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à shēng
注音ㄒㄧㄚˋ ㄕㄥ
繁體夏聲
古代中原地區的民間音樂。
古代中原地區的民間音樂。
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 公子札 來聘……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 周 之舊乎?’”杜預 注:“秦 本在西戎 洴 隴 之西, 秦仲 始有車馬禮樂,去戎狄之音而有諸夏之聲,故謂之夏聲。”
劉師培 《南北文學不同論》:“河 濟 之間,古稱中夏;故北音謂之夏聲。”
《夏聲》雜志的發刊,與當時同盟會各省分會所發行的刊物如《云南》《四川》《晉乘》《河南》等并駕齊驅。第1期刊登《夏聲》說中稱:“余嘗讀夏周之書;及詩之幽秦諸篇計,曠觀雍垠,聿懷舊德,載溯周、秦、漢唐之遺蹤,而上下古今未嘗不欷歔流涕也。及觀吳季聘魯,清觀樂于周,為之歌秦曰:‘是之謂夏聲’”。它共發行了9期,深得國內知識界的擁護和支持,成為同盟會陜西分會聯系各方面進步力量的樞紐。
1.宋代建國之初,繼承后周世宗雄略遺緒的太祖太宗兄弟對于重振華夏聲咸,拓展國勢,原是頗具自信的。
2.尚書恩澤學士詞章奕世猶留佳話在,星岫云橫沙河水繞此間宜有夏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