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ù shí
注音ㄉㄨˋ ㄕˊ
繁體蠹蝕
亦作“蠧蝕”。
指被蟲(chóng)蛀壞。
侵蝕;逐漸侵害,使之變壞。
暗中侵占,侵吞。
亦作“蠧蝕”。
指被蟲(chóng)蛀壞。
引宋?范成大 《以狨坐覆蒲龕中》詩(shī):“蠹蝕塵昏度幾年,蒙茸依舊輭如綿。”
清?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舊稿蠧蝕不復(fù)存,今僅能追憶一二語(yǔ)。”
侵蝕;逐漸侵害,使之變壞。
引宋?梅堯臣 《飲劉原甫家古錢(qián)勸酒》詩(shī):“精銅不蠧蝕,肉好鉤婉全。”
清?方苞 《書(shū)考定文王世子后》:“歆(劉歆 )蠧蝕經(jīng)傳以誣圣人。”
暗中侵占,侵吞。
引清?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銘》:“間有講求刷剔,芟薙更革者,則中飽蠹蝕之人轟起而交持之。”
蠹蝕(蠹蝕)
亦作“蠧蝕”。(1).指被蟲(chóng)蛀壞。 (2).侵蝕;(3).暗中侵占,侵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