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ín tún
注音ㄇㄧㄣˊ ㄊㄨㄣˊ
古代屯田的一種組織形式。由政府招募無地農民集體耕種官田或墾荒,按規定納糧。漢以后歷代政府為取得稅糧和軍隊給養,均采取過此項措施。
古代屯田的一種組織形式。由政府招募無地農民集體耕種官田或墾荒,按規定納糧。 漢 以后歷代政府為取得稅糧和軍隊給養,均采取過此項措施。參見“屯2田”。
引《元史·兵志三》:“世祖 至元?十二年,立 曲靖路 民屯,拘刷所轄州郡諸色漏籍人戶七百四十戶立屯。”
鄭觀應 《盛世危言·防邊上》:“有所謂民屯者,如 唐?初行民屯,及 天寳 間,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餘萬斛是也。”
民屯(mín tún)意思是古代屯田的一種組織形式。
1.雖然想出去看看自家的菜地,看著窗外的狂風驟雨,新民大民屯菜農老孫只能坐在炕頭兒上“煎熬”。
2.孝民屯遺址的變化發展過程是和殷都的整體布局變遷過程相一致的。
3.“新民市委、市政府準備把大民屯、張家屯和大喇嘛三個鄉鎮合并成為一個經濟區,但操作上不是簡單的‘歸大堆’。
4.遼河大民屯中部地區主要儲集巖是太古界的區域變質巖和混合巖類,尤以裂縫發育和經過碎裂化的剛性變質巖類的儲集性能最佳。
5.新民市大民屯動檢所現金日記賬和賬外資金支出情況顯示,大民屯動檢所實際發給趙某的工資數額為1300元;使用賬外資金支付趙某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