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態復作的成語故事
拼音gù tài fù zuò
基本解釋指舊的習氣或毛病等又出現了。同“故態復萌”。
出處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八大王》:“今老將就木,潦倒不能橫飛,故態復作,我自不懈耳?!?/p>
暫未找到成語故態復作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故態復作)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親上作親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又聽見二奶奶說,寶玉的事,老太太總是要親上作親的,憑誰來說親,橫豎不中用?!?/td> |
武不善作 | 《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處不得留情,一時間傷了你的性命?!?/td> |
胡作非為 | 清 李汝珍《鏡花緣》:“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為。”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
死灰復燃 | 宋 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td> |
反復無常 | 宋 陳亮《與范東叔龍圖書》:“時事反復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td> |
亦復如是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劉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撫御,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所以卒無所建?!?/td>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故家喬木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說:“故家喬木?!惫徊徊?。就如尊府這燈,我縣里沒不第二副?!?/td> |
明知故問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拉大旗作虎皮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td> |
作亂犯上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智者稱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td> |
作賊心虛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瘞熢疲骸髻\人心虛?!?/td> |
作壁上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td> |
令人作嘔 | 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嘔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嘔的俗物。” |
一鼓作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td> |
扭直作曲 | |
分工合作 | 沈從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說不定還留在縣里,經營一種不必要本錢的職業,分工合作,都不閑散?!?/td>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倚2蛔孕奶摚跄芙o恐嚇呢?” |
故態復萌 | 唐 劉禹錫《砥石賦》:“故態復還,寶心再起。既賦形而終用,一蒙垢焉何恥?” |
認賊作父 | 清 華偉生《開國奇冤 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貪官污吏,人面獸心,處處為虎作倀,人人認賊作父,……” |
天作之合 | 《詩經 大雅 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td> |
為虎作倀 | 孫中山《革命原起》:“有?;庶h發生,為虎作倀,其反對革命,反對共和?!?/td> |
亂作一團 | 魯迅《熱風 隨感錄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亂作一團,又密密的插入鬼話?!?/td> |
無惡不作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龍皋家,倚嬌作勢,折毒孩子,打罵丫頭,無惡不作?!?/td> |
變態百出 | 《新唐書 藝文志一》:“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然其變態百出,不可窮極,何其多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