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夢初覺的成語故事
拼音sì mèng chū jué
基本解釋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54回:“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
暫未找到成語似夢初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似夢初覺)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
初出茅廬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
夢幻泡影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應(yīng)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
似是而非 | 先秦 孔子《孟子 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 |
似曾相識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神不知鬼不覺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這煩惱神不知鬼不覺,天來高地來厚。” |
春深似海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這屋里那塊‘四樂堂’的匾,可算掛定了!不然,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難免‘愁深似海’。” |
紅塵客夢 |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遙望見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紅塵客夢全消。” |
夢中說夢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第596卷:“復(fù)次善勇猛,如人夢中說夢所見種種自性。如是所說夢境自性都無所有。何以故?善勇猛,夢尚非有,況有夢境自性可說。” |
黃粱美夢 | 唐 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
不知不覺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20卷:“圣賢之學(xué)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覺自然做得徹。” |
黃粱一夢 | 唐 沈既濟《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
夢魂顛倒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只因財利迷心,身家念重,時時防賊發(fā)火起,自然夢魂顛倒。” |
白日做夢 | 明 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 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
初寫黃庭 | 魏晉時人所寫《黃庭經(jīng)》帖,為后世學(xué)寫小楷的范本,相傳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之語。 |
南柯一夢 | 宋 黃庭堅《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從靈堅隴上發(fā),味自白石源中生。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 |
繁花似錦 | 曹靖華《點蒼山下金花嬌》:“我們坐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聽她談起沙村公社來。” |
夢熊之喜 | |
初生牛犢不怕虎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犢不懼虎。’” |
神不知,鬼不覺 | |
自覺自愿 | 周而復(fù)《白求恩大夫》:“更可寶貴的是在階級覺悟的基礎(chǔ)上,純粹出于自覺自愿,沒有一絲一毫的強迫性質(zhì)。” |
重溫舊夢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尋夢》:“天呵,昨日所夢,池亭儼然,只圖舊夢重來,其奈新愁一段。” |
白日夢 | 朱自清《論百讀不厭》:“他們沒有多少自由,卻有做白日夢的自由。” |
如夢初醒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厲公大喜曰:‘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
春夢無痕 | 宋·蘇軾《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
夜長夢多 | 清 呂留良《呂晚村先生家訓(xùn)真跡》:“薦舉事近復(fù)紛紜,夜長夢多,鞏將來有意外,奈何?” |
初來乍到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9章:“行走在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街道上,少平倒不像初來乍到時那般縮手縮腳。” |
至人無夢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無夢,夢境忽來,未必?zé)o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