壽康對山太史》曲:“看了這紅顏白發(fā)老風(fēng)流,覷的那今來古往似蜉蝣。” |
nǎn yán hàn xià赧顏汗下 | 赧:因羞愧而臉紅。顏:面容。形容羞愧到極點。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七回:“公子譽之過情,令人赧顏汗下。” |
hàn yán wú dì汗顏無地 | 汗顏:臉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無地:沒有容身之地。形容羞愧到了極點;以至感到無地自容。 | 唐 韓愈《朝歸》詩:“服章豈不好,不與德相對,顧影聽其聲,赪顏汁漸背。” |
yán jīng liǔ gǔ顏精柳骨 | 見“顏筋柳骨”。 | 宋·范仲淹《祭石學(xué)士文》:“曼卿之筆,顏精柳骨,散落人間,寶為神物。” |
zhū yán fěn miàn朱顏粉面 | 粉:白色。紅顏白面,指涂脂抹粉的女子。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八義記·駙馬賞燈>》:“金鼎熱風(fēng)腦龍肝,花燭映朱顏粉面。” |
bái fà cāng yán白發(fā)蒼顏 | 頭發(fā)已白,臉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 宋 洪邁《容齋五筆 白蘇詩紀(jì)年歲》:“白發(fā)蒼顏五十三,家人強遣試春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