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穴造句
1.寒重者加神闕、關元穴;濕重者加陰陵泉穴;嘔惡者加內關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2.患者取伏臥位,用掌根順背部兩側膀胱經各擦50次以上,再重點擦大杼、肺俞、腎俞穴各50次以上,擦足心涌泉穴50次以上。
3.然后按揉脾俞、胃、三焦俞穴各1分鐘,最后讓患兒取平躺位,用大拇指掐揉足三里三陰交穴各20次,掐血海穴50次。
4.另外,用兩掌根反復揉搓骶腰部及兩側的腎俞穴,拇指輕輕揉壓肝俞、脾俞、氣海、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增強身體對輻射的抵抗力。
5.以步驟2的位置為中心,左右兩側三指處,即肩中俞穴附近。
6.除壓陽池穴外,按揉涌泉穴、勞宮穴、拍打腎俞穴對于手腳冰冷也有一定的作用。
7.所選穴位多選用背部陽經如足太陽膀胱經穴位,且選用臟腑在背部的俞穴,如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
8.因此,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主任林國華教授認為,長夏保健,當先健脾以袪濕,可選擇艾灸脾俞穴。
9.也可請自己家人在上背部做大范圍的按摩,觸碰到的肩中俞、肩外俞穴都能緩解緊繃的肌肉。
10.除壓陽池穴外,按揉涌泉穴、勞宮穴、拍打腎俞穴對于手腳冰冷也有一定作用。
11.主穴取肝俞、內關、腎俞穴;配穴取足三里、三陰交、歸來穴。
12.以步驟二的大椎穴為中心,左右兩側三指處,即肩中俞穴附近。
13.配三焦俞穴、腎俞穴、治小便不利。
14.“腰為腎之腑”,平時可以多按摩腰部的腎俞穴、腰眼穴、腰陽關等穴位,按摩時不必苛求找準穴位,按摩整個后腰即可。
15.目的:探討腎俞穴在延緩衰老中的作用。
16.結論:腰俞穴麻醉和鞍麻是目前肛腸科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
17.中醫拔罐可選擇后背的脾俞、胃俞穴,以及腹部的中脘、下脘穴,肚臍的神闕穴和肚臍兩旁的天樞穴。
18.頸椎痛貼頸百勞穴、肩中俞穴,還有哪兒痛貼哪兒。
19.期門穴是肝的募穴,肝俞是肝的背俞穴,分別是肝氣輸注于前胸和后背的重要穴位,兩者配合屬中醫學的俞募配穴法,可起到疏肝理氣、養肝柔肝的作用。
20.按摩膈俞穴,可以起到促使血液流通,同時,按摩膈俞穴與按摩天柱穴一樣可起到提高*欲的功效。
相關詞語
- sān tù xué三兔穴
- sān xué三穴
- bù rù shòu xué,bù dé shòu zǐ不入獸穴,不得獸子
- bù rù shòu xué,ān dé shòu zǐ不入獸穴,安得獸子
-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bù tàn hǔ xué,bù dé hǔ zǐ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bù tàn hǔ xué,ān dé hǔ zǐ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bǐng xué丙穴
- liǎng shǔ dòu xué兩鼠斗穴
- lín xué臨穴
- dān xué丹穴
- dān xué niǎo丹穴鳥
- rǔ xué乳穴
- yún xué云穴
- xiān xué仙穴
- bó yú伯俞
- bó yú qì zhàng伯俞泣杖
- yú yú俞俞
- yú ér俞兒
- yú ér wǔ俞兒舞
- yú yǔn俞允
- yú fú俞咈
- yú zī俞咨
- yú píng bó俞平伯
- yú biǎn俞扁
- yú fǔ俞拊
- yú zhèn fēi俞振飛
- yú zhǐ俞旨
- yú fù俞柎
- yú shuǐ俞水
- yú rán俞然
- yú nà俞納
- yú mài俞脈
- yú fù俞附
- yú yīn俞音
- yú qí俞騎
- pì xué僻穴
- yǔn yú允俞
- shòu xué獸穴
- fèng xué鳳穴
- záo xué鑿穴
- lì xué利穴
- mù yú募俞
- 募穴
- fěi xué匪穴
- qū xué區穴
- shí shǔ zhēng xué十鼠爭穴
- shí shǔ tóng xué十鼠同穴
- 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 qiān lǐ zhī dī,kuì yú yǐ xuè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 fā yáng yán xué發揚巖穴
- xū fú dū yú吁咈都俞
- tóng xué同穴
- hǒu yú呴俞
- huí xué回穴
- dì xué地穴
- sào xué lí tíng埽穴犂庭
- kū xué堀穴
- dī kuì yǐ xué堤潰蟻穴
- mù xué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