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病讓夷的成語故事
拼音jí bìng ràng yí
基本解釋猶今言將困難留給自己,將方便讓給別人。
出處語出《國語 魯語上》:“賢者急病而讓夷?!?/p>
暫未找到成語急病讓夷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急病讓夷)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急中生智 | 唐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君,然敵則氣生,急則智生。” |
十萬火急 |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的腦府連發(fā)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td>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td> |
轍鮒之急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外物篇》:“車轍中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同病相憐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nèi)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td> |
當(dāng)仁不讓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當(dāng)仁不讓于師?!敝祆浼ⅲ骸爱?dāng)仁,以仁為己任也?!?/td> |
危急關(guān)頭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對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guān)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td>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7回:“我越發(fā)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td> |
性急口快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這話也說得是,那么著,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
夷為平地 | 孫犁《我的綠色書》:“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車場。” |
風(fēng)急浪高 | 《文匯報》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濤洶涌,風(fēng)急浪高?!?/td> |
急功近利 |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功?!?/td> |
輕重緩急 | 先秦 管仲《管子 國蓄》:“歲有兇穰,故谷有貴賤;令有緩急,故物有輕重?!?/td> |
匪夷所思 | 《周易 渙》:“渙有丘,匪夷所思?!?/td> |
以夷制夷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xùn)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td>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一旦聽說要考試了,三位大臣立時著了慌?!?/td> |
倒懸之急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當(dāng)今之世,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td> |
夷然自若 | 《魏書 盧義僖傳》:“內(nèi)外惶怖,義僖夷然自若?!?/td> |
無病呻吟 | 宋 辛棄疾《臨江仙》詞:“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歡須嘆息,無病也呻吟?!?/td> |
急流勇退 | 宋 蘇軾《贈善相程杰》詩:“火色上騰雖有數(shù),急流勇退豈無人。” |
喪心病狂 | 《宋史 范如圭傳》:“如圭獨以書責(zé)檜以曲學(xué)倍師,忘仇辱國之罪,且曰:‘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td> |
急起直追 |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5回:“急起直追,猶虞不及?!?/td> |
尊王攘夷 | 清·皮錫瑞《經(jīng)學(xué)歷史·經(jīng)學(xué)變古時代》:“但尊王攘夷,雖春秋大義,而王非唯喏趨伏之可尊,夷非一身兩臂之可攘?!?/td> |
生老病死 | 《敦煌變文集 八相變》:“生老病死相煎逼,積財千萬總成空。”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 秦·李斯《上書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td> |
急流勇進 | 宋 邵伯溫《邵氏見聞錄》:“以火箸畫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td>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危急存亡 |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