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客送禮的成語故事
拼音qǐng kè sòng lǐ
基本解釋宴請客人,饋贈禮物。
出處鄧小平《軍隊整頓的任務》:“有的部隊請客送禮,修建樓堂館所。”
暫未找到成語請客送禮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請客送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綠林豪客 | 唐 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詩:“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
為民請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彬彬有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禮。”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吳強《紅日》第15章:“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氣,吃一點!” |
禮壞樂缺 | 《梁書·徐勉傳》:“禮壞樂缺,故國異家殊,實宜以時修定,以為永準。” |
紅塵客夢 |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遙望見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紅塵客夢全消。” |
白丁俗客 | 明 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一折:“往來無白丁俗客,談笑有上士高賓。” |
虛文浮禮 | |
禮之用,和為貴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
敦詩說禮 | 許地山《在費總理的客廳里》:“假使人來查辦,一領他們到這敦詩說禮之堂來看看,捐冊、帳本、褒獎狀……他們還能指摘什么?” |
禮先一飯 | 清·錢謙益《答王于一秀才論人》:“以仆禮先一飯,為識路之老馬。” |
客死他鄉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爭我病勢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難支遣,忙趕上頭里的喪車不遠,眼見客死他鄉有誰祭奠。” |
知書達禮 | 《群音類選 牧羊記 衛律說降》:“奈何所見不同,更不知書達禮。” |
虛文縟禮 |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蓋英倫爾時,虛偽滿于社會,以虛文縟禮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輒謂之惡人。” |
愛禮存羊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
禮先壹飯 | 《國語·越語上》:“句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亦作“禮先一飯”。 |
送貨上門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姑且我們認為那個女孩子不值錢,送貨上門,以求達到什么目的,可你王緯宇并不是一頭種馬。” |
輕薄無禮 | 明·葉憲祖《鸞鎞記》:“那溫庭筠這等輕薄無禮,小人也為著一事,丞相爺差去見他,倒被他呵叱了一場。” |
至心朝禮 |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釋道》:“《晉書·王嘉傳》:‘人候之者,至心則見之,不至心則隱形不見。’按,道經云‘至心朝禮’,本此。” |
來迎去送 |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銷魂橋》:“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 |
衣冠禮樂 |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齊季斯甚。衣冠禮樂,掃地無余。” |
禮奢寧儉 | 春秋·魯·孔丘《論語·八佾》:“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 |
不速之客 |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孔穎達疏:“速,召也。不須召喚之客有三人自來。” |
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8卷:“遇文王興禮樂,遇桀紂呈干戈。” |
反客為主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 |
主客顛倒 | 施蟄存《滇云浦雨話從文》:“由此,從文有了一個固定的職業,有月薪可以應付生活。但這樣一來,寫作卻成為他的業余事務,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顛倒。” |
暗送秋波 | 宋 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明 馮夢龍《掛枝兒 私窺》:“眉兒來,眼兒去,暗送秋波。” |
導德齊禮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