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魂宕魄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í hún dàng pò
基本解釋形容振憾心靈。亦作“馳魂奪魄”。
出處聞一多《李白之死》詩:“還有吹不滿旗的靈風推著云車,滿載霓裳縹緲、彩佩玲瓏的仙娥,給予人們頌送著弛魂宕魄的天樂。”
暫未找到成語弛魂宕魄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弛魂宕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td> |
動魄驚心 | 清 姚衡《寒秀草堂筆記》第三卷:“秀水所稱,光彩煥發,動魄驚心?!?/td> |
魂飛天外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td> |
亡魂失魄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里饑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td> |
馳魂宕魄 | 聞一多《李白之死》詩:“還有吹不滿旗的靈風推著云車,滿載霓裳縹緲、彩佩玲瓏的仙娥,給人們頌送著馳魂宕魄的天樂?!?/td> |
神魂顛倒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神魂顛倒,連家里也不思想?!?/td> |
亡魂喪膽 | 明 無名氏《破天陣》:“殺匈奴亡魂喪膽,保家邦萬載咸寧?!?/td> |
夢魂顛倒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只因財利迷心,身家念重,時時防賊發火起,自然夢魂顛倒。” |
魂飛魄散 |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魄散魂消 | 元·張鳴善《普天樂·贈妓》:“口兒甜,龐兒俏……引的人魄散魂消?!?/td> |
喪膽銷魂 |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喪膽銷魂忽地驚?!?/td> |
倩女離魂 | 唐·陳玄祐《離魂記》 |
魂不附體 |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td> |
魄散魂飄 |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七回:“雙手攥定了這根九環錫杖,謹照著他的腰眼骨兒,著實斷送他一下,把個孽畜打得一個星飛繚亂,魄散魂飄?!?/td> |
失魂落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
膽喪魂驚 |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任你銅筋鐵骨的好漢,到此也膽喪魂驚,不知斷送了多少忠臣義士!” |
魂牽夢縈 | 宋 劉過《醉太平》詞:“思君憶君,魂牽夢縈?!?/td> |
驚魂未定 |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td> |
膽裂魂飛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秦鳳一聞此言,膽裂魂飛,忙忙奏知李娘娘?!?/td> |
膽喪魂消 | 明·無名氏《精忠記·班師》:“雄威糾糾殺金酋,已教膽喪魂消,他棄甲潛逃,從此邊疆不再無憂。” |
夢斷魂勞 | 元·王元和《小桃紅·題情》:“又不敢對著人明明道,只落的夢斷魂勞。” |
黯然銷魂 | 南朝 梁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崩钌谱ⅲ骸镑觯菏珜≈?。” |
魄蕩魂搖 | 《雪巖外傳》第六回:“雪巖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艷事,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td> |
魂不守舍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管輅傳》裴松之注引三國 魏 管辰《管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td> |
蕩魂攝魄 | 葉圣陶《倪煥之》十:“燈會自然搞得異常熱烈,煊赫,每夜有新的名色,每夜有麻醉觀眾的蕩魂攝魄的景象?!?/td> |
迷魂淫魄 | 晉 王嘉《拾遺記 殷湯》:“師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歡修夜之娛?!?/td> |
魂搖魄亂 | 明·張伯起《泣顏回·題恨》:“夢中親見,訴不出許多情話,魂搖魄亂,那些兒一刻千金價?!?/td> |