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塞戲的成語故事
拼音bō luó sāi xì
基本解釋即雙陸。古代游戲,二人相博,類似下棋。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波羅塞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波羅塞戲)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尺水十丈波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8回:“到底還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td>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元 無名氏《爭(zhēng)報(bào)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dāng)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td>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diào)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td> |
一時(shí)戲言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這話雖然有的,止不過一時(shí)戲言,難道奴家終身之事,只在兩局棋上結(jié)果了不成!” |
一波萬波 | 宋·范成大《題請(qǐng)息齋》詩之八:“冷暖舊雨今雨,是非一波萬波。” |
一波三折 | 《宣和書譜 太上內(nèi)景神經(jīng)》:“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shì),亦自不茍?!?/td> |
一波才動(dòng)萬波隨 | 宋 惠洪《冷齋夜話 船子和尚偶》:“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dòng)萬波隨。”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宋 姜夔《白石道人詩話》:“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td> |
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td> |
萬象包羅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萬象包羅為一處,方知截教有鴻蒙。” |
萬象森羅 | 南朝 梁 陶弘景《茅山長(zhǎng)沙館碑》:“夫萬象森羅,不離兩儀所育。” |
下塞上聾 | 唐·韓愈《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頌》:“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td> |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唐·韓愈《原道》:“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td>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唐 韓愈《原道》:“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 |
東搜西羅 | 許地山《空山靈雨 補(bǔ)破衣的老婦人》:“我們所為,原就和你一樣,東搜西羅,無非是些綢頭布尾,只配用來補(bǔ)補(bǔ)破衲襖罷了。” |
東海逝波 | 明·劉若愚《酌中志·內(nèi)府衙門職掌》;“縱有真心為國(guó)、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難鳴也。東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
東海鯨波 | 高珪《岳墳感賦》詩:“東海鯨波誰可靖,只今惜少岳家軍。” |
兩耳塞豆 | |
兩豆塞耳 | 《鹖冠子·天則》:“夫耳之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td> |
臨去秋波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怎當(dāng)他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td> |
二龍戲珠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三回:“頭上戴著束發(fā)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戲珠金抹額?!?/td> |
云羅天網(wǎng) | 唐·王績(jī)《答馮子華處士書》:“所恨姚義不存,薛生已歿,使云羅天網(wǎng)有所不該,以為嘆恨耳?!?/td> |
云譎波詭 | 漢 揚(yáng)雄《甘泉賦》:“于是大廈云譎波詭,摧摧而成觀?!?/td> |
余波未平 | |
侏儒觀戲 | 宋 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譬侏儒觀戲,人笑亦笑,謂‘眾人決不誤我’者,比比皆是也?!?/td> |
假戲真做 | 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shù)》第三章:“表演的所以能感動(dòng)人,就是因?yàn)檠輪T的誠懇,所謂‘假戲真做’。” |
偷狗戲雞 | |
充天塞地 | 明·王守仁《傳習(xí)錄》卷下:“‘你看這個(gè)天地中間,甚么是天地的心?’對(duì)曰:‘嘗聞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對(duì)曰:‘只是一個(gè)靈明?!芍涮烊刂虚g,只有這個(gè)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