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 mó dì
注音ㄙㄢ ㄇㄛˊ ㄉ一ˋ
1.第三種人具有這樣質量:他不被性的這種或那種態度所困擾,既不反對性也不過分執著于它,他恰好在中間,出于愛有時他會進入性,但那樣性會有一個精神的質量,這會給他三摩地的一瞥。奧修?
2.然后是制感,內醒、靜慮和三摩地,這是最后四個步驟。
3.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贊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4.奧修親自設計他的三摩地,并讓他的追隨者來這里靜心.
5.這些修習將會引發“制感”,并最終把人導向內醒、靜慮和三摩地。
6.許多印度的瑜珈人達到他們生命的某一個點之后就說,他們已經達到三摩地,所以不需要再練習了。
7.六度中的禪定度,梵語叫禪那波羅密,意思是靜慮、寂照,也可譯作三摩地、三昧、定。
8.如果你是在你的前世達成第一種三摩地,在這一世你生下來就幾乎是一個佛。最后一世是一個絕對的被動性,它就只是觀照。
9.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凈戒律。
10.瑜伽、勸制、坐法、調息、制感、執持、禪定、以及三摩地,是練習瑜伽的八大步驟。
11.同樣的,一旦經歷過三摩地,之后若沒有繼續練習,如何能知道你是恒久保持著警覺與覺察?
12.即使是一個佛也會再度被生下來。在他的前世,他已經達成第一種三摩地,但是那個種子仍然存在,他必須再來一次。但這將會是最后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