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靈通的成語故事
拼音xiāo xī líng tōng
基本解釋指對各方面的消息能及時掌握。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就是屯子里消息靈通、心眼挺多的韓家大院的韓老六,也不太清楚。”
暫未找到成語消息靈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消息靈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博通經籍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融傳》:“初,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于南山,不應聘,名重關西,融從其游學,博通經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
書通二酉 |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自強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 |
偃旗息鼓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 |
互通有無 | 唐 韓愈《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
融會貫通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 |
通俗易懂 | 鄧小平《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這十六個字,通俗易懂。” |
通今達古 | 胡蘊玉《<中國文學史>序》:“述學派之流別,論政治之得失,縱有通今達古之才,而無瑰瑋奇麗之筆,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
一竅不通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過理》:“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于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
通時合變 | 清·梅曾亮《復上汪尚書書》:“立者非他,通時合變,不隨俗為陳言者是已。” |
時運亨通 |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終有日時運亨通,封侯拜相,揚名六國。” |
無聲無息 | 魯迅《書信集 1047 至胡風》:“一到里面去,即醬在無聊的糾紛中,無聲無息。” |
息息相關 | 清 嚴復《救亡決論》:“二者皆與扎營踞地息息相關者也。” |
煙消云散 | 元 張養浩《天凈沙》曲:“煙消云散,一杯誰共歌歡。” |
高步通衢 | 《石季龍載記上》:“朕聞良臣如猛獸,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
息兵罷戰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只為宋朝南渡以后,紹興、淳熙年間,息兵罷戰,君相自謂太平,縱情逸樂。” |
政通人和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
腦瓜不靈 | |
大顯神通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89回:“他三人辭了師父,在城外大顯神通。” |
息跡靜處 | 《莊子 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
神通廣大 |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師曰:‘你神通廣大,去必無妨。’” |
狗屁不通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5回:“柳老賴婚狼心推測,馮生聯句狗屁不通。” |
不通水火 | 東漢 班固《漢書 孫寶傳》:“稚季耳目長,聞知之,杜門不通水火。”顏師古注:“不通水火,謂雖鄰伍亦不往來也。” |
文理不通 | 《舊五代史·選舉志》:“況此等多不究義,唯攻帖書,文理既不甚通,名第豈可妄與?” |
里通外國 | 魯迅《且介亭雜文 病后雜談之余》:“ 大則指為‘里通外國’,就是現在之所謂‘漢奸’。” |
格古通今 |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四折:“賢才抱德隱田園,格古通今眾所傳。今番詔取為官后,保祚皇圖億萬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