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 sè
注音ㄐ一 ㄙㄜˋ
繁體飢色
1.“頗聞京門士大夫,遭虐尤甚,……雖巨富之家,寡有全者,刻密云一帶,龍種所聚,大都面有饑色,身無完膚。
2.千里饋糧,士有饑色,雖有精兵名將,又豈能不飲不食、枵腹荷戈以與敵爭此土乎?故墾荒一事,不知者以為老生之常談,知者以為切時之要策也。
3.的趕車人瘦削而帶有饑色的臉仍在腦子里盤旋。
4.村民們個個臉有饑色,自動排成一排,每人手持一根長柄大勺子,是來吃食堂的。
5.一張張翻看并研讀這些照片,仿佛漂流在一條讓人傷心的河上,就像身處英國詩人布萊克筆下的泰晤士河畔,似乎“看見每一個過往行人都是滿臉饑色,滿臉愁苦?!?。
6.我繼續驅車前進,那打盹的趕車人瘦削而帶有饑色的臉仍在腦子里盤旋.
7.他臉上沒有神的標志,跟龍皓一樣是個凡人,一個瘦小枯干、滿面饑色、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原始人。
8.因而在大敵當前之時,并肩作戰的友軍,有的食豐履厚,武器精良,氣焰凌人,有的卻面有饑色,器械窳劣。
9.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10.(3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11.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是率獸而食人也!
1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13.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14.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