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形骸的成語故事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
基本解釋形?。褐溉说男误w。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出處《晉書 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fēng)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
暫未找到成語土木形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土木形骸)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絲不線,單木不林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回:“這福兒一絲不線,單木不林,也覺讀的慢懈。” |
一抔土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抔黃土 | 司馬遷《史記 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掊土 | 《史記 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一木破天 | |
一木難扶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4回:“巨聞:‘大廈將傾,一木難扶?!拷駧觳乜仗摚袢丈?,軍心俱離,總有良將?!?/td> |
一木難支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td> |
一片焦土 | 唐·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td> |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一犬吠形,萬犬吠聲;一人傳虛,百人傳實?!?/td> |
一犬吠形,群犬吠聲 | 《晉書·傅咸傳》:“一犬吠形,群犬吠聲,懼于群犬,遂至叵聽也?!?/td> |
一草一木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應(yīng)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zāi),秋一木華亦為異。” |
下喬木入幽谷 | 《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出于幽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幽谷者?!?/td> |
不習(xí)地土 | 《南史 王融傳》:“宋弁曰:‘當是不習(xí)地土。’” |
不習(xí)水土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驅(qū)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xí)水土,必生疾病?!?/td> |
不伏水土 |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比者所發(fā)諸道南討兵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遠鄉(xiāng)羈旅,疾役殺傷?!?/td> |
不便水土 | |
不拘形跡 | 茅盾《子夜》四:“曾滄?;仡^一看,認得是土販李四;在某一點上,他這李四是不拘形跡的密友?!?/td> |
不服水土 | 漢 荀悅《漢紀 武帝紀》:“中國之人,不知其地勢,不能服其水土。” |
不習(xí)水土 | 《通俗編 地理引南史 王融傳》:“上以魏所送馬不稱,使融問之,宋弁答曰:當是不習(xí)水土?!?/td> |
不露形色 | |
與草木俱朽 | 漢·王充《論衡·自紀篇》:“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td> |
與草木俱灰 | 明·陳繼儒《晚香堂·附贊·有序》:“既為男子,忍與草木俱灰!” |
與草木俱腐 | 《新唐書·高儉竇威傳贊》:“古來賢豪,不遭興運,埋光鏟采,與草木俱腐,可勝咤哉!” |
與草木同朽 | |
與草木同腐 | 宋·蘇軾《太息送秦少章》:“雖然,自今觀之,孔北海、盛孝章猶在世,而向之譏評者,與草木同腐久矣?!?/td> |
義形于色 | 《公羊傳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者??赘缚芍^義形于色矣?!?/td> |
烏面鵠形 | 《南史·侯景傳》:“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絕粒久者,烏面鵠形?!?/td> |
喬木世家 | 《詩經(jīng)·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