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新厭舊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án xīn yàn jiù
基本解釋見“憐新棄舊”。
出處明·高啟《新弦曲》:“憐新厭舊妾恨深,為君試奏《白頭吟》。”
暫未找到成語憐新厭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憐新厭舊)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因循守舊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
不厭其煩 | 宋 袁燮《挈齋集》:“贄之先君,不憚其煩,而帝每不能聽。” |
新仇舊恨 | 唐 韓偓《三月》:“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同病相憐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nèi)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舊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 |
喜新厭舊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
學而不厭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福軍。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亂燒一通,遲早要犯大錯誤呀!” |
半新不舊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回:“只見一個七八十歲的白須老兒,戴一頂牙色絨巾,穿一件半新不舊的褐子道袍。” |
避俗趨新 | 葉圣陶《未厭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義呢?無非是崇尚虛文的陋俗罷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趨新。” |
憐香惜玉 | 元 賈仲名《金安壽》:“兩下春心應(yīng)自懂,憐香惜玉,顛鸞倒鳳,人在錦胡同。” |
顧影自憐 | 晉 陸機《赴洛道中作》詩:“佇立望故鄉(xiāng),顧影凄自憐。” |
記憶猶新 |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跋章南舉千藁》:“多識其士,友去之數(shù)十年,猶記憶如新相知;今屈指故友存者十無一二。” |
舊愛宿恩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皓傳》:“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去故納新 |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以迎新年,相聚酣飲,留宿歲飯,至新年十二日,則棄之街衢,以為去故納新也。” |
白首如新 | 宋 蘇軾《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擇所安。孟德視仆,豈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 |
舊燕歸巢 | 明·顧大典《青衫記·裴興歸衙》:“似舊燕歸巢,雙語檐前。” |
搖尾乞憐 | 唐 韓愈《應(yīng)科目與時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
愛賢念舊 | 宋 陳亮《與韓子師侍郎》:“侍郎于此講之熟矣。愛賢念舊之心,不自知其為譖也。” |
新沐彈冠 | 戰(zhàn)國·楚·屈原《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舊雨今雨 | 唐·杜甫《秋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 |
除舊布新 |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
新益求新 | 清·王韜《練水師》:“西國船制,日有變更,精益求精,新益求新。” |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 | 宋·蘇軾《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擇所安。” |
煥然一新 |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其有晉宋名跡,煥然如新,已歷數(shù)百年,紙素彩色未甚敗。” |
標新豎異 | 清 錢謙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黃對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標新豎異,牛鬼蛇神,其失也纖。” |
標新立異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于二家之表,立異義于眾賢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