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é bì
注音ㄕㄜˊ ㄅ一ˋ
1.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辯言偉服,戰(zhàn)攻不息;繁稱文辭,天下不治;舌敝耳聾,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
2.仰見大人為不肖兒事,已費盡心思,舌敝唇焦,誠惶誠恐,感悚無已。
3.講完課后他覺得舌敝唇焦。
4.在老爺省城之行的過程中,譚少山一直秉承主人意志,對少爺善加規(guī)勸,不惜舌敝唇焦。
5.我寧可舌敝唇焦,也要說服你。
6.他老人家已經(jīng)是舌敝耳聾了,但他仍然沒有停止工作,這種精神實在讓我們佩服。
7.明恩一時間唇焦舌敝起來,被震驚的呼吸都快窒息了,兩股溫熱從鼻子流了起來,她本能伸手胡亂的去擦。
8.鬧了好一陣子,為了將事情解釋清楚,瓜州解釋了一個舌敝唇焦。
9.朕雖再三告誡,舌敝唇焦,奈諸臣未能領(lǐng)會,悠忽為政,以致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較之明季挺擊一案,何啻倍蓰,思及此,實不忍再言矣。
10.衣衫殘破,形容枯憔,一頭蓬發(fā),兩邊披分,神情萎頓,唇焦舌敝,全不像個書生模樣,倒像是終年生活在深山老林的野人一般。
11.我常常為你預感到這樣一個危機,不能不舌敝唇焦,及早提醒,要你及早防止。
12.他連續(xù)講了兩個小時的課,早就唇焦舌敝,疲憊不堪了。
13.駐英大臣曾紀澤奉著朝旨,跟英外部交涉,說到個唇焦舌敝,究竟不能立君存祀,不過爭到個所有貢例由英國駐緬大員,按期遣使貢獻而已。
14.曾侯爺秉著至誠,憑著公理,辯到個唇焦舌敝,談到個水盡山窮。
15.“近世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強中國以比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