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民
詞語解釋
遺民
指改朝換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英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
泛指大動亂后遺留下來的人民。
英survivors of a great upheaval;
引證解釋
亡國之民;前朝留下的老百姓。
引《左傳·哀公四年》:“司馬致邑,立宗焉,以誘其遺民,而盡俘以歸。”
杜預(yù) 注:“楚 復(fù)詐為 蠻子 作邑,立其宗主。”
《史記·周本紀(jì)》:“成王 既遷 殷 遺民, 周公 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
元?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六:“遺民暗憶名都會,尚繞湖脣唱大堤。”
清?唐孫華 《讀顧亭林集二十四韻》:“勝國遺民在,貞心匪石堅。”
吳晗 《論中立》:“﹝ 秦國 ﹞害怕六國的遺民反抗,叛亂,在武力控制之下,執(zhí)行全面的文化殺戮,焚書坑儒。”指淪陷區(qū)的人民。
引宋?陸游 《感興》詩:“遺民淪左衽,何由雪煩寃?”
指改朝換代后不仕新朝的人。
引《藝文類聚》卷七引 漢?杜篤 《首陽山賦》:“其二老(指 伯夷、叔齊 )乃答余曰:吾 殷 之遺民也。”
清?梁章鉅 《歸田瑣記·鼓樓刻漏》:“陳石堂 名 普 ……以 宋?遺民不受 元?聘,隱居授徒,巋然為后學(xué)師表。”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這是 明?的遺民 朱舜水 先生客死的地方。”指劫后馀留的人民。
引《左傳·閔公二年》:“衛(wèi) 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
《三國志·魏志·衛(wèi)覬傳》:“當(dāng)今千里無煙,遺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將遂凋弊不可復(fù)振。”后裔;后代。
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 唐,曰:‘思深哉!其有 陶唐氏 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yuǎn)也。非令德之后,誰能若是?’”宋?梅堯臣 《寄題蘇子美滄浪亭》詩:“莫與 吳 俗尚, 吳 俗多文身。蛟龍刺兩股,未變此遺民。”
清?錢謙益 《父誥》:“予觀於土風(fēng), 巴 之人有好古樂道之詩焉。今其遺民猶有存者。”指隱士。
引唐?張登 《招客游寺》詩:“招取遺民赴僧社,竹堂分坐靜看心。”
明?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二:“梁谿 陳卿茂,字 本符,予未識其人,曾於友人處見其詩箋一幅,玩其詞意,亦今日之遺民也。”
清?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八:“張遺 字 瑤星,金陵 遺民也。居 棲霞 一小庵,數(shù)十年不入城市,著書十餘種。”泛指老百姓。
引宋?葉適 《再申省狀》:“伏乞俯加矜惻,特賜奏聞,許令就今年致仕。漁樵故物,復(fù)還山澤之臞;耕鑿遺民,永被乾坤之造。”
宋?陳亮 《胡夫人呂氏墓碣銘》:“因嘆承平遺民,雖婦人猶能如此。”
國語辭典
遺民
遭遺棄的百姓。
引《左傳·閔公二年》:「衛(wèi)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
改朝易代后的前朝百姓。
引《史記·卷三五·管蔡世家》:「于是封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紂子武庚祿父,治殷遺民。」
網(wǎng)絡(luò)解釋
遺民
遺民:漢語詞語
遺民:美國DC漫畫超級反派
遺民 (漢語詞語)
遺民( yímín),有不同的意思,指亡國之民,或者淪陷區(qū)的百姓,或者改朝換代后不仕新朝的人,或者劫后余留的人民,或者指后裔、隱士、百姓等。
分字解釋
※ "遺民"的意思解釋、遺民是什么意思由CNDU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遺民造句
1.宋亡,粵籍讀書人與南宋遺民無比悲痛、憤懣,他們隱跡埋名,遁居山林,無意追求功名,有元一代,粵省亦幾無一人中進(jìn)士者。
2.陛下,臣認(rèn)為呂丞相的話也有道理,安陽是中原重地,萬萬不能輕視,可南方洪澇也不可輕視,墉國遺民本非我族,如果不加善待,試問他們會如何想?
3.未勞資斧,已伏天誅,子孫相殘,親黨離貳,關(guān)、洛偽帥,并懷內(nèi)款,河朔遺民,注誠請效。
4.中國之民,墜于涂炭,廷頸企踵以待振拔,大王若揚(yáng)兵南邁,先取薊城,次指鄴都,宣耀威德,懷撫遺民,彼孰不扶老提幼以迎大王?兇黨將望旗冰碎,安能為害乎!
5.1644年,李自成攻進(jìn)北京,崇禎在景山上吊而亡,他本應(yīng)殉國殉主,殺身成仁,或者抗清復(fù)明,誓不兩立,至少也應(yīng)當(dāng)一個明末遺民,老死牖下,也能對得起故主。
6.“滿洲遺民”不愿當(dāng)中國人,非當(dāng)不可【造 句 網(wǎng)】。
7.埃匹希斯鴉人是有翼的,就像WoD時的遺民?A:沒錯,他們并沒有被詛咒,也沒有參與把彼此互相丟進(jìn)血池的野蠻行徑。
8.時陜右甫定,遺民猶有保柵未下者,聞師至,相先歸附,師為撫慰,皆按堵如故。
9.天輝,夜魘,遺民都希望用這個詞組來命名新的時代。
10.陳寅恪懷著的也是一種前朝遺民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給了他一種透視力,就是我先前說的情景模擬的方法,將自己代入,以古典和今典相互映照。
11.臣等孤存忠心,請我王興滅繼絕,大舉遺民,倚喋血世族克難靖國,護(hù)秦國根基重振大業(yè)。
12.上古海洲,與地球的中國人一樣同是九洲“遺民”。
13.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還歌緩緩歸。蘇軾?
14.從文化遺民的意義上,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矛盾、復(fù)雜的鄭孝胥,更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15.清初遺民畫家在繪畫上具有詳明的特點,這與他們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16.人寰尚有遺民在,大節(jié)難隨九鼎淪。
17.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8.他交游甚廣,交往人物主要包括殉節(jié)者、遺民、降清者、清朝官員、僧人等五類人。
19.屈氏撰是書,是要借故鄉(xiāng)風(fēng)物,寄寓遺民心緒,就其秘旨,乃是志舊而向新,向新以繼統(tǒng),繼統(tǒng)以存天下。
20.武王滅商后,封紂王之子武庚于商朝舊地,讓他奉守商祀,統(tǒng)率殷遺民,又在周圍地區(qū)分封了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使其就近監(jiān)視,號稱“三監(jiān)”。
相關(guān)詞語
- shì mín市民
- hàn mín漢民
- yín mín淫民
- yí zhào遺詔
- yú fēng yí wén余風(fēng)遺文
- ān mín b?ng安民榜
- guó mín國民
- chuán yí傳遺
- biān mín邊民
- mín fáng民防
- rén mín qún zhòng人民群眾
- zhōng huá mín zú中華民族
- ān mín安民
- jiàn mín賤民
- lǐ yí禮遺
- w?ng mín網(wǎng)民
- yí liú遺留
- yì mín逸民
- yí róng遺容
- jū mín qū居民區(qū)
- mín yì民意
- yí shǔ遺屬
- yí suàn遺算
- yí zhuàn遺囀
- jìn yí贐遺
- yí jū遺居
- sǐ wú yí yōu死無遺憂
- mín xiào民校
- mín fèn民憤
- jī mín饑民
- lì mín力民
- rén mín gōng shè人民公社
- yí gū遺孤
- yí niào遺尿
- r?o mín擾民
- yí cún遺存
- zhōng huá mín guó中華民國
- yì shì yí wén軼事遺聞
- yí zhì遺志
- yí wàng遺忘
- yì yí斁遺
- yí shuāng遺孀
- móu wú yí cè謀無遺策
- gòng yí貢遺
- shí yí jì拾遺記
- yí dú遺毒
- mín bīng民兵
- zhōu yí周遺
- yí jí遺集
- mín guó民國
- píng mín平民
- guó mín xìng國民性
- mín tuán民團(tuán)
- shèng dé yí fàn盛德遺范
- mín jiān民間
- yí fēng yí zé遺風(fēng)遺澤
- jūn mín軍民
- y?ng yōng yí huàn養(yǎng)癰遺患
-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
- huò yí貨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