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赭關木的成語故事
拼音yì zhě guān mù
基本解釋赭:赤褐色的囚衣;關:禁閉;木:刑具。指服刑。
出處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
暫未找到成語衣赭關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衣赭關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衣錦褧衣 | 《詩 衛風 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又《詩 鄭風 豐》:“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
草木知威 | 《新唐書 張萬福傳》:“朕謂江淮木草亦知爾威名。” |
草衣木食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縫衣淺帶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后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木本水源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
故家喬木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說:“故家喬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這燈,我縣里沒不第二副。’” |
過五關,斬六將 |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繩鋸木斷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土木形骸 | 《晉書 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 |
閉關自守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 |
危急關頭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對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
飽食暖衣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 |
鉆木取火 | 唐·慧能《壇經·疑問品》:“若能鉆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 |
無關緊要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可見字音一道,乃讀書人不可忽略的。大賢學問淵博,故視為無關緊要;我們后學,卻是不可少的。” |
足衣足食 | 《敦煌變文集 丑女緣起》:“我佛當日為救門徒六道輪回,猶如舟船,般運眾生,達于彼岸。此時總得見佛,今世足衣足食。” |
金口木舌 | 漢 揚雄《法言 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
性命攸關 | 劉斯奮《白門柳·雞鳴風雨》第八章:“我怎么忘記了沈昆銅,忘記了城外的抗清義師,忘記了我正在做著性命攸關的勾當!” |
麻木不仁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天下作女孩兒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態。” |
息息相關 | 清 嚴復《救亡決論》:“二者皆與扎營踞地息息相關者也。” |
牛衣對泣 | 《漢書·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
過五關斬六將 |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寒木春華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劉應之曰:‘既有寒木,又發春華,何如也?’” |
朽木死灰 |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噓,安能到此。” |
泥塑木雕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靈感在那里。” |
人非草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眾人道:‘上復觀察,小人們人非草木,豈不省的?’” |
衣裳盟會 | 南朝·梁·江淹《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慚德斯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