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影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īn yǐng dú duì衾影獨對 | 衾:被子;影:影子。獨自一個人。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到了衾影獨對的時候,真有此情此景。” |
qián zōng nì yǐng潛蹤匿影 | 隱蔽蹤跡。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潛蹤匿影,方暗中捫壁竊行,突火光一掣,朗若月明。” |
bǔ fēng zhuō yǐng捕風捉影 | 原指做事像風和影子一樣難以捕捉。后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鑿可靠的根據。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實,如捕風捉影,更無下功處,德何由進?” |
rì bù yí yǐng日不移影 | 日影沒有移動。形容時間極短。 | 元 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自到都下,攛過卷子。小官日不移影,應對萬言,圣人大喜。” |
lù yǐng cáng xíng露影藏形 | 躲躲閃閃貌。猶言藏頭露尾。 | 清·感惺《斷頭臺·黨爭》:“此時國民眼中,盡是照妖有鏡,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
yǒu yǐng wú zōng有影無蹤 | 只有來的影子沒有去的蹤跡。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4回:“或是尋把柴火,把兩口棺材放成一堆,燒成灰骨,灑的有影無蹤。” |
niè yǐng qián zōng躡影潛蹤 | 見“躡影藏形”。 | 清·李漁《比目魚·奏捷》:“躡影潛蹤,追來不放松,斂銳鋒藏,還愁遇夾攻。謀臣計也空,武臣力也窮。” |
yǐng zhī xíng gū影只形孤 | 猶形單影只。 | 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膝下紅顏,須代冬溫夏清;眼前白發,況兼影只形孤。” |
fú guāng lüè yǐng浮光略影 | 見“浮光掠影”。 | 清·馮班《鈍吟雜錄·嚴氏糾謬》:“滄浪論詩,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 |
wú xíng wú yǐng無形無影 | ①不見形跡;完全消失。②以形容虛構的事物。 | 明·無名氏《破風詩》第三折:“無形無影透人懷,四季能吹萬物開。” |
fù yǐng fù shēng附影附聲 | 盲目附和。 | 清·鈕琇《觚剩·惠士陳言》:“何意三春出作之時……始覺說癡說夢,無非附影附聲。” |
yǐng yǐng chuò chuò影影綽綽 | 模模糊糊,不真切。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62回:“我不知怎的,但沒人在房里,心里只害怕,恰似影影綽綽,有人在眼前一般。” |
bǔ fēng xì yǐng捕風系影 | 風和影子是無法捉摸與束縛的。比喻虛幻無實或無根據地猜疑。 | 宋·朱熹《答蔡季通》:“虛無恍惚,如捕風系影,圣人平日之言,恐無是也。” |
xiāo shēng bì yǐng銷聲避影 | 猶言銷聲匿跡。 | 唐·孫揆《令應傳》:“妾又以夫族得罪于天,未蒙上帝昭雪,所以銷聲避影,而自困如是。” |
gū xíng zhī yǐng孤形只影 | 孤:單獨。形容孤單一人,無親無友。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分鞋記·書齋問疾>》:“你看碧梧翠竹影凄涼,孤形只影空相向。” |
gū xíng diào yǐng孤形吊影 | 謂孤單一人。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權翰林身居客邸,孤形吊影;想著‘牛女銀河’之事,好生無聊。” |
niè yǐng cáng xíng躡影藏形 | 謂行動詭秘,不露形跡。 |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晝即途中尋鬼路,躡影藏形恒夜游。” |
ǒu yǐng dú yóu偶影獨游 | 偶:配偶,伴侶。以影為伴,獨自游覽。比喻孤單。 | 晉 陶潛《時運 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獨游,欣慨交心。” |
fú guāng lüè yǐng浮光掠影 |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觀察不細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一晃就過去了。 | 唐 禇亮《臨高臺》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
zhú yǐng suí bō逐影隨波 | 跟著別人的影子走,隨著水流飄移。形容無主見。 | 明·沈德符《野獲編·內監·馮保之敗》:“思為報復仇,且結張誠歡,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過逐影隨波而已。” |
tiān guāng yún yǐng天光云影 | 影:影子。天上的光亮,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 | 宋·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
jīng hóng yàn yǐng驚鴻艷影 | 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多就遠望而言。 |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豐神絕世,驚鴻艷影,湖水皆香。”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刀光劍影 | 刀的閃光;劍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劍的人將要動手;顯出殺氣騰騰的樣子。現用于壞人就要行兇;干壞事。也形容激烈斗爭的場面。 |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
gù yǐng nòng zī顧影弄姿 | 顧影:看著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種姿態。對著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種姿態。形容賣弄身形,自我欣賞。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為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
cáng xíng nì yǐng藏形匿影 | 藏、匿:隱藏。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
jiàn yǐng dù xíng鑒影度形 |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一齊擺出仔細瞧看,或者寸紙,或者只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 |
xíng yǐng xiāng gù形影相顧 | 形:形體;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 |
wàng fēng pū yǐng望風撲影 |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51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么?’” |
gū shēn zhī yǐng孤身只影 | 形容孤單一人。 |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
mèng huàn pào yǐng夢幻泡影 | 佛教用語。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夢境、幻術、水泡和影子一樣空虛。后比喻空虛而容易破滅的幻想。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xiǎng dá yǐng suí響答影隨 | 如應聲和答、形影相隨。比喻兩者緊密相連。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7卷:“由是論之,罪福報應,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 |
fēng yán yǐng yǔ風言影語 | 捕風捉影的話語。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致趙秋舲書》:“猥以春來王粲之不歸,論傳海外東坡之憶死,風言影語,莫識來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
tàn gān yǐng cǎo探竿影草 | 探竿、影草、都是漁民使魚聚集后下網捕撈之法。佛教禪宗借以喻啟發性的隨宜施教。 |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有時一喝,如踞地金毛獅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 |
huì yǐng huì shēng繪影繪聲 | 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 清 憂患余生《<官場現形記>序》:“而壹意孤行,為若輩繪影繪聲,定一不磨之鐵案。” |
xíng dān yǐng dān形單影單 | 形:形體。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 明·高濂《玉簪記·追別》:“我怎敢忘卻些兒燈邊枕邊,只愁你形單影單,只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 |
xún fēng zhuō yǐng尋風捉影 | 猶捕風捉影。喻說話做事毫無根據。 |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女辯繼母誣陷疏》:“又不曾經獲某人,乃以數句之詩,尋風捉影,陷臣死罪。” |
fèi yǐng fèi shēng吠影吠聲 | 吠:狗叫;影:身影;影子。一條狗看見生人叫起來;很多狗聽到叫聲也跟著叫起來。比喻不察真情;跟著別人后面盲目附和。 | 清 梁啟超《管子傳》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無之,乃反吠影吠聲。” |
gū xíng dān yǐng孤形單影 | 孤:單獨;單:獨。形容孤單一人,無親無友。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牧羊記·北海牧羝>》:“冷清清孤形單影,靜恍恍沒一個人來至。” |
lì gān jiàn yǐng立竿見影 |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見功效。 | 宋 朱熹《參同契考異》中篇:“立竿見影,呼谷傳響,豈不靈哉!” |
yǎo wú zōng yǐng杳無蹤影 | 同“杳無蹤跡”。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但見云暗江心,波濤滾滾,杳無蹤影。” |
píng zōng làng yǐng萍蹤浪影 | 像浮萍、波浪一樣無定所。比喻到處漂泊,蹤跡無定。 | 明·湯顯祖《牡丹亭·鬧殤》:“恨匆匆,萍蹤浪影,風剪了玉芙蓉。” |
qián hái cuàn yǐng潛骸竄影 | 骸:形骸;竄:伏匿。躲藏起來不露面。 | 《魏書·劉昶等傳論》:“劉昶猜疑懼禍,蕭夤亡破之余,并潛骸竄影,委命上國。” |
xī yǐng jiā yuán息影家園 | 息影:退隱閑居。形容退隱家中。 | 唐·白居易《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詩:“喜入山林初息影,厭趨朝市又勞生。” |
huì shēng huì yǐng繪聲繪影 | 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五卷:“繪聲繪影,字字陰森,綠人毛發,真乃筆端有鬼。” |
bēi zhōng shé yǐng杯中蛇影 | 同“杯弓蛇影”。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鳥獸》:“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馬,難分禍福。龍駒鳳雛,晉閔鴻夸吳中陸士龍之異;伏龍鳳雛,司馬徽稱孔明龐士元之奇。” |
ōu fú pào yǐng漚浮泡影 | 漚:水泡。水中氣泡。比喻虛幻不實或易于消失的事物。 | 明·張景《飛丸記·賞春話別》:“嘆世人似漚浮泡影,笑眼前繁華富貴,可能常定?” |
àn xiāng shū yǐng暗香疏影 | 暗香:淡淡的香氣;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態。指稱梅花。 | 宋 辛棄疾《和傅巖叟梅花》:“月淡黃昏欲雪時,小窗猶欠歲寒枝。暗香疏影無人處,唯有西湖處士知。” |
bìn yǐng yī xiāng鬢影衣香 | 鬢:耳邊的頭發。形容女人的美麗和香艷。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蕩出蘭撓掛楫,于意云何;傳來鬢影衣香,誰能遣此?” |
wàng kōng zhuō yǐng望空捉影 | 猶言捕風捉影。比喻言論行動以似是而非的跡象為依據。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卷:“只憑數句之話,望空捉影,以陷臣罪。” |
xíng zhī yǐng dān形只影單 | 同“形單影只”。 | 明·高明《琵琶記·丹陛陳情》:“但臣親老鬢發白,筋力皆癯瘁。形只影單,無兄弟,誰奉侍?” |
xíng gū yǐng guǎ形孤影寡 | 同“形單影只”。 | 明·高濂《玉簪記·占兒》:“春去秋來,秋去春來,形孤影寡,想殺我膝下斑斕。” |
shān jī zhào yǐng山雞照影 | 山雞愛其羽毛,常照水而舞。比喻顧影自憐。 | 宋·黃庭堅《睡鴨》詩:“山雞照影空自愛,孤鸞對鏡不作雙。” |
wèi yǐng bì jì畏影避跡 | 比喻庸人自擾,不明事理。 | 先秦 莊周《莊子 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
zhì yǔ yǐng qǔ質傴影曲 | 身體傴僂影子也就彎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 《太平廣記》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李玫《纂異記·齊君房》:“質傴影曲,報應宜然。” |
wú zōng wú yǐng無蹤無影 | 同“無影無蹤”。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說畢,一陣香風,無蹤無影去了。” |
xíng yǐng xiāng diào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吊:慰問。 | 三國 魏 曹植《上責躬詩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yǐng bù lí dēng影不離燈 | 影子離不開燈光。沒有燈光就看不到影子。比喻兩者聯系緊密。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3回:“這老張婆子影不離燈的一般,又不是外頭寬快去外,支了他那里去?” |
xiāo shēng nì yǐng消聲匿影 | 不公開講話,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不再出現。 | 語出《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
wǎ yǐng huā yú瓦影之魚 | 喻求庇于人。 | |
xíng bù kuì yǐng,qǐn bù kuì qīn行不愧影,寢不愧衾 | 影:影子;衾:被子。走路沒有對不起影子,睡覺沒有對不起被子。形容日夜檢查自己的言行,自覺毫無愧欠之處。 | 《宋史·儒林傳·蔡元定》:“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
dāo guāng xuè yǐng刀光血影 | 形容血腥的殺戮。 |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漢三鎮,自北伐以來,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經窒息了整整十年。” |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 |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同“杯弓蛇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縈愁緒以回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huì shēng xiě yǐng繪聲寫影 | 繪:描繪,描摹。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 柳亞子《二十世紀大舞臺發刊詞》:“凡揚州十日之屠,嘉定萬家之慘,以及虜酋丑類之慆淫,烈士遺民之忠藎,皆繪聲寫影,傾筐倒篋而出之。” |
dǔ yǐng zhī gān睹影知竿 | 睹:見;竿:竹竿。看見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長短曲直。比喻從側面烘托可以顯示事物。 | 清·劉熙載《藝概·詩概》:“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睹影知竿乃妙。” |
zú bù lǚ yǐng足不履影 | 比喻循規蹈矩。 | 《孔子家語·弟子行》:“自見孔子,出入于戶,未嘗越禮,往來過之,足不履影。” |
lái wú yǐng,qù wú zōng來無影,去無蹤 | 蹤:腳印。來時去時都看不見蹤影。形容出沒極為迅速或隱秘。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1回:“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
xíng yǐng xiāng suí形影相隨 |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形容關系密切;永不分離。 | 唐 崔峒《江山書懷》:“登高回首罷,行影自相隨。” |
zhuī zōng mì yǐng追蹤覓影 | 覓:尋找。順著蹤跡追尋。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8回:“惹得長安城中王孫公子,游俠少年,丟眉做眼,輕嘴薄舌的,都在燈市里穿來插去,尋香哄吃,追蹤覓影,調情綽趣,何嘗真心看燈。” |
shé yǐng bēi gōng蛇影杯弓 | 把酒杯中的弓影當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驚自怕。 | 漢 應劭《風俗通義 世間多有見怪》:“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 |
bǔ yǐng lāo fēng捕影撈風 | 撈:隨便拾取。比喻說話做事沒有確鑿可靠的根據。 | 清·方成培《雷峰塔·虎阜》:“官司緝匪,火急敢逗留?捕影撈風何處有?” |
jí jí gù yǐng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清 梁啟超《中國外債史》:“自茲以往,我民歲增二千余萬之負擔,汲汲顧影。” |
qióng qióng jié lì,xíng yǐng xiāng diào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cáng tóu lòu yǐng藏頭漏影 | 藏:隱藏。把頭藏起來,卻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 元·佚名《鴛鴦被》:“當初也無定無媒證,做的來藏頭漏影。” |
xīng liú yǐng jí星流影集 | 集:聚集,會合。像流星飛馳,影子匯聚。形容行動迅速 | 漢·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星流景集,飆雷霆擊,長驅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
shé bēi gōng yǐng蛇杯弓影 | 錯誤地認為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況蛇杯弓影,恍惚無憑,而點綴鋪張,宛如目睹。” |
huā guāng liǔ yǐng花光柳影 | 鮮花煥彩生光,柳綠垂條弄影。形容春天的美麗景色。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花光柳影,鳥語溪聲。” |
yī xiāng jì yǐng衣香髻影 | 衣香:衣上的香氣。形容婦女儀態嫻雅,服飾艷麗。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有少年觀燈夜歸,遇少婦甚妍麗,徘徊歧路,若有所待,衣香髻影,楚楚動人。” |
yǐng dān xíng zhī影單形只 | 形:形體。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因得常哭于蕓娘之墓,影單形只,備極凄涼。” |
xíng yǐng bù lí形影不離 | 像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系親密;經常在一起。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恒相對嬉笑,不避忌人。” |
bēi yǐng shé gōng杯影蛇弓 | 同“杯弓蛇影”。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燈匣劍鬼生疑。” |
qián chén yǐng shì前塵影事 | 謂往事。 | 田漢《影事追懷錄·引言》:“中國文人談到往事喜歡叫它‘前塵影事’,意思是這些事像影子似的過去了。” |
bǔ yǐng xì fēng捕影系風 |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 《梁書 劉孝綽傳》:“但雕朽污糞,徒成延獎;捕影系風,終無效答。” |
xíng yǐng xiāng zhuī形影相追 | 形:形體;影:身影;追:追隨。像影子離不開形體一樣,一刻也不分離。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 唐·張說《同張侍御望歸舟》:“形影相追高翥鳥,心腸并斷北飛船。” |
zhuī fēng niè yǐng追風躡影 | 見“追風躡景”。 | 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是好馬,那竹批雙耳,鏡夾方瞳,滅沒權奇,追風躡影,小生雖乏鴻章,敢揚駿騎。” |
yàn yǐng fēn fēi雁影分飛 | 比喻兩相分離。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甚而雁影紛飛,涕空沾于荊樹,鸞膠再覓,變遂起于蘆花。” |
tāo xíng miè yǐng韜形滅影 | 謂藏匿蹤跡,不露于世。 | 北齊·劉晝《新論·韜光》:“物之寓世,未嘗不韜形滅影、隱質遐外,以全性棲命者也。” |
xíng dān yǐng zhī形單影只 | 形容孤獨;沒有同伴。形:身體;單:孤單;影:身影;只:指單獨。 |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唯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
lüè yǐng fú guāng掠影浮光 | 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 | 《新華日報》1943.8.28:“一個正視現實的人,不會只是去強調這掠影浮光,但亦決不故意去抹煞它。” |
tuán kōng bǔ yǐng摶空捕影 | 猶言捕風捉影。 | 《大慧普覺禪師年譜》:“正如癡兒摶空捕影,只堪一笑耳。” |
yǎo wú yǐng xiǎng杳無影響 | 沒有蹤影,沒有音信。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2回:“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賑濟的良方,杳無影響;又等那鄉宦富室有什么捐輸,又絕無音信。” |
yī xiāng bìn yǐng衣香鬢影 | 形容婦女儀態嫻雅,服飾艷麗。 | 北周 庾信《春賦》:“池中水影懸勝鏡,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賀《詠懷》詩:“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
mí tóu rèn yǐng迷頭認影 | 佛家語。形容非常糊涂。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言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
xíng yǐng xiāng fù形影相附 | 同“形影相依”。 | 明·李東陽《奉謙齋徐先生書》:“今已決策于此,又念賤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別無子弟可將事者。” |
xíng gū yǐng zhī形孤影只 | 同“形單影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我上京聽選,留賢妻在家形孤影只。不若同到京中,百事也有商量。” |
gōng yǐng fú bēi弓影浮杯 | 形容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 明 劉炳《鄱城歸舟》詩:“弓影浮杯疑老病,雞聲牽夢動離愁。” |
niè yǐng zhuī fēng躡影追風 | 形容速度極快。 | 《梁書 王僧孺傳》:“入班九棘,出專千里,據操撮之雄官,參人倫之顯職,雖古之爵人不次,取士無名,未有躡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 |
wú yǐng wú xíng無影無形 | 見“無形無影”。 | 元·楊暹《劉行首》第一折:“我度你個無影無形鬼魂。” |
xíng yǐng zì diào形影自吊 | 同“形影相吊”。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張誠》:“父自訥去,妻亦尋卒;塊然一老鰥,形影自吊。” |
bì yǐng nì xíng避影匿形 | 指隱蔽起來,不露形跡。 | 清 侯方域《南省試策二》:“昔人所謂非親非故,何由習知之也。此二者已當不同觀,而況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舉,為身累者乎?” |
suí shēng fèi yǐng隨聲吠影 | 比喻一經他人唆使,便不分是非曲直,對人大加攻擊。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