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分安常的成語故事
拼音shǒu fēn ān cháng
基本解釋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習學,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細!”
暫未找到成語守分安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守分安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分一厘 | 清·庾嶺勞人《蜃樓志》第23回:“你若短了一分一厘,怕不全家處斬?” |
一分一毫 | 朱自清《給亡婦》:“那里有一分一毫想著你自己。” |
一分為二 |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七卷:“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 |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 |
一反常態 | 郭澄清《大刀記》第16章:“可是而今,他卻一反常態,神采飛揚地高談闊論起來。” |
一枕槐安 | 元 范康《竹葉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兩下離愁。” |
一路平安 | 明 范受益《尋親記》:“大王爺,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腳輕手健。” |
一錢太守 | 清·李漁《無聲戲》第二回:“成都有個知府,做官極其清正,有一錢太守之名。” |
一麾出守 | 南朝 宋 顏延之《五君詠 阮始平》:“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
萬古常新 | 徐遲《井岡山記》:“你是一座革命的豐碑,屹立于宇宙間,萬古常新!” |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你看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 |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 大公資助張協》:“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
三分鼎立 | 《魏書 匈奴劉聰等傳序》:“論土不出江漢,語地僅接褒斜,而謂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蹤王者。” |
三分鼎足 |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
三綱五常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
上下相安 | 《晉書·束皙傳》:“主無驕肆之怒,臣無嫠纓之請,上下相安,率禮從道。” |
下回分解 | |
下寨安營 | |
不主故常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
不依本分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9回:“黃文炳道:‘那廝也是個不依本分的人。’” |
不入獸穴,安得獸子 | 《周書·李遠傳》:“古人有言:‘不入獸穴,安得獸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濟。” |
不分上下 | 曾樸《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攪在一塊兒坐馬車、看夜戲、游花園。” |
不分主次 | 王朔《動物兇猛》:“雖然這三種說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樣有力的證人和很難杜撰栩栩如生的細節,我還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種說法。” |
不分伯仲 | |
不分彼此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我想叫他們今后不分彼此,都是一樣。” |
不分玉石 |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向非君侯來,合郡士民當不分玉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