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ì lǐ chē
注音ㄐㄧˋ ㄌㄧˇ ㄔㄜ
繁體記里車
古代一種能標示道路里程的車子。
古代一種能標示道路里程的車子。 晉?崔豹 《古今注·輿服》:“大章車,所以識道里也,起於 西京。亦曰記里車。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
引《尚方故事》有作車法。”
《隋書·禮儀志五》:“記里車,駕牛。其中有木人執槌,車行一里,則打一槌。”
《晉書·輿服志》:“記里鼓車,駕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執槌向鼓,行一里則打一槌。”
記里鼓車的基本原理和指南車相同,也是利用齒輪機構的差動關系。當年,張衡制造的記里鼓車可惜沒有較詳細的記載,東漢以后,有關記里鼓車的記載雖然有些零星的字句,但都太簡略。到北宋時的記里鼓車制造方法更有改進,《宋史輿服志》記載比較詳細,大體說記里鼓車外形是獨轅雙輪,車箱內有立輪、大小平輪、銅旋風輪等,輪周各出齒若干,“凡用駕牛大小輪八,合二百八十五齒,遞相鉤鎖,犬牙相制,周而復始。”記里車行一里路,車上木人擊鼓,行十里路,車上木人擊鐲。總之,指南車和記里鼓車的形狀雖然在歷代制造時都有些改進,但它的差動齒輪原理可以肯定在1800多年前已經被張衡所應用了。記里鼓車的記程功能是由齒輪系完成的。車中有一套減速齒輪系,始終與車輪同時轉動,其最末一只齒輪軸在車行一里時正好回轉一周,車子上層的木人車上木人受凸輪牽動,由繩索拉起木人右臂擊鼓一次,以示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