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 zhài
注音ㄅ一ˋ ㄓㄞˋ
繁體避債
1.赧王愧悔不及,又無可奈何,只好躲到宮后的一個高臺上避債。
2.原來他近日手氣不佳,連賭連輸,欠下了一身債,無可奈何,只得到徒兒家里來避債。
3.大馬一華裔縣議員舉家搬遷避債職位或被懸空。
4.拾荒者4次到洗腳城洗霸王澡跑進派出所避債。
5.唐代出家為僧、尼須通過考試;清朝中葉后,因為戰(zhàn)亂,很多底層的人,乃至難民為求生或避債而出家,所以長期給社會造成出家人避世的錯覺。
6.(記者劉豐通訊員樊斯坦)一“老賴”拒不還款,為避債還主動“離婚”,財產(chǎn)歸女方所有。
7.像天牛幼蟲、避債蛾、螟蛾、臭椿象、蝗蟲卵、螞蟻等均為啄木鳥喜歡的食物,其中90%為林業(yè)害蟲。
8.記者李澤玲通訊員李敏華周薇薇為什么花2700萬買保險?人壽保險可避稅避債遺產(chǎn)稅傳聞引發(fā)投保熱日前,武漢一富豪花費2700萬元購買人壽保險。
9.借高利貸炒房巨虧近200萬男子為避債主外逃。
10.年近歲晚,農(nóng)婦想覓地避債,欲藏身至年初一。
11.舊社會,一些窮人為了逃避債務(wù),隱姓埋名,流落他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