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韋佩弦的成語故事
拼音pèi wéi pèi xián
基本解釋韋: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門豹性急,佩韋自戒;董安于性緩,佩弦自戒。原形容隨時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規(guī)勸。
出處《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暫未找到成語佩韋佩弦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佩韋佩弦)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弦外之響 |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diào)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
離弦走板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您哪,也當(dāng)過解放軍呀,花一點,也不能算是離弦走板。” |
扣人心弦 | 魏巍《東方》第二部第七章:“據(jù)說這人最不愛講話,但那天的幾句話,卻是那樣扣人心弦,感動得自己當(dāng)時流下了眼淚。” |
易轍改弦 | 清·王韜《〈火器略說〉后跋》:“若一旦易轍改弦,以其材力聰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見其必遜于西人也哉?” |
弦外之音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三卷:“故言盡而意亦止,絕無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 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fā)。” |
應(yīng)弦而倒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其射,見敵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即應(yīng)弦而倒。” |
帶金佩紫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wù)煞蛱幨溃?dāng)帶金佩紫。” |
弦外遺音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聲矣。” |
駑箭離弦 | |
箭在弦上 | 三國 魏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fā)。” |
改弦易轍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張杜皆有后》:“使其子孫改弦易轍,務(wù)從寬厚,亦足以蓋其父之愆。” |
破琴絕弦 | 戰(zhàn)國·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本味》:“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
解弦更張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zhèn)鳌罚骸案`譬之琴瑟不調(diào),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
弓弩上弦,刀劍出鞘 | 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不許交頭接耳,不許語笑喧嘩,弓弩上弦,刀劍出鞘。” |
家弦戶誦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郭生》:“時葉、繆諸公稿,風(fēng)雅絕麗,家弦而戶誦之。” |
斷弦再續(xù) | 明·熊龍峰《四種小說·張生彩鸞燈傳》:“二人缺月重圓,斷弦再續(xù),大喜不勝。” |
急管繁弦 | 唐 白居易《憶舊游》:“修娥慢臉燈下醉,急管繁弦頭上催。” |
布衣韋帶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nèi),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絕息。” |
令人欽佩 |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在我們黨和人民戰(zhàn)勝林彪、‘四人幫’的斗爭中,文藝工作者做出了令人欽佩的、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 |
韋弦之佩 | 《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
似箭在弦 | 茅盾《子夜》八:“一句問話,似箭在弦,直沖到眉卿的臉上了。” |
我黼子佩 | 漢·揚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無道,我負(fù)子戴。” |
佩弦自急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 |
紆佩金紫 | 漢 蔡邕《陳太丘碑文》:“紆佩金紫,光國垂勛。” |
韋編三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
弩箭離弦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過度,后走的如弩箭離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