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àn yù
注音ㄑㄩㄢˋ ㄩˋ
繁體勸諭
勸勉曉喻。
勸勉曉喻。
引宋?岳飛 《奏襄陽府路差補職官措置事宜狀》:“新復州軍全藉官員葺治,若不稍加恩數,深恐無以勸諭。”
《金史·食貨志二》:“今乞再下各路提刑及所屬州縣,勸諭民戶,如有不栽及栽之不及十之三者,并以事怠慢輕重罪科之?!?br>《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每至春間,親往各鄉,課農耕種,又把好言勸諭,教他本分為人。”
郭沫若 《今日新文字運動所應取的路向》:“反對新文字的人,我們應該盡量的勸諭,能夠使他們掉過頭來加緊學習,那是再好也沒有。”
勸諭,讀音quàn yù,漢語詞語,意思是勸勉曉喻。
1.馬援修城郭,開水田,恢復生產;對于居住塞外從事游牧的羌人,遣歸附的羌豪楊封等前往勸諭,皆來和親。
2.他勸諭已沾上*品的同學,能夠臨崖勒馬,不要賠上寶貴的健康和青春。
3.二國舅見其不允,令監在深房內,日使侍女勸諭不從。
4.既仿西法創設商部,并通飭各府、州、縣及各處領事,勸諭各設商務局,群策群力,同德同心。
5.一個巨大的標志牌勸諭著本地居民:“創建文明城市,爭做文明市民”。
6.本則寓言勸諭世人,勿生侮慢之心,須知弱者受辱怯意頓消,無不伺機報仇雪恥。
7.山民饋送柴米,系出于萬眾心情所愿,絕無一人乞求討索,亦無一人勸諭囑托。
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偌大睢陽豈無義士?待我親去勸諭他們一番,自然有幾家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