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苗得雨的成語故事
拼音hàn miáo dé yǔ
基本解釋將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場好雨。比喻在危難中得到援助。
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50回:“天幸今得賢弟來此間鎮(zhèn)守,正如錦上添花,旱苗得雨。”
暫未找到成語旱苗得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旱苗得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雨零星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九回:“[張清、王英]殺散左哨軍兵,如摧枯拉朽的直沖進來,殺得賊兵四分五裂,七斷八續(xù),雨零星散,亂竄奔逃?!?/td> |
得意洋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td> |
難得糊涂 | 林語堂《中國人之聰明》:“鄭板橋曰:‘難得糊涂’?!?/td> |
反手可得 |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td> |
不可多得 | 東漢 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為謝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td> |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歡喜不盡,暗說道:‘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td> |
見風是雨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5回:“他們做都老爺?shù)?,聽見風就是雨,皇上原許他風聞奏事,說錯了又沒有不是的。” |
春風化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說雨談云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fā)已斑白,風流頓改?!?/td> |
志滿意得 |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xié)書》:“當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滿,君子阨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td>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唐 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td> |
和風細雨 | 南朝 陳 張正見《陪衡陽游耆阇詩》:“清風吹麥壟,細雨濯梅林?!?/td> |
列風淫雨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帝王世紀》云‘列風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
不得而知 | 唐 韓愈《爭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td>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qū)別之也?!?/td> |
雨散風流 | 清·方文《送錢而介歸攜李》詩:“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獨多……可憐一別十三載,雨散風流竟安在。” |
拔苗助長 | 郭沫若《雄雞集 關于發(fā)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td> |
安閑自得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不如在家安閑自在,快活過了日子,卻去討這樣煩惱吃!” |
迫不得已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上》:“將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為首,公深辭讓,迫不得已,然后受詔?!?/td> |
雷大雨小 | |
呼風喚雨 | 宋 孔覿《罨溪行》:“罨畫溪頭鳥鳥樂,呼風喚雨不能休?!?/td> |
風風雨雨 | 元 張可久《普天樂 憶鑒湖》曲:“風風雨雨清明,鶯鶯燕燕關情。” |
狂風暴雨 | 宋 梅堯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風暴雨忽無憑?!?/td> |
歐風美雨 | 清·秋瑾《自擬檄文》:“歐風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禍始,是誰之咎?”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適得其反 | 清 魏源《籌海篇 議守上》:“今議防堵者,莫不曰:‘御諸內(nèi)河不若御諸??冢T??诓蝗粲T外洋?!恢诉m得其反也。” |
及時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