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慌忙忙的成語故事
拼音huāng huāng máng máng
基本解釋指手忙腳亂、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0回:“當下二十九籌好漢,各各講禮已罷,只見小嘍啰慌慌忙忙入廟來報道:……”
暫未找到成語慌慌忙忙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慌慌忙忙)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七慌八亂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章:“雖然養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雞失了母雞,七慌八亂,啼啼哭哭。” |
不忙不暴 | 《董西廂》卷二:“不緊不慌,不驚不怕,不忙不暴。” |
不慌不忙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5卷:“只見翠翹不慌不忙地答道。” |
會家不忙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強逼我們鑿天,人言道:‘會家不忙’,我們別樣事倒做過,鑿天的斧頭卻不曾用慣。” |
會者不忙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會者不忙,將鐵棒架住。” |
兵慌馬亂 | 明 陸華甫《雙鳳記》第二一折:“亂紛紛東逃西竄,鬧烘烘兵慌馬亂,一路奔回氣尚喘。” |
匆匆忙忙 | 曾樸《孽海花》第13回:“仿佛看見那寫真師的面貌和先生一樣,匆匆忙忙,不敢認真,到底是先生不是?” |
幫倒忙 | 浩然《艷陽天》第94章:“無形中,你們是幫倒忙,往我馬之悅這邊兒趕人哪!” |
張慌失措 | |
心忙意亂 | 明·郭勛《英烈傳》第21回:“要有心忙意亂光景,倘或遲誤,梟首示眾。” |
心忙意急 | 元·鄭光祖《老君堂》第一折:“見一人急高呼驟征踠,慌的我兜戰馬急回還,心忙意急將人盼。” |
心慌意亂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后,心慌意亂。” |
心慌意急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燈又半明半滅,又看見玉姐吊在梁間,心慌意急。” |
心慌撩亂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九回:“卻才上胡梯,踏了個空,爭些兒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亂。” |
忙上加忙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鳳姐兒自不必說,忙上加忙。李紈寶釵自然和嬸母姊妹敘離別之情。” |
忙不擇價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如今忙不擇價,豈不可惜。” |
忙中有失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6回:“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歸咎何人?” |
忙中有錯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他這一樂,樂得忙中有錯,爬起來慌慌張張的也向舅太太磕了個頭。” |
忙忙亂亂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1回:“各處去尋,尋了半晌,一個個忙忙亂亂的走將進來。” |
忙忙碌碌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且說賈珍那邊,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此時榮寧二府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
忙投急趁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這兩個忙投急趁,止思量早完公事。” |
忙里偷閑 | 宋 黃庭堅《和答趙令同前韻》:“人生政自無閑暇,忙里偷閑得幾回。” |
急急忙忙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且說魯達自離了渭州,東逃西奔,急急忙忙。” |
恐慌萬狀 |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現在還傳為笑談的所謂‘十分動搖’、‘恐慌萬狀’兩句話。” |
驚慌失措 | 《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
驚慌失色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與倪忠毫無主意,看見開門,以為惡奴前來陷害,不由的驚慌失色。” |
驚慌無措 | 明·郭勛《英烈傳》第29回:“更深夜靜,不提防漢兵直抵磯下,鼓噪而前,驚慌無措。” |
意亂心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