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成語故事
拼音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基本解釋匹夫:平民男子。指國家興亡大事,每個平民都有責任。
出處周作人《楊柳》:“大抵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類的大題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
暫未找到成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吳語》:“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 |
一人有慶 | 《尚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td> |
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一勇之夫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我兩個無過是一勇之夫,但有出力去處,自當效命,生死不辭。” |
一國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一夜夫妻百夜恩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 |
一夜夫妻百日恩 | 許地山《春桃》:“咱們到底還是兩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
一夫之勇 | 《三國志·魏志·荀彧傳》:“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
一夫之用 | 《后漢書·馮異傳》:“異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td> |
一夫當關 | 《明史·外國傳一·朝鮮》:“忠州左右烏、竹兩嶺,羊腸繞曲,有‘一夫當關’之險?!?/td>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唐 李白《蜀道難》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td> |
一夫當關,萬夫莫摧 | 張天翼《兒女們》:“天門口是個要隘,非造門柵不可。一夫當關,萬夫莫摧。” |
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 郁達夫《出奔》:“東路北伐先鋒隊將迫近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仙霞嶺下的時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無多?!?/td> |
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第九回:“我聽說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個九族升天之說嗎?” |
一夫荷戟,千人莫當 | 《晉書·羊祜傳》:“蜀之為國,非不險也,高山尋云霓,深谷肆無景,數馬懸車,然后得濟,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當’?!?/td> |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七回:“我說的不是功名么?你們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
一客不煩兩家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
一家一火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五卷:“王媼嫁了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馬家來了。” |
一家一計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把似你守著一家一計,誰著你收拾下兩婦三妻?!?/td> |
一家之主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媽媽是一家之主,有甚煩難?’” |
一家之作 | 《宋書·范曄傳》:“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 |
一家之學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睗h·班固《典引》:“司馬遷著書成一家之言。” |
一家之言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
一家之計 | |
一家之論 |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易書》:“排斥眾說,以申一家之論,而通往之路狹矣?!?/td> |
一家之說 | 《舊唐書·陸贄傳》:“聽一家之說則例理可征;考歷代所行,則成敗異效?!?/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