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俗浮沉的成語故事
拼音cóng sú fú chén
基本解釋順著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
出處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感。
暫未找到成語從俗浮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從俗浮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民同俗 | 語出《晏子春秋·問上十八》:“古者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td> |
一表非俗 |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他生在無憂愁太平時務,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痹o名氏《鴛鴦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過?!?/td> |
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 | 張恨水《啼笑姻緣》續集第八回:“她這兩句話,問得沈國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td>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萬丈高樓從地起 | 沈從文《新與舊》:“‘萬丈高樓從地起’,同隊人也覺得這家伙將來不可小覷。” |
三從四德 |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不學些三從四德,俺一家兒簇捧著為甚么來?!?/td> |
三占從二 | 《尚書 洪范》:“三人占,從二人之言。” |
上下浮動 | |
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td> |
不僧不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
不同流俗 | 《禮記 射義》:“不從流俗。 |
不知所從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
不落俗套 | 臧克家《京華練筆三十年》:“我學習寫點評論性質的文章,給自己立兩個標準。一個是獨立思考,另一個是不落俗套?!?/td> |
與世沉浮 | 《史記·游俠列傳》:“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 |
與世浮沉 | 宋·司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 |
與時浮沉 | 《晉書·王戎傳》:“自經典選,未嘗進寒素,退虛名,但與時浮沉,戶調門選而已?!?/td> |
世俗之見 | |
世擾俗亂 | 漢·王充《論衡·治期》:“世擾俗亂,災害不絕,遂以破國亡身滅嗣?!?/td> |
乘桴浮海 | 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習以成俗 | 《魏書 高允傳》:“雖條旨久頒,而俗不革變。將由居上者未能悛改,為下者習以成俗,教化陵遲,一至于斯。” |
習俗移人 | 漢·楊惲《報孫會宗書》:“安定山谷之間,昆戎舊壤,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 |
習俗移性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上》:“晏聞:汩常移質,習俗移性?!?/td> |
習非成俗 | 晉·葛洪《抱樸子·疾謬》:“杯觴路酌,弦歌行奏,轉相高尚,習非成俗?!?/td> |
爭天抗俗 | |
云從龍,風從虎 |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td> |
云合景從 | 漢 賈誼《過秦論》: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
云集景從 | 語出漢·賈誼《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td> |
云飛泥沉 | 《周書·王褒傳》:“云飛泥沉,金鑠蘭滅?!薄端鍟けR思道傳》:“云飛泥沉,卑高異等?!?/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