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ōu zhì
注音ㄧㄡ ㄓˋ
繁體幽滯
隱淪而不用于世。
指隱淪而未被擢用之士。
隱淪而不用于世。
引《后漢書·董卓傳》:“幽滯之士,多所顯拔。”
《三國志·吳志·步騭傳》:“是以人無幽滯而風俗厚焉。”
指隱淪而未被擢用之士。
引《晉書·李壽載記》:“拔擢幽滯,處之顯列?!?br>元?無名氏 《來生債》第一折:“是故忿爭非錢而不勝,幽滯非錢而不拔?!?br>明?唐順之 《謝歐陽石江巡撫》:“搜拔幽滯,如藥籠之儲,無間於牛溲馬渤?!?/span>
幽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ōu zhì,指隱淪而不用于世。
1.是故忿爭辯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發,怨仇嫌恨非錢不解……魯褒還寫道:執我之手,抱我終始。
2.俄兼御史大夫,奉使河南、江淮宣慰,振拔幽滯,進用忠廉,時人稱之。
3.如今但望陛下能擢用天下名士以收眾望,沙汰穢惡,顯拔幽滯,使朝廷才德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